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到成龙的成功,参与合资拍摄《红番区》的美国新线电影公司一口气买断了成龙1996-2000年7部电影的版权,包括已出的《飞鹰计划》《警察故事3》以及计划中的《一个好人》等。这7部电影,仅在美国便拿下了超过1亿美金的总票房,为成龙再次闯荡好莱坞,拍出《尖峰时刻》
一部《红番区》,让成龙一雪前耻。
因《奇迹》《飞鹰计划》在嘉禾面前受到的羞辱,因《杀手壕》《威龙猛探》在好莱坞两次受到的打击,这所有的阴霾,全因为《红番区》的巨大成功一扫而空。
看到成龙的成功,参与合资拍摄《红番区》的美国新线电影公司一口气买断了成龙1996-2000年7部电影的版权,包括已出的《飞鹰计划》《警察故事3》以及计划中的《一个好人》等。这7部电影,仅在美国便拿下了超过1亿美金的总票房,为成龙再次闯荡好莱坞,拍出《尖峰时刻》《上海正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也只是基础,从1995年的《红番区》到1998年的《尖峰时刻》,中间还有三年时间,成龙得以留在香港继续拍片。
也因为《红番区》的成功,成龙面对“嘉禾”谈判新片拍摄计划时再次拥有了话语权。
稳妥期间,成龙再次操起了自己的拿手好戏,为经典IP《警察故事》拍摄起了第四部。
至于为什么要拍这部片,究竟该怎么拍的问题?答案也很简单,因为皮尔斯·布鲁斯南版007刚刚上线,于《红番区》上映的同一年内推出了《007之黄金眼》,收获了巨大的成功。
《红番区》的成功,对比的是之前的华语电影,真跟《007之黄金眼》比,自然相形见绌。但是,007也给了成龙以巨大的启发,于是,警察故事的创作方向就成了“特工片”,让之前的香港警察变成国际特警,开启了上雪山下深海的模式,成为了超级特工。
当然了,“警察故事”系列也给了“007系列”以启发,两者属于相互成就。皮尔斯·布鲁斯南于1997年推出的《007之明日帝国》,干脆将《警察故事3》里的女一号杨紫琼请了过来,出任“邦女郎”。杨紫琼也不负所托,她这一版“邦女郎”也成为了诸多“邦女郎”里数一数二的经典,表现相当出色。杨紫琼的好莱坞之旅走得相当稳健,最终还登上了奥斯卡影后的宝座。
至于《007之明日帝国》是否受到了上一年上映的《警察故事4》影响呢?大概率是有的,选择杨紫琼本就是为了增加影片的动作系数,让打斗环节更好看。要知道,那个时期的特工片,尤其是皮尔斯·布鲁斯南版007,走的还不是硬汉风,而是绅士风,玩的也是高科技路线,影片走的是科幻风。能够在科幻风之下增加动作场面,已经是很大的拓展了。至于007走硬汉路线,已经是后来丹尼尔·克雷格版007上线时了。皮尔斯·布鲁斯南版也被誉为史上最帅007,不是没道理的。
且来看下《警察故事4》吧。
作为这个系列的第四部,它与前三部迥然有别。《警察故事》是典型的成龙式小人物完成大任务的故事套路,以精彩的动作与搏命的输出一举奠定了成龙的影视地位。这部影片的故事尽管很紧凑,但真正的看点是影片中的动作设计及打斗场面。
《警察故事2》开始重视故事,在动作戏依旧精彩的同时,增加了影片中刑侦元素,故事推进上还加大了悬疑性,故事变得好看起来,变成了真正的警匪片。
《警察故事3》更进一步,格局扩大,开始走出香港,让香港警察与大陆警察联手展开行动,而且进一步踏出国界线,深入到了东南亚,开启了国际化路线。而且,在动作与场面上,还增加了枪战戏的成分,部分场面甚至有了战争片的感觉。
前面的三部曲,格局逐渐扩大,形成一个完整的发展链条,但都有着浓厚的港片风味。
