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接近与远离形式长对话应当具备一定的高潮。可先用中景拍摄演员,在到达高潮时则用近景或特写镜头,然后再回到中景,以便让观众进入另一个高潮之前先休息一下。
1、接近与远离形式长对话应当具备一定的高潮。可先用中景拍摄演员,在到达高潮时则用近景或特写镜头,然后再回到中景,以便让观众进入另一个高潮之前先休息一下。2、一场戏如何开始六种常用方案表现运动如何转换到静态的位置:(1)两个演员进入摄影区,向我们走来,然后,停下来交谈。(2)一个演员已经处在画面中,另一个进入画面,在他身旁站住,然后他们开始交谈。(3)在上述两例中,摄影机是固定的,但也可以摇摄或跟拍其中一个演员或两个演员,直到他们停下来。(4)如果使用摇摄或跟拍,就可利用第三个人物开始这场戏,让他走到两个人跟前,给他们什么东西然后再走开。摄影机则停下来表现两个主要人物(或更多的人),此时他们开始对话。(5)也可从没有人的地方开始用摇镜头或推镜头转到主要人物身上作为段落的开始。可以在演员们出现前表现他们的话声。(6)可以在静态的对话开始前,先以若干镜头展现动作,作为段落的开始。3、再交代镜头这种镜头一般有以下作用:(1) 它能重现剧情发生地点,提醒我们,演员与他们在场景中所处位置之间的空间关系。(2) 它能作为叙述的顿歇——一种视觉上的顿歇,以打破在对话场面展开过程中近景的过度集中。(3) 它能用来结束一段戏,给演员以散去或离开的空间。(4) 如果段落没有中断,它能使人察觉不到剪辑形式的改变,或者使演员能在转入新的剪辑形式前变换表演区。(5) 如果集中拍摄主要人物时插入近景,而把有些演员排除在镜头之外,那么一个再交代镜头就能提醒他们的存在。如果不重新交代一次,那么他的消失就会使我们感到莫名其妙,因为我们并不知道他的退场。4、沉默的反应很重要一个在聆听的演员的沉默的反应常常要比讲话者的脸孔更有表现力。5、插入镜头和切出镜头插入镜头:用来代替部分主镜头而接上去的镜头,它更细致地表现主镜头所拍摄的场景的一部分。(往往是特写镜头)切出镜头:插入主镜头中的镜头,而它所表现的事件或人物在主镜头中并未出现。


6、数量对比主要是通过一个外反拍镜头同一个内反拍镜头的并列而获得的。这种手法适用于两个或更多的人群。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逐渐减少数量:两个演员对两个两个演员对一个一个演员对一个与这种变化相应的景次为中景、近景与特写,从而逐渐形成对话的高潮。7、主镜头的平行剪辑这种技巧可以归纳为两种主要形式:(1) 以一个交代摄影机位作为段落的开端;用一对外反拍镜头表现部分对话;重新回到表现全组的交代镜头,在这之后,剪辑形式变成内/外反拍镜头的对位;然后再以全景重新交代全体演员,并使用新的剪辑形式(内反拍镜头)。最后以一个再交代镜头结束这一段落。(2) 以全景交代一个场景后,把几对平行剪辑的反拍镜头,按形式一个接一个流畅地衔接起来。将各个剪辑形式中最后的镜头作为转至下一个剪辑形式的枢纽。着重强调一条关系线或从“北-南”关系线变为“东-西”关系线,都不必使用再交代镜头(这种交代镜头的使用应当是有节制的)。
镜头:1-4-1-4-2-3-2-3镜头:1-3-1-3-1-3-2-4-2-4-2-4
镜头:1-2-1-2-1-2镜头:1-2-1-2-1-2-3-2-3-28、关系线:变换到轴线另一侧
镜头:2-1-3-1-3-1-3-2-4-5-4-5-6-7-6-7-5-6-7日常生活的场景可以轻易地用这种手法拍摄:两人在一辆行驶的汽车前座交谈。谈完一出关键,就切至…………汽车外景镜头,表现汽车穿过马路,横过整个画面。再切至…………行驶的汽车内,两个演员表明他们的对话已进入新的阶段。这一手法简单而有效。如使用得当,可以使故事在画面上得到鲜明、突出的发展。10、时间的压缩
11、加速对白的节奏当以正常速度拍摄一场戏,然后在一幅小银幕上放映时,银幕上再现的速度是同拍摄这场戏时的速度相符的。但同样的这部片子,放映在供大量观众观看的大银幕上时,那场戏的速度就慢下来了。处理一场静态的对话场面时,可将场景的速度比正常速度加快大致三分之一。这种技巧不宜在传达情绪气氛时使用,它适用于报道性对话的场面。想阅读实体书的朋友可以浏览一下介绍,然后自行寻找渠道。 来源:留影拾年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