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魂断蓝桥》以多元的艺术手段多角度地展现了爱情悲剧的魅力,不难发现该部影片的编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文化视域下悲剧营造艺术的影响。
《魂断蓝桥》作为经典爱情电影,为何能打动无数中国观众?其中蕴含的悲剧魅力从何而来?
从忧伤片名、浪漫邂逅、战争冲突、命运无常到凄美乐曲,《魂断蓝桥》巧妙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令人心碎的爱情悲剧。
而其中的一些独特魅力,让无数中国观众感受到了爱情与战争的撕裂,领悟到了人生的无常与珍贵。
那么,这部多年前的电影究竟有怎样的魅力?
《魂断蓝桥》自1940年上映以来就一直得到众多观众的好评,喜始悲终的结局亦让诸多观众不禁热泪盈眶。
《魂断蓝桥》以多元的艺术手段多角度地展现了爱情悲剧的魅力,不难发现该部影片的编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文化视域下悲剧营造艺术的影响。
影片运用欲抑先扬和倒叙回忆的叙事方法,用才子佳人搭配浪漫邂逅,用短暂的相聚与欢乐去造境,反衬红颜薄命魂断缘散的爱情悲剧。
在观影过程中,观众既能感受到战争分离的无奈和命运无情的捉弄,也能随着男女主人公的相爱重逢欢欣跃动。
滑铁卢大桥一见倾心,一舞定情热吻相拥,浪漫求婚一诺终身,孰不知在这诸多甜蜜温存的幸福背后,此生无尽的痛苦与挣扎也正悄然而至。
或许只有真正体验过失去,才会深刻反思和接受世事的无常,更加珍惜身边的人事物。
只有真正经历潮起潮落,目睹花谢花开,才能大彻大悟,到达宠辱皆忘、波澜不惊的彼岸,拥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寂静安然,平稳地走完这一生。
每个人都在解答自己的人生课题,观影过程中,大众都在透过他者寻找着自己,寻找那一把解锁各自命运的钥匙。
或许外观世事人情,内求自在丰盈才是悲剧真正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魂断蓝桥》虽然是西方经典的悲剧爱情影片,但其艺术表现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它通过一系列的悲剧营造手法去架构波澜起伏的情节矛盾,塑造典型的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获得了不凡的艺术效果,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探究。
《魂断蓝桥》的影片片名充满悲情氛围,为整个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了悲剧伏笔,首先,“魂断”指代玛拉生命的终结,也暗示了男女主人公命运多舛的悲剧爱情结局,给人凄清哀婉之感。
其次,“蓝桥”是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符号中凄凉哀婉的爱情代表,不仅在《史记》《庄子》等著作故事中有体现,也早在中国诗词中频频出现。
而从色彩角度看,蓝色也是纯洁和忧郁的象征。
与此同时,“蓝桥”指的就是滑铁卢大桥,它是罗伊和玛拉一见钟情的浪漫邂逅地,是玛拉玉碎香消之地,也是影片开端罗伊神伤怀念之所,影片可谓是做到了环环相扣,首尾呼应。
无论是“楼台一别恨入海”的《梁祝化蝶》还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牛郎织女》,或是“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孔雀东南飞》,世间的凄美爱情故事大都从浪漫的一见钟情开始。
这一类桥段从古至今符合了东方传统的审美心理特质,体现了爱情叙事史上经久不衰的欲抑先扬的表现方式。
这种表现方式极大地满足了男男女女们对爱情的最大期望值,反观《魂断蓝桥》之所以能俘获中外无数观众的心,是因为影片对爱情审美心理定势的精准把控。
舞蹈演员玛拉清纯美丽,军官罗伊英俊潇洒,可谓才子配佳人的天作之合。
然而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世间一切的极美背后都隐藏着深深的忧愁,万事万物的运行都在遵循着一种客观的平衡,浪漫相遇的背后也隐藏着血与泪的落幕。
爱情虽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
爱情的荷尔蒙既需要有感性冲动,也更需要理性调控,而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时间磨合推进,罗伊想要美满的结果也怕夜长梦多,战争一触即发没有修炼爱情的时间。
在观影过程中,广大观众既为玛拉与罗伊爱情的甜蜜如痴如醉,也会为硝烟弥漫下恋情的维持走向提心吊胆。
此间种种忐忑的情绪之外,观众更不时浮现种种联想。
殊不知这浪漫邂逅也为将来的恋情发展的血与泪埋下了一粒种子。
