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时代的潮头去书写!《中国艺术报》谈昭通题材小说电影《白桔》创作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2-07 12:37 5

摘要:在经过世界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后,中国的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是一件值得记录和书写的大事。和脱贫攻坚一样,乡村振兴过程中有太多的故事,需要我们去收集、去

站在时代的潮头去书写

——从中篇小说《白桔》到电影创作谈

《中国艺术报》(2024年12月6日 第8版)

作者:沈力

从中篇小说《白桔》到同名电影,是一个不断蜕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从形式上转换,更需要从理念和内核实现华丽转身,使之真正发生脱胎换骨的升华。

在经过世界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后,中国的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是一件值得记录和书写的大事。和脱贫攻坚一样,乡村振兴过程中有太多的故事,需要我们去收集、去聆听、去书写、去记录。

个人认为,作为一个写作者,应该时刻与时代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抵进时代的前沿,走进时代的“现场”,扎根到时代的深处,深入到生活的腹地去思考,将这些思考,通过不同形式的文艺作品传递给人们。要立足当下,关注当下,用作家执着的笔墨去书写这个时代正在发生、正在发展的重大事件,记录当下这个时代的历史变迁、人文变迁,以便让后人知道我们在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都在思考什么、都做了些什么。

作为一名多次深入溪洛渡水电站移民区采风的写作者,我萌生了创作一部文学作品的冲动,于是,中篇小说《白桔》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边疆文学》杂志编辑的充分肯定,于《边疆文学》2022年第4期小说栏目头条发表。

为创作好中篇小说《白桔》和另一部长篇纪实文学,我走遍了永善的山山水水,采访了数百名干部和移民群众,最终完成了中篇小说《白桔》的创作,小说截取了昭通巩固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这个时代“现场”的一个小片段,并将目光聚焦在永善这片土地上,聚焦在溪洛渡水电站建设的大背景之下,聚焦在移民群众身上,聚焦在产业发展上,最终将切入口缩小在一个女孩身上,通过一个女大学生回乡创业,通过一个家庭三代人的努力与变化,来讲述一段新时代的变迁史,还原了一个时代的“现场”。

小说重点聚焦永善县的移民群众,他们搬小家,为大家,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最终,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他们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个现代版的“愚公移山”故事。这是一个气壮山河的悲壮故事,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发生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日常生活之中,如果我们不用心去了解、去观察、去体会,一点也看不出波澜起伏的样子。而事实上,翻天覆地的巨变正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发生。

小说为电影剧本创作提供了原型故事,提供了种种开放性和可能性。然而,文学有文学的局限性,它不能像电影一样更直观地表达,更直观地可观可感可知。电影是对故事、对人物最直观的表达方式,它有其独特的视角画面、镜头语言,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精彩地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以此来告诉世人这个故事的内核。

接下来就是剧本改编了。小说改编剧本的难度极大,如何在保持一个中篇小说原貌的基础之上,以电影剧本的形式呈现出故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编剧的一个巨大的考验。制片方请了当下比较资深的年轻编剧对小说进行改编,我作为原著作者,也加入了剧本创作,其间几易其稿。剧中很多桥段虽然精彩,但与所表达的环境主题关联度不够紧密,最后推倒重来,这个过程历时半年多。本片导演对滇川一带民风民俗、人文地理比较了解,之前拍过的电影《山歌》又为电影《白桔》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编剧在小说原著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个别人设、桥段,以及很多细节,极大地丰富了电影的故事性、戏剧性和可看性。

永善是一个汉族与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苗族和彝族的构成比例较大,时时处处体现着独具魅力的民族特色。小说原著在少数民族风情和生活日常方面也作了浓墨重彩的描述。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将电影《白桔》设定为民族题材电影进行拍摄,这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也符合现实的要求。剧中的苗族服饰及彝族餐饮器具元素等,进一步提升了这部民族题材电影的艺术品位。剧中“火线三兄弟”的喜剧元素,也增加了电影的喜剧效果。拍摄过程中,导演对影片中男主女主以及各色人物的精准把控,充分体现了对底层生活的真实观照,处处充盈着人文关怀。可以说,山川河流美景及光影镜头语言的充分运用,将金沙江畔的人文情怀描绘得淋漓尽致。

此外,扎实的文学底色进一步升华了电影艺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增加了电影的文化底蕴和内涵。而电影艺术对小说人物的二度立体塑造,既是一次艺术的重新建构,又是一次全新的艺术诠释。小说《白桔》和同名电影,两者相得益彰,互相加持,创造了全新的生命活力。《白桔》能有如此之归属,颇幸。

今日推荐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审/胡华玉 编辑/刘玉

投稿/822996965@qq.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昭通”官方微信公众号

来源:微昭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