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孔笙兰、晓龙两大影圈大佬,一导演一监制15年后再联手,新片《得闲谨制》势要打破抗战片困局?
文|筱晓
编辑|筱晓
孔笙兰、晓龙两大影圈大佬,一导演一监制15年后再联手,新片《得闲谨制》势要打破抗战片困局?
没枪没炮也叫战争片?自有农具变长矛,辣椒末成烟雾弹,竹海设迷宫,榫卯卡坦克。
平民抗战的智慧与血性,在《得闲谨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顶流实力派演员肖战领衔主演,《得闲谨制》预告片一经发布,即刻引爆网络!
11月28日宣布,12月6日上映,留给电影宣传的时间仅有八天。
如此紧迫的档期,却创下了3小时预售破600万的惊人纪录。
预告片中,肖战饰演的工匠莫得闲在枪林弹雨中狼狈奔跑。
镜头语言紧张而真实,网友评论中“燃”字频频出现。
孔笙与兰晓龙的组合,堪称国产抗战题材的“品质保证”。
但距离他们合作的经典抗战剧《生死线》已过去15年。
孔笙执导的《战长沙》和《生死线》,至今仍在豆瓣保持着9分以上的高分。
这两部被观众誉为“国产抗战剧巅峰之作”。
而兰晓龙编剧的《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更是被誉为军旅题材的经典。
两位大师15年后再次联手,意义非凡。
“本想偷个懒,结果拍了个最难的电影。”
孔笙在采访中的感慨,透露出这部电影创作的艰辛。
抗战题材本就难拍,既要还原历史真实,又要平衡娱乐性与庄严感,还要避免观众审美疲劳。
兰晓龙擅长刻画小人物在战争中的成长与蜕变。
从《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到《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孟烦了,他笔下的角色总是充满血肉感。
这次在《得闲谨制》中,他再次将镜头对准平民百姓,讲述工匠、农民等普通人在家园危难时的绝地反击。
影片最引人注目的设定,是平民如何用智慧对抗武装到牙齿的日军。
肖战饰演的工匠莫得闲,名字取自“忙里偷闲”的谐音。
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他在这场家园保卫战中几乎没有喘息之机。
预告片中,他不断奔跑,躲避日军的追击,表情从恐惧逐渐转变为决绝。
“我们能杀了他们,我们的家人能活。”
这句朴实无华的台词,道出了平民抗战最真实的动机。
影片最具创意的部分在于平民抗战的方式。
将农具改造成长矛,用辣椒粉制造烟雾弹,借竹海布置迷宫陷阱。
这种“工匠抗日”的设定,既符合历史真实,又避免了“手撕鬼子”式的雷人情节。
《得闲谨制》的演员阵容堪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以肖战、彭昱畅、周依然为代表的青年演员挑大梁。
加上杨新鸣、阿如那、尹正等实力派,没有过分追求明星效应,可见制作方将重心放在了制作本身。
肖战此次饰演的莫得闲,可能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具挑战性的角色之一。
满脸污垢,狼狈奔跑,完全抛弃了流量偶像的包袱。
预告片中,他的表情变化层次分明。
从最初的恐惧,到后来的坚定,再到与日军对峙时的决绝,演技明显有了提升。
这一角色或许能为他带来演技上的认可,甚至颁奖季的提名。
彭昱畅饰演的溃兵肖衍,虽然预告中仅有一个侧影,但以其一贯的灵动演技,很可能成为影片中的亮点。
他饰演的溃兵如何重拾勇气,与村民一起抗战,值得期待。
周依然则饰演莫得闲的妻子夏橙,从《我的阿勒泰》中的表现来看,她完全有能力驾驭这一乱世中的女性角色。
杨新鸣作为正午阳光的“御用配角”,在《战长沙》中饰演的岳老爷子令人印象深刻。
阿如那一改往日反派形象,可能这次会“转负为正”。
尹正则有望摆脱喜剧标签,回归正剧表演。
肖战的超高人气、正午阳光的制作口碑、以及孔笙兰晓龙的王牌组合能否再次让影片口碑起飞?
影片定档12月6日,避开了春节档和贺岁档等大档期,没有档期红利可言。
此外,《得闲谨制》这一片名并不直观,很多观众可能无法直接从片名联想到抗战题材。
但另一方面,影片也有其独特优势。
这种制作用心,很可能转化为观影口碑。
从题材来看,近年来国产电影市场缺乏优秀的抗战题材电影,《得闲谨制》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业内预估,影片投资可能高达3亿,这意味着票房需要达到10亿以上才能回本。
《得闲谨制》似乎找到了一条新路径,通过平民视角,展现普通人在战争中的智慧与勇气。
影片没有将重点放在大规模战争场面上,而是聚焦于小人物如何利用日常生活经验与敌人周旋。
这种“接地气”的抗战叙事,既避免了过度神话抗日力量,又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韧性。
影片中最打动人的部分,或许是它对普通人恐惧心理的真实刻画。
面对战争,恐惧是本能反应,而勇气正是面对恐惧后依然选择坚持的力量。
这种人性化的处理,让角色更加真实可信。
孔笙和兰晓龙都是善于刻画人性的创作者,他们的合作很可能为抗战题材带来新的突破。
八天后,这场“百姓守家战”将揭晓答案。
但无论票房如何,《得闲谨制》已经向观众展示了一种可能性。
抗战片可以既尊重历史,又充满艺术感染力,既可以展现战争的残酷,又可以歌颂生命的韧性。
正如海报上“鸡飞狗跳”所暗示的,平民抗战或许没有正规军的整齐划一,却有着最为真实的生命力量。
来源:筱晓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