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战《得闲谨制》空降定档,3 小时预售破 600 万,12 月 6 日全民守家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8 18:27 1

摘要:“正午阳光一出手,就是国片王炸预定!” 谁能想到 2025 年末最大惊喜来得这么突然 —— 孔笙 + 兰晓龙 15 年后再联手,正午阳光首部电影《得闲谨制》11 月 28 日真空降定档,12 月 6 日全国上映,3 小时预售直接破 600 万,凭 “平民抗战

“正午阳光一出手,就是国片王炸预定!” 谁能想到 2025 年末最大惊喜来得这么突然 —— 孔笙 + 兰晓龙 15 年后再联手,正午阳光首部电影《得闲谨制》11 月 28 日真空降定档,12 月 6 日全国上映,3 小时预售直接破 600 万,凭 “平民抗战 + 工匠智慧” 的神仙设定,让观众直呼 “鸡皮疙瘩起一地”!

没有漫长预热,没有花哨宣传,仅凭一支 17 秒预告片,就靠 “肖战栗子头狂奔”“榫卯武器反坦克”“平民以弱胜强” 的燃点刷屏全网。这不是传统抗战片的宏大叙事,而是孔笙口中 “最难拍的电影”—— 一群手无寸铁的百姓,用农具、榫卯机关、竹海陷阱,在 1943 年石牌保卫战中,打响一场 “鸡飞狗跳却荡气回肠” 的守家战。

当《战长沙》《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制作班底,遇上肖战、彭昱畅的新生代演技派,这场 “布衣甲 vs 坦克阵” 的对决,注定要改写国产抗战片的天花板!今天就深扒这部 “年度最期待国片”,告诉你为什么它值得全民蹲守!

提起抗战片,很多人想到的是正面战场的炮火连天、英雄人物的高光时刻,但《得闲谨制》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 镜头对准一群逃到宜昌深山的普通百姓,没有军装,没有枪炮,仅凭生存智慧和守家执念,硬生生在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

影片背景锁定 1943 年鄂西会战中的石牌保卫战,这是抗战时期湖北西部的关键战役,被誉为 “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但影片没有聚焦正规军的正面厮杀,而是讲述南京沦陷后,工匠莫得闲(肖战 饰)带着一群难民逃到宜昌深山,本想偏安一隅,却不料日军铁蹄踏破家园宁静。

预告里的镜头冲击力十足:日军的枪炮炸毁了村头牌匾,烧杀抢掠将百姓逼入绝境,鸡飞狗跳的太平日子瞬间崩塌。“胆小的掉头跑,胆大的就上去拼”,朴实的台词里藏着最决绝的勇气 —— 手无寸铁的村民,没有选择逃亡,而是在莫得闲的带领下,用自己的方式反抗:

木匠出身的莫得闲,用榫卯结构改造农具,把锄头磨成长矛,用木材搭建机关;村民们用辣椒粉制造烟雾弹,在竹海布置迷宫陷阱,让日军迷失方向;最震撼的是 “榫卯反坦克” 名场面:利用木材的咬合结构,设计出专门卡住坦克履带的机关,让钢铁巨兽寸步难行。

这不是 “手撕鬼子” 的悬浮爽剧,而是普通人的真实抗争:有恐惧(面对坦克时的颤抖),有牺牲(同伴倒下时的悲痛),但更多的是 “家人能活” 的执念。就像预告里那句振聋发聩的台词:“我们能杀了他们,我们的家人能活”,背后是把自己置之死地的决绝,比任何宏大叙事都更戳人心。

近年抗战片多聚焦正面战场的英雄事迹,而《得闲谨制》的 “平民视角” 堪称一股清流。它没有塑造完美的英雄,而是刻画了一群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莫得闲是个只想安稳过日子的工匠,不是天生的战士,却在家人遇险后扛起责任;彭昱畅饰演的肖衍是个溃兵,带着战场阴影,却在村民的感染下重新拿起武器;周依然饰演的夏橙是莫得闲的妻子,温柔却坚韧,在后方守护伤员、传递消息。

他们会怕、会慌、会退缩,但在 “守家” 的共同目标下,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这种 “不神化、不悬浮” 的叙事,让抗战故事更真实、更有共鸣 —— 就像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用智慧和勇气守护家园。

对比《长津湖》的正面战场、《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士兵群像,《得闲谨制》更聚焦 “民间抗战”,把工匠技艺、乡土智慧融入战争,既有《举起手来》的荒诞巧思,又有《战长沙》的悲壮厚重,让抗战片不再是单一的 “苦大仇深”,而是多了几分 “绝地翻盘” 的爽感和 “小人物高光” 的温情。

