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部军事战争片,名叫《120勇士》,已于11月21日在印度各大院线上映,在印度掀起观影狂潮。该片以中印1962年边境冲突为题材,以1962年中印边境热赞拉山口战斗为核心,讲述印度第114旅库马盎联队第13营C连(Ahir连)在连长夏坦・辛格(Shaitan S
最近,印度又弄了一件奇葩事,他们花巨资拍了一部“抗中神片”。
这部军事战争片,名叫《120勇士》,已于11月21日在印度各大院线上映,在印度掀起观影狂潮。该片以中印1962年边境冲突为题材,以1962年中印边境热赞拉山口战斗为核心,讲述印度第114旅库马盎联队第13营C连(Ahir连)在连长夏坦・辛格(Shaitan Singh)指挥下“抵抗”我军的“光辉事迹”。
以赢学著称于世的阿三哥曾拍过很多以1962年中印战争为题材的电影,这类影片全部是颠倒冲突责任,抹黑我军形象,夸大印军战果。
这部《120勇士》也不例外,而且在赢学上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部神片严重扭曲战斗经过,谎称该连“抵御5000名我军、击毙1300人”。从网上流露出来的电影片段看,印度士兵个个神勇威武,不仅作战勇敢,而且个个身怀绝技。
其实这样的神片本不值得讨论的,但是,此片一个恶劣之处就在于它完全篡改历史,并将这种篡改过后的历史喂给印度人民。
那么,当年真实的热赞拉山口战斗是什么样的呢?
可以说,这次战斗是印军一次彻彻底底的败仗!
热赞拉山口战斗,我方叫班公洛反击战。
此战斗发生于1962年11月18日。那时,中印边境已经闹了几个月。中国军队在10月底宣布停火之后,不久又在11月中旬开始了新的攻势。印度方面把114旅派到了楚舒勒地区,里面有廓尔喀团和库马盎团。
印度军队13库马盎团C连大约有120多名士兵,大部分来自哈里亚纳邦的阿希尔族人。这也是电影《120勇士》的主角。
C连的任务是守住热赞拉,这是个海拔超过五千米的山口。凌晨3点半的时候,我军开始发动进攻,爆炸的声音把印军都吓醒了。我军先是用炮火进行轰击,紧接着步兵向前推进。印军第一次反击被打退了。我军不断调整战术,再次发动炮击,大概15分钟左右,把阵地炸得满是弹坑。
第三轮进攻时,双方开始肉搏。最终,印军阵地被彻底摧毁,阵亡人数达113人。任务顺利完成。整场战斗只用了两个小时。当然我军也付出了伤亡四十余人(其中工兵牺牲十一)的代价。
班公洛一役只是1962年第二阶段作战的序曲。20日夜,我军在梅山、扎依山、棟古拉山口连开三道突破口,长驱直捣邦迪拉,把印军第4师硬生生分割。至21日原定停火时,印方实控线被整体压回二十公里,战场上遗留的辎重、伤员、文件堆积,动摇了德里继续作战的信心。以印军文件为据,单在第二阶段,印军伤亡已破七千,“兵力占优”成为空中楼阁。
班公洛战役在整个我军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只是一次小战斗,被人提起的都不多。因为1962年的中印战争,比这场战役规模大的大胜实在太多了。
可以说,这场战斗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是“中方大胜、印度大败”板上钉钉的事实。
但印度人不这样想,一直以来,他们觉得他们胜了。他们认为,自己以120人的牺牲阻止了中国军队的进攻。这120人就是勇士。
2其实吧,任何一个民族,站在自己民族的立场来看一场战争,肯定是带有民族主义倾向的。但是像印度人这样,从奇怪的角度来找精神胜利,还是极其少见。
就好比几个前的5·7印巴空战,印度明明被打了一个6:0,但他们就是满世界宣传,他们胜了。
连刚刚发生败仗,他们都能篡改事实,声称胜利,更何况是发生于半个世纪前的那场战争!他们肯定会篡改历史,宣扬他们大胜特胜。
正是在这种民族心理下,此次拍摄这部《120勇士》,印度从上到下,可以全力配合。
2024年9月4日,电影在拉达克开机,自那时起,便得到印度政府与军方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从制作到宣发均有“官方背书”:在印度陆军直接支持下,拍摄团队深入拉达克实地取景;为提升“真实感”,特邀奥斯卡获奖动作团队加盟,确保画面具备较强冲击力。
此外,影片21日同步登陆印军800余家国防影院,覆盖中印边境偏远哨所及所有印军驻地,实现“军民双线覆盖”,成为首个军民双线发行,覆盖印度国防影院网络的印地语电影。
印度邮政专门为该片发行特制主题邮票,印防长拉吉纳特・辛格(Rajnath Singh)出席邮票揭幕仪式,以官方身份为影片“站台”。
