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届「金鸡奖」幕后制作:顶尖团队雕琢金鸡啼晓!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6 01:57 2

摘要:第38届「金鸡奖」幕后制作:顶尖团队雕琢金鸡啼晓!

2025年11月15日

福建厦门 星光璀璨

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

以 “擎光而行” 为主题

致敬中国电影120周年的荣光

2025年11月11日-15日,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在厦门举办。本届盛会由 王平久 担任总策划,段嵘 担纲总导演,董瑞峰 担任总制片人,赵伟 担任执行总导演;

舞美总设计 郑博、舞美总监 覃汉语、灯光总设计 秦江云边生海、灯光总监 毛孩、舞蹈总监 吴佳、音乐总监 东楠、音响总监 马一兵、视觉总监 杜少鹏、视觉统筹 曹毅璇、总导播 殷鹤鸣 等各领域翘楚联袂巨制——

白鹭蹁跹,

照见中国电影的光辉历程;

金鸡啼晓,

唱响中国电影的光明未来!

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由 郑博 操刀舞美总设计,凭借在中央戏剧学院扎实的戏剧功底,本次舞美设计以 戏剧框架 为基础,以 “剧场” 概念为依据,将 电影源于戏剧、戏剧源于文学 作为整体舞台设计的核心理念;

以 红色大幕 层层打开 作为视觉动作的延续 ,又以 12个胶片格子 为表现空间,多维度叙事构建起 文学、戏剧、电影 三者的艺术传承脉络,让观众在空间与视觉的变换中感知艺术情怀与故事的交融。



舞 美 效 果 图 ▲

舞台结构上以镜框式舞台为主体,两侧配有功能性二层空间结构。

舞台台口整体色调以棕铜色的金属质感调为主,以抽象化的金鸡“羽毛”为核心造型。以“金鸡之羽”为设计灵感,寓意“老一辈电影工作者德艺双馨,爱惜羽毛”和对“年轻电影人羽翼渐丰”的美好祝愿。

效 果 图 ▲

现 场 图 ▲

台口两侧各分别设置一个二层平台结构,平台上现场乐队区域与地面的乐队区域组合,形成台上台下60人编制的立体现场乐队空间。平台下红色天鹅绒做软装造型,层层叠加配合大屏幕视觉画面和灯光设计,呈现具有专属仪式感的主持人和颁奖嘉宾的出场通道。

效 果 图 ▲

现 场 图 ▲

表演舞台内设置一组红色天鹅绒开合幕,一块蓝色升降丝绒蝴蝶幕,色彩呼应本届金鸡奖海报色调。两组长12米宽2.5米的地面移动车台,两组15米高14米宽的吊装LED格栅屏开合屏,配合颁奖仪式和部分节目内容;以及处在舞台核心位置的高14.5米、宽32米、纵深7米的胶片造型的12个视频盒子立体空间,也是本次演出的主表演结构。

效 果 图 ▲

现 场 图 ▲


12个视频盒子以每个视频空间对应中国电影发展每10年中的高光时刻,致敬中国电影120年的风雨历程和发展。

效 果 图 ▲

现 场 图 ▲

主结构分为三层,每层四个空间。每个空间相互连接,可以自由穿梭。每个空间中均由三面LED围合组成,每个空间都是一个舞台,又像是一个虚拟片场。

主创希望以这样的视觉空间矩阵创造一面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门,演员在其中可以自由穿梭,跨域时空,穿越经典。光起光暗,指引观众视觉焦点,让电影的蒙太奇思维与戏剧的空间叙事形成对话!

本次由 覃汉语 担任舞美总监,舞美制作核心在于全面采用了多组先进的数控机械结构,让舞台在动与静之间自如切换,实现空间转换。

一条长达60米的空中吊轨,搭载着高15米、宽28米的巨型幕布,实现了全程数控驱动的28米平稳开合。同样由数控系统精确控制的,还有长达36米、高17米的蝴蝶幕升降系统,以及灵活的开合车台,它们共同赋予了舞台空间变换的无限可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另一组36米长、17米高的开合大幕,其技术难点在于需要紧密配合演出节奏,在特定环节完成两个连贯的复合动作,这对控制的精准性与可靠性提出了极高要求。