正午阳光选角向来 “不看流量看适配”,《得闲谨制》的演员阵容看似 “不华丽”,实则每个角色都精准落地 —— 肖战突破流量标签,彭昱畅延续演技口碑,再加上杨新鸣、阿如那等实力派助阵,群像戏张力拉满。

谁能想到,演惯了权谋剧、古偶剧的肖战,这次彻底 “抛弃偶像包袱”:栗子头、粗布工装、满脸泥污,跑起来狼狈不堪,眼神里却藏着从恐惧到坚定的蜕变。预告中他的一场 “九死一生” 的奔跑戏,从最初的惊慌失措,到后来的咬牙决绝,短短几秒就演出了角色的成长弧光。

莫得闲这个角色,是肖战演技的 “试金石”—— 他不是天生的英雄,而是 “被时代逼出来的战士”。作为木匠,他的武器是榫卯结构、是农具改造,体现的是 “工匠的智慧”;作为丈夫、作为村民,他的动力是 “守护家人”,体现的是 “普通人的担当”。

兰晓龙善于写 “有缺点的英雄”,孔笙擅长拍 “真实的人性”,而肖战恰好抓住了莫得闲的 “平凡与伟大”:他会在日军逼近时发抖,却会在家人需要时挺身而出;他不懂战术,却能用木匠的精准和耐心设计陷阱。不少网友看完预告直呼:“这是肖战离影帝最近的一次”,若能拿捏好角色的层次感,大概率会成为他演艺生涯的里程碑。

彭昱畅作为新生代演技派,这次饰演的溃兵肖衍,虽然预告中只有一个侧影,却已经让人充满期待。他擅长演绎 “小人物的倔强与机灵”,而肖衍这个角色 —— 带着战场阴影的逃兵,在村民的感染下重新找回勇气,恰好契合他的戏路。

从《大象席地而坐》到《一点就到家》,彭昱畅总能把 “不完美的小人物” 演得鲜活可信。这次的肖衍,大概率是影片的 “智斗担当”:他懂战场规则,能给村民提供战术建议;他性格机灵,能在关键时刻出奇招。与肖战的 “沉稳工匠” 形成反差,两人的对手戏大概率会火花四溅。

正午阳光的 “御用配角” 从来不会让人失望,《得闲谨制》的配角阵容堪称 “宝藏云集”:

杨新鸣:《战长沙》中懦弱却有节气的岳老爷子,这次大概率会饰演村里的长者,是精神支柱般的存在。他擅长用细微的表情传递情绪,一句台词、一个眼神就能让角色立住,预计会贡献不少泪点;阿如那:《狂飙》中让人恨得牙痒痒的李宏伟,这次终于 “反派转正”,大概率饰演村里的热血青年,冲动却勇敢,是反抗日军的 “先锋”。他自带 “悍匪气质”,演起敢打敢拼的村民,代入感直接拉满;尹正:告别了喜剧角色,尹正这次回归正剧,预计饰演有知识、有想法的村民,负责出谋划策,与莫得闲的 “工匠智慧” 形成互补。他的台词功底扎实,大概率会成为影片的 “金句担当”。

此外,网传祖峰、廖凡、刘昊然等实力派可能客串,即便只是惊鸿一瞥,也能看出影片的阵容深度。这群演员没有 “流量包袱”,个个专注于角色,让《得闲谨制》的群像戏充满真实感 —— 就像真的是一群村民,为了守家而并肩作战。

三、制作:孔笙 + 兰晓龙 15 年再联手!正午首部电影,把钱花在刀刃上

“孔笙 + 兰晓龙” 这对组合,就是国产抗战题材的 “品质定心丸”。15 年前他们合作的《生死线》,至今仍是豆瓣 9.0 分的抗战剧经典;15 年后再联手,选择《得闲谨制》作为正午阳光的首部电影,显然是 “蓄谋已久的发力”。

孔笙导演说 “没想到拍了一部最难的电影”,难就难在 “真实感的还原”:

