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来,我对打着女性主义旗号的电影比较谨慎,因为我怕大家的好评来自一种纯粹的情绪宣泄,而非出于审美。出于情绪宣泄而备受好评的电影类型其实不少,比如《战狼》等爱国系列。情感传递当然是电影的作用之一,只是如果全依赖情绪,总会少了点什么。所幸,《好东西》没有给我这
一直以来,我对打着女性主义旗号的电影比较谨慎,因为我怕大家的好评来自一种纯粹的情绪宣泄,而非出于审美。出于情绪宣泄而备受好评的电影类型其实不少,比如《战狼》等爱国系列。情感传递当然是电影的作用之一,只是如果全依赖情绪,总会少了点什么。所幸,《好东西》没有给我这种感受。
慕名去看了《好东西》,想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以下涉及剧透。
这部电影是有争议的,争议的点,我也完全理解,那就是在这部影片里面,男性角色的存在有点像「工具」,没有全名,只有代号:前夫、医生、鼓手……甚至里面还有明晃晃的自我物化台词,赵又廷饰演的前夫自我调侃自己就是个育儿工具。
单拎出来看的确很容易激起某些观众的情绪,但其实纵观整个故事后你会很明显感受到这是一种反讽,如果连这点都看不出来,那或许深受某些有毒思想毒害太深,在此深表同情。杠精一点说,没有姓名且工具化的女性角色在以往电影包括经典电影里难道少吗?
用某些哲学视角来看,在前夫哥和王铁梅的婚姻关系里,他才是那个真正的「女性」,他不喜欢赚钱拼事业,就喜欢在家窝着,负责带娃做家务,而他妻子王铁梅承担家庭经济来源,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她甚至还承包了家里修理家电、通下水道等等传统意义上男性会承担的家务。
虽然电影没有过多展示二人离婚前的生活状态,但从很多台词包括女儿的陈述里都能感受到,王铁梅像传统家庭里的「丈夫」角色。当然,王铁梅可能比传统家庭的丈夫还要承担的多一点,比如她还生了孩子。
在这种和传统性别分工不一样的家庭结构下,两个人你情我愿其实没什么好说的,但你情我愿解决不了来自社会整体意识形态的凝视。
比如有一天,前夫突然觉得:我不能这么窝囊,男人应该打拼事业,怎么能吃软饭呢……在这种矛盾和冲突之下,夫妻二人离婚了。
离婚后,前夫也交过一些女朋友,只是分手了,正如他对女儿说的那样: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像你妈那样不在乎一个男人有没有钱。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觉得王铁梅这女人好啊,又不物质,还养家糊口,但故事没有那么简单。
王铁梅由于某种意义上承担了传统社会男性的性别分工,她在很多时候的行为和观念也变得和某些男性一样,会工具化伴侣,会「妈味」(对应爹味),会恐弱,对着受情伤的女性朋友破口大骂,骂她成天只想着男人,跟扶不上墙的烂泥一样:天底下比男人重要的事多了去了……
她的思维观念一旦换个性别你可能就会很熟悉:不就是个女人,玩玩而已,男人更重要的是事业,感情只会影响我拔剑的速度……
这种言论若是放在一般所谓大女主故事里,可能会是爽点,但《好东西》不是什么大女主电影,它就是换个了性别视角讲一般人的故事。比如,被王铁梅「恨铁不成钢」的朋友小叶(钟楚曦 饰)一句话就能让她破防:你说有很多事比男人重要,可是也没见你干成了多大的事呀?
