《庄子》+《破地狱》:生人放下,先人往生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2-09 16:12 7

摘要:“轮回尘间的人,挥之不能,徘徊来生的往生;还未断的根,求谁来悲悯,仍为抹不开的世尘伤感 (前尘未过,怎生);轮回尘间的人,今生可能,渡化缠绕的半生,随落叶生根,毋用来悲忿;回望在多少遗憾中普渡的众生,才觉已得到福荫。”

“轮回尘间的人,挥之不能,徘徊来生的往生;还未断的根,求谁来悲悯,仍为抹不开的世尘伤感 (前尘未过,怎生);轮回尘间的人,今生可能,渡化缠绕的半生,随落叶生根,毋用来悲忿;回望在多少遗憾中普渡的众生,才觉已得到福荫。”

随着片尾曲《普度众生》奏起,黄子华和许冠文主演的电影《破地狱》剧终了。因为点映是粤语,所以第一时间去影院捧场。曲终人散时,想起最近一直讨论的“生死”话题,对这部电影有了更深的触动。

电影是在“破地狱”的法事中开始,又是在法事中结束的。没想到繁华都市的香港红磡里,有着众多“超度”死人的殡仪馆,还将道教里超度亡灵的“破地狱”仪式,申请为“非遗”。

黄子华饰演的道生,因为口罩时期欠下诸多债务,从赚新人钱的婚礼公司转型到赚死人钱的殡仪馆。他说:“人生在世,最恶顶(难熬)的是穷。”从一开始的无奈,到接触“破地狱”后的转变,他看见了“生人也需要破地狱,生人也有很多地狱”、“生人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在佛教中,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死后,若不寻求解脱,将在“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中生死相续,无有止息地循环。地狱是六道中最苦的一道,是造了重大恶业的众生死后堕入之所。‌

破地狱这个词,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目犍连尊者出家前是大孝子,不忍见亡母在地狱受苦,于是通过打开地狱门救出亡母。后来,道教将其发展成自己的仪式,用以超度亡灵,使亡魂得以解脱。

许冠文饰演的角色,就是执行“破地狱”仪式的喃呒师傅,主要是引导先人向善,帮助先人往生,告之死亡并不可怕。但这个喃呒师傅太过遵循祖师爷的传统,导致与子女产生隔阂,家不成家。最终,在与道生的和解中,他也学会了与时俱进,穿上西装,让女儿替自己完成“破地狱”。

喃呒师傅打破“传男不传女”的传统,因为他认可了道生说的:“生人也需要超度,生人也需要破地狱,殡仪是做给生人看的。”确实,死亡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再也见不到珍惜的人了。如影片中失去幼子的母亲,恳求道生用“木乃伊”防腐的方法,保存儿子的尸体,放在义庄,直到科技发达,可以起死回生的那一天。这是道生多年来感觉到第一次帮人,可喃呒师傅说道生是帮凶,让这个男孩成为了孤魂野鬼,不得超生,而这个母亲则是自私,只考虑自己。

到底是生人重要,还是先人重要。影片中的医生说:“其实,当人体宣布死亡的那一刻,生人就应该学会放下。”如同喃呒师傅说:“到站了,就应该下车。”等到自己离开时,他请求道生帮忙处理后事,并超度儿子和女儿,让他们学会释怀,放下对先人的执念。

最后,道生终于领悟了:“何必介怀什么时候下车,不如珍惜同坐一辆车的人,好好欣赏沿途的风景。”经历使人恻隐,是因为他知道,现实永远比道理复杂,活着才是最难的。

影片终结时,引用了白居易的《自觉二首》中的“斗擞垢秽衣,度脱生死轮”诗句。在生老病死前,白居易感叹:“我闻浮屠教,中有解脱门。置心为止水,视身如浮云。斗擞垢秽衣,度脱生死轮。胡为恋此苦,不去犹逡巡。回念发弘愿,愿此见在身。但受过去报,不结将来因。誓以智慧水,永洗烦恼尘。不将恩爱子,更种悲忧根。”

看完‌电影,回想起读过《庄子》里几个关于死亡的场面。

其一,外篇《至乐》中,庄子妻子死亡时,惠子责怪好友居然“鼓盆而歌”,庄子解释:“夫人刚死的时候,我也很难过。但我仔细想了想,她这个人生命已经不存在了。不仅没有了生命,也没有了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连一丝气息也没有了。也许是种种必然和偶然的结果吧,因为气而生出了形体,因为形体而有了生命。现在又归于死亡,这与春夏秋冬四季的轮换一样,是个必然的过程。夫人死了,安于广大天地之间,而我却在这里哭哭啼啼,实在是大煞风景。”

庄子从妻子之死,倒推生命的过程,悟出了生死轮回: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生寄死归,确实不值得过分悲伤。人的生死,如同自然的季节更替、昼夜轮回一样,看破就不再有执念,生人就不再痛苦,先人也就可以往生。

其二,内篇《大宗师》中,子祀、子舆、子犁、子来死人约定:谁能将生死视为一体,我们就与他做朋友。不久后,子舆和子来即将面对死亡,然而,他们表现得无比超脱、安时处顺:“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

道家将生死视为一体,生命死了,可以换一种形式,换一个地方继续轮回,从无生有,从有至无,万物都是如此,只有经历了死,生命才是完整的,从而看淡生死。

庄子反复说:“天地自然负载着我的形体,予我一生命去劳作,并赐我以年老,还让我在死亡中得到安息。”

庄子如此超前达到的境界,可惜两千多年来,面对死亡,没有人能够做到真正的坦然。

读了《庄子》才懂,庄子是希望我们好好活着,也要好好死去。只有在活着的时候,养好身、养好心、养好神,自然能够安时处顺,坦然面对死亡。也就是说,无论是先人,还是生人,都应该乐始善终。

来源:百合文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