实景取景,拒绝棚拍:剧组在湖北宜昌实地取景 90 天,斥资搭建 1940 年代的古镇,从房屋结构到街头道具,都严格参考史料。预告中看到的竹海、深山、石板路,都是真实场景,没有抠图、没有绿幕,让观众仿佛置身 1943 年的宜昌;道具考究,还原工匠智慧:影片的核心道具 —— 榫卯机关、农具武器,都由专业工匠打造。比如卡住坦克履带的榫卯结构,是参考传统木匠技艺设计的;村民用的长矛、烟雾弹,都是用农具、辣椒粉等真实材料改造,没有 “超现实武器”;镜头质感,兼顾悲壮与热血:孔笙的镜头向来 “有温度有力量”,预告中既有日军烧杀抢掠的悲壮场面,也有村民智斗日军的热血瞬间。子弹擦身而过的紧张感、炮火炸开的震撼感,都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传递,让观众沉浸式感受战争的残酷与抗争的勇气。

兰晓龙的编剧功力,在于 “能在残酷中找到希望,在悲壮中加入幽默”。《得闲谨制》大概率会延续《我的团长我的团》的风格:

有黑色幽默:村民用 “土办法” 对抗日军的荒诞场面,比如用辣椒粉呛日军、用竹海陷阱耍日军,让紧张的剧情多了几分轻松;有人性光辉:没有绝对的 “好人” 与 “坏人”,只有 “想活下去的普通人”。日军的残酷、村民的恐惧与勇敢、溃兵的挣扎与救赎,都被刻画得立体真实;有家国情怀:影片的核心不是 “打鬼子”,而是 “守家园”。从 “守护家人” 到 “守护村庄”,再到 “守护国家”,家国情怀在小人物的故事中自然流露,不刻意煽情,却更动人。

《得闲谨制》的空降定档,让票房预测成为热议话题 ——3 小时预售破 600 万,开局势头强劲,但也面临不少挑战。

档期压力:影片定档 12 月 6 日,介于贺岁档和春节档之间,不算传统 “黄金档期”,同期可能面临其他影片的分流;发酵时间不足:11 月 28 日定档,12 月 6 日上映,仅 8 天的映前宣传期,对于一部需要口碑发酵的战争片来说,时间略显仓促;片名生涩:“得闲谨制” 四个字不够直观,很多观众看到肖战主演,可能误以为是古装剧或都市剧,忽略了 “抗战片” 的核心题材。制作班底信任度:孔笙 + 兰晓龙 + 正午阳光,这三个名字就是 “品质保证”。《战长沙》《我的团长我的团》《士兵突击》等经典作品积累的口碑,让观众愿意为这部电影买单;题材差异化:近年抗战片多聚焦正面战场,《得闲谨制》的 “平民抗战 + 工匠智慧” 题材新颖,能吸引厌倦了宏大叙事的观众;预售热度 + 演员号召力:3 小时破 600 万预售,证明肖战的号召力和影片的话题度;而彭昱畅、杨新鸣等实力派的加盟,也能吸引注重演技的观众;口碑发酵潜力:从预告来看,影片的质感和剧情都在线,若上映后口碑爆棚,大概率会通过 “自来水” 实现票房逆袭,就像《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一样,凭借品质打破档期限制。

综合来看,虽然面临不少挑战,但凭借 “孔笙兰晓龙 + 正午阳光” 的品质背书、新颖的题材和强劲的预售势头,影片大概率能突破 20 亿票房,成为 2025 年末的票房黑马。而对于正午阳光来说,首部电影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无疑是 “电影领域首战告捷”。

近年国片市场,抗战题材逐渐陷入 “审美疲劳”—— 要么是千篇一律的正面战场厮杀,要么是悬浮的英雄神化,很难让观众产生共鸣。而《得闲谨制》的出现,不仅打破了这种僵局,更给抗战片带来了新的可能:

影片证明,抗战片不一定需要 “高大全” 的英雄,普通人的坚守与抗争,同样能打动观众。莫得闲们不是天生的战士,却在危难时刻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这种 “平凡中的伟大”,更能让观众共情,也更能传递 “家国天下,芸芸众生” 的核心主旨。

作为国剧领域的 “标杆”,正午阳光这次进军电影界,选择《得闲谨制》这样的厚重题材,而非流量片、喜剧片,足以看出其 “品质为王” 的初心。从《琅琊榜》《知否》到《山海情》《狂飙》,正午阳光用国剧证明了 “好内容有市场”;而《得闲谨制》若能成功,将开启 “正午电影” 的新赛道,为国产电影注入更多品质力量。

影片中莫得闲用榫卯技艺抗日,不仅展现了传统工匠的智慧,更传递了 “工匠精神” 的当代意义 —— 专注、坚韧、精益求精。这种精神放在今天,依然能激励每一个普通人:无论是工作中的坚守,还是生活中的抗争,只要心怀执念,就能创造奇迹。

来源:沐娱影视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