《魂断蓝桥》的爱情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而战争本身就带有极强的破坏性和不确定性,战争时代的爱情自然也就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影片通过男女主人公爱情的起落悲欢软视角切入,展现了战争时代条件下的一系列矛盾冲突,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我们无法预料。
电影把冰冷残酷的厮杀与热情纯美的爱情交织联结,使战争的丑恶和爱情的美善形成强烈的矛盾与反差。
随着情节发展,观众从微观层面哀叹男女主人公爱情的幻灭,从宏观层面更憎恨战争对人类理想与幸福的毁灭和对灵与肉的极度摧残。
影片将玛拉与罗伊的初相遇安排在风雨飘摇的战争环境中,混乱人群中匆匆遇见也是这段乱世孽缘的悲剧之始,相爱容易相守难,男主人公罗伊的军人职业也为战争下的爱情增添了一份极大的不稳定性。
军人的天职就是时刻准备服从命令献身疆场,所以此种条件下的爱情往往面临着生死考验,罗伊想在部队开赴战场前给玛拉一个浪漫庄重的婚礼仪式,想践行自己爱的承诺,给予她最大的安全感。
奈何人算不如天算,计划赶不上变化,罗伊因为战争需要提前开拔,仪式无法按照原定计划举行,同样战争也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信息的闭塞和就业的艰难,玛拉收到罗伊阵亡的假消息,在绝望中一病不起。
失业的玛拉迫于生计,最终沦为妓女,所以战争也是促使玛拉堕落的重要原因,战争不仅是玛拉与罗伊爱情降临的社会大环境,也是二人爱情悲剧结局的残酷推手。
可见,战争是人力难以抗衡的强大摧毁力,倘若没有战争,或许一切灾难都不会降临。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算不如天算在命运的分岔路口,我们无法随心所欲地选择,不能完全按照预设去走过一段段人生旅程。
因为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事物永远在动态变化在这万千的变化之中,人力有时是那么脆弱渺小,无力抗争之后只能是默默忍耐与接受。
在车站,迫于生计浓妆艳抹的玛拉在寻找客户,突然她惊喜地寻找到罗伊的身影,二人目光相遇,沉浸于命运安排的欢喜重逢。
劫后重逢本是令人高兴的一件事,可是此一时彼一时,时空错位,早已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看到罗伊还活着,玛拉是真的开心,罗伊就像是玛拉阴暗生活中照进来的一束光。
在欣喜之余,玛拉心中的绝望也如影随形,往事似流水,惶惶不可追,这段不光彩的经历不仅让玛拉追悔自责,更打碎了玛拉和罗伊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幻想。
庄园舞会后罗伊将吉祥符交给玛拉,并说放在她这里更安全时,他不知失去吉祥符保护的玛拉早已坠入深渊。
玛拉深知自己如今的身份永远得不到整个克劳宁家族的认可与祝福,与此同时她更不愿意背负谎言,因此,纯真的玛拉向罗伊的母亲道出了实情,并给心爱之人留下了信件离开。
这也为此后凄凉故事的发展奠定了悲伤基调。
(五)凄美乐曲衬托悲剧。
一部好的影片离不开音乐的辅助,音乐在电影中往往起着渲染环境氛围,刻画人物心理、连贯镜头、深化主题思想的作用。
在电影叙事的有限时间里,音乐并未加重时空连接的负担,反而增强了视听层面的感染力,电影音乐在营造氛围的同时,也向观众深刻地展示人物动态发展的复杂内心世界。
《魂断蓝桥》的主题曲《AuldLangSyne》被翻译后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友谊地久天长》。
这首曲子在影片中出现多次,旋律在不同场景中表现出不同作用,更为整个爱情悲剧的发展做了很好的延伸和衬托。
曲子出现在男女主人公深情拥吻、一舞定情的浪漫氛围中,为剧情发展做了铺垫;曲子出现在罗伊接到紧急通知提前开赴战场,玛拉匆匆赶到却没能说得上一句话的分离场景中,表现出依依惜别的眷恋不舍和前途未知的不安。
影片结尾玛拉在蓝桥自杀,老年罗伊驻足桥头怀念逝去的爱人,歌曲缓缓响起,让真挚的爱情有了尘埃落定的结局,更让无数观众不禁为此动容落泪。
乐曲每一次随着男女主人公情感的发展层层衬托,或长或短,或喜或悲,使得视听体验与情感流动自然衔接和过渡,为影片的悲剧爱情增色不少,而乐曲本身亦成为了经典。
抛开东西方表达方式的差异,观众都希望真善美的人事物得到公平对待,都希望《魂断蓝桥》中罗伊和玛拉有情人终成眷属。
奈何天不遂人愿,这部影片不仅诠释了真爱的内涵,更揭露着战争的残酷与罪恶。
透过这个爱情悲剧,我们更加明白小我与时代背景之间的紧密关系,更好汲取经验和营养,进而更加从容不迫地对待命运给我们每个生命体的课题考验。
《魂断蓝桥》选取永恒的浪漫爱情主题,营造了战争时代的典型环境,塑造了世界影坛上经典的悲剧爱情主人公形象。
电影表现了拒绝战争热爱和平的深切期盼,展现了对真诚爱情的追求,彰显了爱的深刻内涵,唤醒了大众对真善美的向往与渴望,启示我们珍惜今天拥有的幸福生活。
这也是本部影片的主体价值和永恒魅力之所在。
来源:瑶湖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