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突围》:两代大学生的青春交响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1-29 21:53 8

摘要:山东济南的一家电影院里,山东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大三学生徐艺航在电影《大突围》结尾的演员表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作为大学生群演之一,参与电影拍摄,是我近两年最难忘的经历。”

新华社济南11月29日电 题:电影《大突围》:两代大学生的青春交响

新华社记者张武岳、齐菲

山东济南的一家电影院里,山东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大三学生徐艺航在电影《大突围》结尾的演员表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作为大学生群演之一,参与电影拍摄,是我近两年最难忘的经历。”

11月29日电影《大突围》全国上映。该片讲述了1941年11月,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一分校的师生们,在沂蒙山腹地大青山,面对日军疯狂围剿,浴血抗敌、胜利突围的悲壮故事,塑造了抗大一分校一群有理想、有抱负、有家国情怀的青年抗日英雄形象。

10月19日,在北京市中国电影博物馆举行的电影《大突围》全国首映礼上,主创人员与观众交流。影片于10月25日开始点映,11月29日全国上映。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徐艺航说,加入剧组参加拍摄,一开始纯粹是为了体验。“当时刚放寒假,拍摄地又离家不远,正好去体验一下剧组生活。”在剧组,徐艺航不挑角色、表演认真,得到导演的认可。他出演了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一分校青年班成员的角色,有一句台词。

与徐艺航一样,参与该影片拍摄的还有2.6万余名大学生群演。片中一个个鲜活角色对大学生演员产生深刻影响。

徐艺航向记者讲起拍摄中最难忘的场景:当日军的追击迫在眉睫,抗大的全体学员无惧生死向周校长请命阻击,周校长说,“你们是革命的种子,留下来都是中国的希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让不少人潸然泪下。

“就好像被瞬间击中了内心。这些与我年龄相仿的抗大学员,生死存亡之际丝毫没有畏惧。拍摄结束后,我的眼泪也一直不停,那一刻我真正感觉到,是有人用生命铺就我们和后代光明的道路。”徐艺航说。

《大突围》导演杨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创作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我们创作的是一部青春校园影片,只不过学校是80多年前的抗大。”于是,“战火中的青春”成为了创作的灵魂。

“时代不同,青春的内容也许不同,但是青春的成长、奋进的鲜活、燃情的年华都是一样的。”临沂第一中学校本部办公室主任王颖说,“成长这一主题在《大突围》主角突破桎梏、历经风雨的故事中得到了具象化体现。”

10月19日,在北京市中国电影博物馆举行的电影《大突围》全国首映礼上,主创人员跟观众见面。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做群演前,我想换一个新款手机,但是家里没答应,当时心情不太好。”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高珊说,“在剧组中扮演了一天卫生员,晚上我失眠了,脑海中一直浮现学员和战士们倒下的身影。相比他们为了别人而牺牲,我想换手机的虚荣和欲望,实在不值一提。”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其中蕴含的精神传承,通过参与《大突围》拍摄,当时大学生的精神,一定程度上传递给了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激发了包括我在内很多青年人内心的爱国情怀。”徐艺航说。

“这是这些年来中国电影与中国教育结合得特别好的影片,意义很大,很需要提倡。”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这样评价《大突围》。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说,大学生参与电影拍摄,一方面可以丰富阅历、增加社会经验,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了解红色历史故事。

“电影聚焦抗大一分校青年学生的故事,容易引发当代青年情感和思想的共鸣,期盼更多青年人通过这部电影获得启示,得到成长。”饶曙光说。

杨真认为,《大突围》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历史和战争的影片,也是当代大学生们展示自我的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们的参与,为影片带来了青春活力。

“希望每位参与这部作品的大学生都能收获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让电影成为他们人生旅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杨真说。

来源:新华社新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