《好东西》若真是所谓的大女主电影,一定会对小叶这种恋爱脑女性角色大加挞伐,一定要让她觉醒,用抹杀男人的方式让她觉醒(一直以来,这类故事就是这么干的)。可是《好东西》没有,自始至终,小叶都觉得男人「好玩」,向往爱情。
之前在哪儿看到过这么一个说法,觉得还挺有意思:男人得精神病几乎都是因为想要逐鹿中原,女人得精神病几乎都是因为想要被爱。
这句话背后暗含的社会规训是,要求男人去奋斗去拼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没有钱是原罪;要求女人去寻求庇护,寻求一段罗曼蒂克的关系,独身是原罪。
大家默认了这种规则,于是挤破头去遵循。
主流社会意识形态规训下的男女,其实都承受着各自的压力,男的没钱没成绩会被所有人鄙视,女的沉迷于寻找所谓的真爱,五十岁了也幻想着有个霸道总裁来爱自己。
当男性嘲讽着那些被狗血短剧牵着鼻子走的女性时,自己何尝不也是深陷在一种「没有钱就不配得到一切」的思想钢印中。
本质上,无论男女,想赚钱,想追求真爱,都是正当追求。但这个社会,很多人对这些的追求是病态的,大家潜意识坚定地认为:没有钱就不配得到其他,没有人爱人生就是失败的。
为了对抗这种集体意识,人们又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无视自己对感情的需求,嘴上喊着「不结婚p事没有」,推崇无情主义、利己主义;盲目地把人生一切地不如意归结为没有钱或者钱太少。
《好东西》里赵又廷饰演的前夫和宋佳饰演的王铁梅,只是用一种性别错位的视角展现了社会集体规训对人的伤害。
一个男人想要完全不在乎外界说你「吃软饭」的声音,忠于内心对家庭的热爱是很难的;一个女人当了妈之后还不安分,不把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乃至单身的情况下去找其他男人满足自己生理需求都显得可耻。
连王铁梅自己都是这么定位自己的,她把自己和鼓手的感情只定位为「肮脏」的上过床的关系,这一点令鼓手情感很受伤。
没有人希望被当成工具,男人也一样,只是现实生活中男人普遍压抑了自己的情感需求,因为情感代表软弱,哭泣也是可耻的。
有毒的男子气概要求男性无坚不摧,当一个女性处在男性的位置时,比如王铁梅,也会沾上这种有毒的特质,她认为自己没资格追求感情,自己要养家,要带孩子,会瞧不上为了男人哭哭啼啼的小叶……
男性凝视女性,以生育价值评判女性,女性工具化男性,以收入等指标为男性打分。
即便在个别关系里,男女的位置互相调换了,这种凝视和工具化也并不会消失。当女性成为那个承担经济支柱的角色时,当男性想对抗传统的男性角色时,往往并不轻松。
后来大家表面上看起来觉醒了(在网上吵架),实际上没有人知道真正的出路在哪儿。
造成这种局面,是谁的错呢?
借用电影里前夫哥的一句话:不是男人的错,也不是女人的错,是结构性的压迫。
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就会陷入一种很别扭的思想僵局里,既要又要(延申开来又会是一个吵架话题)。
总的来说,《好东西》是部不错的电影,尽管并不完美,比如前夫哥的设置在我看来还是有别扭之处,但是比起贾玲的《热辣滚烫》等所谓的励志电影来说,还是要深刻许多(纯个人审美)。
《好东西》难得的地方在于它的基调并不悲情,没有着重刻画女性不容易,单亲妈妈很难,恋爱脑很惨等所谓「教训」,也没有拿男性当靶子拼命攻击,影片中提到很多对王铁梅恶语相向的反而是女性(参考现实中,在重男轻女环境下长大的女性最后又成了重男轻女的母亲)。
全片充满了很多笑点,轻松幽默地把大家的困境点明,又用不刻意煽情的笔调缓缓治愈。
没有大团圆结局,没有人终于获得成功,没有人终于「觉醒」,没有人血泪抗争,生活还是在继续,但是大家有所期盼。
大家期盼一个新的游戏规则,在新的游戏规则下,每个人都不必承受那么多结构性的压迫,男性不是非要具备男子气概,女性也不是非要像个淑女。女性想要独立自主,不是去重走父权社会的路子,男性想要从某些「思想钢印」中解脱,也不该被定义为「失败」。
但就目前来看,除非个体内核足够强大,否则很难摆脱这些根深蒂固的意识。在这种意识形态下,男性不把女性当人,女性也没把男性当人,只会用标签进行切割以及工具化(物化)。
这是我对《好东西》的整体感受,谢绝说教。
来源: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