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新干线惊爆倒数》的故事设定很简单,但足够紧张刺激。电影中的“隼60号”新干线列车被安装了炸弹,一旦车速低于100公里就会引爆。这个设定让人不禁联想到1994年的经典电影《生死时速》,那时基努·里维斯带领观众体验了公路上的生死逃亡。但其实,“移动炸弹”这个
今天聊聊日本电影《新干线惊爆倒数》。
片名新幹線大爆破(2025),别名新干线大爆破 / 新干线爆炸案(新版) / Bullet Train Explosion。
电影《新干线惊爆倒数》的故事设定很简单,但足够紧张刺激。电影中的“隼60号”新干线列车被安装了炸弹,一旦车速低于100公里就会引爆。这个设定让人不禁联想到1994年的经典电影《生死时速》,那时基努·里维斯带领观众体验了公路上的生死逃亡。但其实,“移动炸弹”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1975年,由日本导演佐藤纯弥拍摄的《新干线大爆破》就已经开创了这一惊悚亚类型。在这部原版电影中,“光109号”列车同样被安置了炸弹,而片中多次提到的“109恐怖案件”,正是指当年这起事件。而这次的翻拍版本,导演樋口真嗣借此向经典致敬。
樋口真嗣的导演手法简洁有力,精准抓住了灾难片的节奏。影片分为三个部分:平静的开端,突然爆发的危机,最后的极限救援。开场的十分钟,电影通过一场货运列车爆炸的震撼场面引入,节奏快速,没有任何拖沓。爆破特效非常真实,不像好莱坞大片那样夸张浮华,而是通过金属撕裂的声音和冰冷的质感来展现爆炸的残酷。
这部电影的紧张感来自细节的铺垫,导演没有依赖过多的特效,而是通过写实的镜头让观众感同身受。在控制中心,调度员焦急地盯着屏幕,迅速敲击键盘,汗水从额头滴下。车厢内,车长高田稳定地操控广播器,尽管他声音中隐约能听到一丝颤抖,甚至在乘客想冲向驾驶室时,用眼神制止他们,紧张的气氛弥漫整个车厢。
电影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之一是当列车需要分离时,为了让大部分乘客转移到救援列车,工作人员必须在两列高速行驶的列车之间架设临时天桥。导演在镜头切换上巧妙地运用了倒计时、天桥上乘客的脚步声、控制中心的操作等细节,没有背景音乐,只有风声、铁轨摩擦声和人们急促的呼吸声。这种紧张感让观众仿佛能感受到列车高速行驶带来的压迫感,几乎让人感到窒息。
电影还注入了现代社会的特征,将不同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一一呈现。车厢中的每个乘客都有自己的背景和立场。陷入丑闻的议员香川试图借这次危机做公关,拿着手机镜头哭诉自己“愿为乘客牺牲”。网红博主藤堂则在直播中号召大家捐款,但背地里却偷偷将捐款链接转到了自己的账户。高中生小野寺在窗边默默查看着“光109号事件”的受害者名单,展现出这场危机下每个人不同的反应和立场。
尽管新版电影依旧具备一定的犀利性,但也有不少令人遗憾的地方。政府官员推卸责任,媒体利用危机牟利,甚至出现类似“全民众筹”的情节,暗示了对日本“3·11”地震后赈灾款被挪用的讽刺。不过,导演并未过多深入批判这些问题,影片最终还是通过列车长的一声高喊:“相信铁路,相信人”来做结尾,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信息。而且影片花了大量时间展示了新干线的运作过程,列车的信号调度、电力管理和通讯协调等细节,呈现出新干线系统的高度运转。尽管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有些“广告化”,但毕竟新干线作为日本的国民名片,影片为其正面形象增光添彩也无可厚非。
不过,电影的时长有些拖沓,134分钟的片长有些冗长,尤其是揭露炸弹犯身份的部分铺垫过多,削弱了影片后期的冲击力。当15岁的小野寺坦白自己是策划者时,虽然有“为母报仇”的动机,但这样一个高中生竟能轻松在新干线底部安装炸弹,并且操作心脏起搏器来引爆,这些细节实在让人难以信服。看到真凶身份时,观众的反应往往是“就这?”导演在写实和戏剧化之间的平衡掌握得不太好。
此外,电影中的一些角色塑造也存在问题。比如那位神秘的蒙面男子后藤,前期设下了很多关于他可疑的铺垫,观众以为他是关键人物,但最后却只是一个不起眼的配角,令整个剧情有些失落。
《新干线惊爆倒数》是一部致敬经典、充满时代感的翻拍作品。它通过紧张的节奏和丰富的人物设定,成功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压迫感的灾难场景,但同时也在某些方面暴露了自身的短板。
来源:影之青春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