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南通导演真牛!拍摄的电影,国际电影节评委盛赞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2-03 15:16 5

摘要:“这部短片太奇妙了!充满了神秘而古老、妩媚而迷人的中国元素!太棒了。”这是不久前在第78届意大利萨勒诺国际电影节上一位外国评委的点赞之语,她所盛赞的,就是南通电影人、导演张松入围短片竞赛单元的微电影《甦》。

南通导演张松执导的短片《甦》

成功入围

第78届意大利萨勒诺国际电影节

短片竞赛单元

同时进入第3届纽约糖面包电影节

国际电影节评委击节称叹

萨勒诺,意大利萨勒诺省的省府,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奇伦托和迪亚诺河谷国家公园,以及意大利保存最完整的古希腊神庙,同时邻近庞贝古城遗迹和壮观的维苏威火山。

但让萨勒诺越来越被人们关注的,却不是她“高大上”的厚重人文历史,而是意大利萨勒诺国际电影节。

“这部短片太奇妙了!充满了神秘而古老、妩媚而迷人的中国元素!太棒了。”这是不久前在第78届意大利萨勒诺国际电影节上一位外国评委的点赞之语,她所盛赞的,就是南通电影人、导演张松入围短片竞赛单元的微电影《甦》。

萨勒诺国际电影节于1946年创立,自诞生以来,萨勒诺电影节一直被视为意大利和国际电影制作的竞争盛会,为世界电影的发展提供一个持续性的国际竞赛平台。

还是这部《甦》,同时入围第3届纽约糖面包电影节。纽约糖面包电影节同样是一个非营利组织,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新晋电影制作人提供国际性展示平台。

“这是一部充满纯粹东方风情和中国哲理的文艺片,我在拍摄过程中采取了‘一镜到底’的电影创作手法。也就是说,在我设定的位于南通壹城的一座充满中式风格的大宅里,20多个演员在25分钟左右的时长里进进出出,没有一句台词,只有背景音乐和一些音响效果。”昨天下午,在自己6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兼“摄影棚”内,导演张松介绍了这部令外国同行倍感惊艳的匠心之作。这部短片时间虽短,内涵却不肤浅。张松说,这部作品取材于长篇作品《万春》,他以《甦》这一短片尝试进行了铺垫。

《甦》的故事情节其实相当简单:一个名叫万春的女子觉得在自己的宅子里不慎杀死了一个神秘生物,于是,她不断探寻着这个被她误杀的神秘生物到底是什么?追寻真相的过程,通过光影反映的“意识流”,揭示着人生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反映出“万物复苏永远春天”这一生机盎然的无穷无尽生命力……东方哲学思维对于人的本质的观照和生命价值的解析,于光影变换和人物切换中得到了独特的阐述。

东方旗袍女子的优雅神秘,东方审美趣味的独特视角,东方古代哲学思想的兼收并蓄,东方艺术与西方时尚的巧妙糅合……这一切,让意大利萨勒诺国际电影节的评委击节称叹。

自我沉淀发现和挖掘生命的意义

不管是在圈内还是圈外,今年42岁的张松,在人们眼中始终是“不走寻常路”的传奇性人物,拥有多重身份。他是诗人,早在2015年就推出个人诗集《七十七世》;他是商人,他在南通房地产界曾“一枝独秀”,商海浮沉中留下了属于他的故事和传说;他是乐人,他师从南通梅庵琴社传人并得其真传,弹得一手好琴,在古意盎然、韵味高远的琴曲的熏陶中感受艺术的真谛……最令人关注的还是他的终极选择:电影导演。

在《甦》入围第78届意大利萨勒诺国际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第3届纽约糖面包电影节之前,张松的另一部电影作品《橘园老屋》(《House of orange trees》),在2019年获得喀拉拉邦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鲜为人知的是,这是首部将印度“马拉雅拉姆语”这一语种向世界传播的国际合拍电影,这部电影作品表现了人类对于故国、故土、家园的深深眷恋和不舍情怀,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生活、成长的不懈追问,摆脱了狭隘的保守主义世界观,展示了对人类共同命运的“通感”,体现出张松作为电影人的国际视野和开放格局。

然而,人们注意到,从2020年以来,尽管张松还先后拍摄过科幻电影《密室做局》等小成本作品,但总体感觉上似乎“沉寂”了。

“确实,相当一段时间,我基本上处于‘闭门谢客’的自我不断沉淀状态,直至最近我拿出《甦》这部短片向世人展示我的思索和探索。”张松说,“对我触动最大的是我大舅的去世。一直关系亲密的大舅因病就那么仓促而去,化为尘埃,还有多少人会记得?我顿悟生命的短暂和可贵,在一个又一个辗转难眠的夜晚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和真正价值,最终,我将苦苦思索的结果和所有的心血,化为采用了超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甦》。”

沉淀的过程对张松而言,也是一个“自我折磨”的痛苦过程。张松说,那段时间,他如同老僧入定,一直在静默状态中苦苦思索自身所存在的局限性,一直在焦灼不安中寻觅拓宽电影创作边界的破局之策……顿悟过后,是电影创作理念和电影艺术手法的跃升。通过《甦》,张松力图从“小我”跃升至“大我”的境界。

在电影舞台展示江海文化风采

张松出生于安徽合肥市肥西县,来到南通,娶了南通媳妇,成了“新南通人”。

在张松看来,徽派文化和江海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徽派文化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全息。而江海文化的本质特征恰如南通城市精神所强调的“包容会通,敢为人先”,是江海儿女在历史传承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二者相得益彰。

将徽派文化和江海文化融合并主动“加持”的张松,由此获得了艺术创作的力量之源。

“作为导演,我对电影的热爱,可以说已经镌刻在我的骨子里。”张松坦言,“这些年,从‘跨界’到‘入行’,一路走来可谓历经千难万险。无论是拍摄经费的艰难筹措、优秀剧本的沙里淘金,还是摄影制作的百般坎坷,确实难!遭遇种种挫折之时,我总会感动于站在我身后的优秀团队,他们中有制片人秦楠,有执行导演翁杰曦,还有电影节策略顾问蓝灿昭等等,他们和我一样,一起秉持初心、不负韶华,在电影之路上携手跋涉!

众所周知,拍电影是“烧钱”的活计。张松说,一次,新片的投入让他手头资金几近告罄,无奈之下,他只得折现一些家产救急。为充实预算,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外出承揽一些广告宣传片筹资度日……

缘于对南通这个第二故乡的挚爱,张松在自己的电影创作之路上,始终坚持不懈地发掘和推广“南通元素”。

细品张松的一些电影佳作,观众如果稍加留心,则不难看到南通人熟悉的蓝印花布、板鹞风筝、通派家具等“南通味儿”满满的“通派道具”,这些带着浓重本土文化韵味的“南通元素”,将南通传统文化的沉淀通过光影交融,推到了更为广阔的电影艺术舞台上,让海内外观众一睹江海文化之风采。张松剧透,即将推出的三部微电影,同样具备“南通印记”。

“在此次入围的意大利萨勒诺国际电影节《甦》中,就充斥着浓浓的南通印记。”张松介绍,“同时,我们的团队也始终在发现和培养本土影视人才。其实,南通已有不少影视短剧拍摄基地,引起了一些头部公司的关注;我的电影中已启用过不少南通影视新人,今后,我们将不断挖掘和塑造南通本土影视新星,让更多的南通籍演员在银幕上大放异彩,和我们一起在光影世界里攀登新的人生高度。”

采写:南通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朝晖 张园 实习生金芷伊

编辑:王婷

来源:图说长三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