也就是说,这部电影从拍摄到放映,印度官方都是当成一件国家大事来干。
印度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们肯定不是吃了饭没事干,而是在重塑一种全新的民族历史和叙事。在这种叙事里,印度是正义的,中方是“非正义”的,印度士兵英勇“抵抗”了中方的“侵略”。印军是英勇无畏的、能征惯战的。
印度通过这些篡改后的历史叙事一一强加给印度人,甚至世界人民,告诉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一个歪曲的历史。长此以往,真实的历史被掩盖了,印度侵占中国领土的行为得到了美化,印度的侵略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他们的英勇抵抗。
这才是印度乐此不疲大量拍摄这类电影的根本原因。
3是的,截止目前这部《120勇士》,印度几十年来拍了大量“抗中神片”。
比如《帕尔坦》(Paatal Lok),内容以1962年战争为背景,讲印度军人“英勇抗击”我国军队 。
再比如:《非凡勇士》(《120勇士》别名),内容与《120勇士》相同,强调印度士兵的英勇。 还比如:《72小时:第三次世界大战》,内容是讲:虚构未来战争中印度军人单枪匹马坚守阵地,“击毙”数百名解放军士兵 。
还有一部《黎明前的拉达克》,同样涉及中印边境冲突题材。
甚至五年前发生的中印加勒万河谷的冲突事件,印度竟然也快速拍了一部电影,叫《加勒万战役》(Battle of Galwan),由印度著名影星萨尔曼·汗主演。
很显然,印度拍这种抗中神片从来不是单一行为,而是整体性操作,甚至形成了一个类型题材。
那么,中国呢?
很遗憾,关于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的电影,我们一部没拍。
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八九十年代时,我们倒是拍了不少以此题材的电影,诞生了许多佳作,比如《高下山的花环》《凯旋在子夜》等等。
但以中印战争为题材的电影则一部也没有,更别说最近几年中印边境冲突的电影了。
为什么会如此?
个人猜测,理由也只有一条:不能影响国际关系。
看到这里,有人要问了:印度人拍了那么反映中印战争的电影,那样抹黑我军,那样篡改历史,就不怕影响与我国的关系吗?
他们还真不怕!如果怕,他们就不会拍了,而且还拍那么多。
那我们为什么怕呢?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
一部电影会不会影响国际关系,我不清楚,但有一点倒是清楚的:文化阵地,你不去占领,那别人就一定会占领。
具体到印度,他们拍了大量的关于1962年中印战争的电影,就形成了一种文化霸权,获得了一种对历史的解释权。由于他们是英语国家,能得天独厚地将这种解释权发挥到极致。这些电影走向西方后,西方观众是没有兴趣去了解真实的历史的,对于那场战争,他们只能从电影里获得。他们所了解的自然是一个被篡改过的历史,被赞美的印军和被抹黑的中国。
中印在加勒万河谷的冲突,明明是印军挑衅在先,是他们侵占我国领土在前,但是,到了他们所拍的电影里,则是倒打一耙,诬蔑是中方“挑衅在先”,是中方在“侵占”他们的领土。这电影被介绍到欧美西方后,是没有多少观众真的了解中印边境冲突的真实情况的,他们只会从颠倒黑白的电影里了解事实,这样一来,中国又成了被抹黑一方。
有人说,没关系,事实就是事实,谁也篡改不了。
这样想,就太天真了。
犹太人被纳粹屠杀为什么会引起世界级同情?就因为战后犹太资本掌控了世界舆论霸权和解释权,他们日复一日地宣讲犹太人所受的灾难。而南京大屠杀够惨痛了吧,可是世界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因为我们没有话语权。
日本右翼几十年如一日修改教科书、篡改侵略历史,现在日本年轻人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祖辈曾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
同样道理,印度日积月累通过电影来篡改历史,那么,现在的印度年轻人,又有多少人知道是他们的祖辈率先侵占的中国领土?
我们不去占领文化阵地,别人自然就占领了,而且,不仅占领,他们还摇旗呐喊。
是到了应该改变的时候了!
来源:阿胡的视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