到了《警察故事4》,因为要走007式特工路线,而且为了更大程度打开国际市场,影片的港味少了很多。甚至,影片的取景地,香港元素也大大减少。主要故事发生地也分别位于中欧乌克兰的冰天雪地之间以及澳大利亚的山水之间。成龙饰演的香港警察陈家驹,一如007,搞起了全世界旅游。当然,也不能浪费欧洲洁白的雪山重峦,也不能辜负澳洲的碧蓝色的大水池,动作场面大大升级,惊险程度也大大提升,玩的就是超级特工的活。
不过,这次成龙多少有些玩脱了,《警察故事4》的故事并不好看,与前三部比起来明显脱节了。
但是,超强IP的作用,还是使得《警察故事4》吸引了大批观众赶往电影院去围观。结果,《警察故事4》的票房达到了5751.8万,位列票房榜冠军,不仅将周星驰的《食神》《大内密探零零发》斩于马下,而且打破了个人此前的票房纪录,也是其离开香港前去好莱坞发展前的票房最好纪录,还是新世纪之前香港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此外,全球票房也高达7100万美元。
就票房而言,成龙在《红番区》之后,凭借《警察故事4》更进一步,这一步走的踏踏实实。
之前,《警察故事》的前三部都入围了香港电影年度票房榜前十,但是都没拿下冠军。《警察故事4》算是打了一次翻身仗。不过,成龙在拍摄此片时因脊椎受损和盆骨脱位差点瘫痪,不得不佩服成龙大哥搏命的演出精神。其他像从冰窟里钻出来的戏码,比“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荒野猎人》里走进冰河的戏份困难多了,敬业程度也更为投入。成龙的搏命输出一点不少,依旧在玩命。
《警察故事4》的动作创新还在继续,尤其是影片最后部分的水下打斗,尽管在最终呈现上看,似乎没有那么好看。但是只要了解一点水下拍摄,就知道那段戏的拍摄该有多么不容易。而且,这样精彩的水下打斗,在华语电影范围内直到2017年的《战狼2》时才再次有所呈现。时间上已经是10年后的事了。
在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警察故事4》5提1中,收获最佳动作设计。而在上一年的金马奖上3提1中,同样获得了最佳动作设计奖。这也算是对影片精彩的动作设计一个最好的回应吧。
《警察故事4》高企的票房成就,是成龙送给香港电影最后的礼物。这也是香港电影自1994年全面崩溃以来,最后的灿烂。
等到明年(1997年),依旧是成龙电影的《一个好人》拿下了票房冠军,但是票房已经降低到了4542万。1998年的票房冠军是《风云雄霸天下》,票房进一步退化,只有4153.2万。1999年的票房冠军是周星驰的《喜剧之王》,但票房却只有2984.8万,这个成就放到香港电影巅峰期的1992年,连票房前十都入不了。那一年的第10名,刚好是《警察故事3》,尽管位列第10,但票房也达到了3272.2万,令《喜剧之王》黯然失色。
不过,尽管《警察故事4》有所玩脱,但它依旧是陈家驹的故事,是该系列的正传。后来,成龙名声不再时,又想玩这个IP,去搞什么《新警察故事》与《警察故事2013》时,就彻底玩大了。
《新警察故事》多少还因为有吴彦祖的痞帅癫狂的输出,有一些看点,至于《警察故事2013》就彻底是瞎拍一气,消费观众感情到了令人讨厌的地步。
《警察故事4》作为献给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最后的礼物,足够了。
在成龙前往好莱坞之前,还有两部作品,分别是《一个好人》与《我是谁》。但是,《警察故事4》似乎已经耗尽了成龙所有的精力,尽管这两部片的投入与可欣赏性依旧很高,但是票房影响不再。
尤其是《我是谁》,那个载入影视经典的鹿特丹大厦上的惊世一跳,更是让《红番区》里的那一跳相形见绌。
明明表现更好,票房却垮了,这是为什么呢?
接下来,为大家揭晓。
来源:邑人电影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