本次舞美制作中的吊灯制作是一大亮点,它以其庞大的体量、复杂的工艺和丰富的层次,在舞台上空构筑了璀璨的视觉核心,极大地增强了现场的仪式感与艺术氛围。

本次由 秦江云边生海 操刀灯光总设计,毛孩 坐镇灯光总监,灯光理念以“光影织就时空,初心映照征程”为核心,紧扣“光影四十年,共筑中国梦”主题与中国电影120周年致敬内核,将灯光化作“时空织机”。

红金主调呼应主题

兼顾庄重与喜庆

闭幕式舞台以红色为基调,穿插鎏金色灯光,适配颁奖环节的庄重属性,又契合中国电影双甲子的喜庆氛围。同时在不同篇章中灯光色调灵活调整,比如配合“聚”“唤”“航”三个篇章的蓝金色主视觉,灯光融入海浪、金沙的光影意象,呼应“大海的召唤”的视觉设计核心,也贴合厦门的海滨城市特质。

光影联动舞台装置

打造沉浸电影感

灯光配合屏幕结构装置形成一体化艺术装置,还与冰屏呈现的电影片场剪影相融;营造出沉浸式观影氛围。

复刻古典剧场基调,筑牢仪式感基底:灯光紧扣舞台的古典话剧院式阁楼结构,以红色为主基调并穿插鎏金色彩,像剧场幕布拉开般,这种设计复刻了传统剧场中灯光奠定演出基调的核心作用,用规整且有质感的光线,为盛典筑牢契合电影艺术殿堂的仪式感。

贴合叙事切换光影,模拟剧场沉浸体验:灯光会根据节目内容调整明暗与角度以契合情感表达。开篇《定军山》唱腔响起时,灯光庄重亮起,搭配红色幕布与星空衬景,完成穿越120年的时空对话,凸显电影艺术的传承底蕴;后续舞蹈表演环节,灯光变得温柔灵动,配合粒子光影营造出如梦似幻的“电影世界”,体现电影艺术的创新活力。而在评委亮相、奖项揭晓等时刻,灯光精准聚焦,配合主屏幕视觉特效,既突出关键场景,又增添了舞台的仪式感。



隐藏光源弱化器械感,契合剧场灯光逻辑:理念贴合剧场“见光不见灯”的核心逻辑,灯光布置适配阁楼舞台结构,避免灯具暴露在观众视线中。在奖项揭晓等高光时刻,灯光精准聚焦获奖者,其余区域光线沉敛,既突出核心场景,又不出现杂乱的灯具轮廓与锐利光束,就像传统剧场灯光般,以“隐形”姿态让观众聚焦于舞台核心的人或节目,而非灯光设备本身。

平衡多场景视觉需求,兼顾剧场与直播特性:不仅还原剧场的封闭感与庄重感,还适配盛典直播需求。现场通过光线明暗调控,配合阁楼结构打造类似剧场的紧凑空间氛围;同时灯光亮度与色调又经过精准调试,在聚焦核心场景时能适配镜头捕捉,让线上观众也能通过屏幕感受到如同现场般的光影层次与氛围张力,实现了剧场式沉浸感和直播观赏性的双重平衡。



“恰逢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这一里程碑式的历史节点,作为汇聚顶尖创作力量、彰显华语电影卓越成就的殿堂级盛典,音响的艺术呈现不仅是活动美学表达的核心载体,更直接关乎盛典的艺术高度与观众的体验,成为点亮百年影史辉煌、传递电影精神力量的重要纽带。” 音响总监 马一兵 介绍道。

海峡大剧院总建筑面积达10000平方米,以上下两层的恢弘布局,容纳6000余名观众共赴光影之约。如何在复杂现场环境中,确保音响传输的极致清晰与稳定可靠,以顶尖声学技术构建身临其境的视听幻境,成为考验音响团队专业实力的关键课题。

在音响总监马一兵带领下,团队凭借多年行业积淀与技术研判,在传统主扩声之外,首次选用了赛因声场重建系统,作为主扩声系统的沉浸式声场核心补充。

赛因声场重建系统依托前沿AI模型算法,以多路扬声器的协同联动为技术载体,构建360度全维度声音包围场域,不仅极致还原丰富细腻的声音层次与清晰通透的音质表现,更实现了沉浸式声场的精准重塑与动态优化,让声音成为串联光影叙事、传递情感内核的重要纽带。

未来是“科技+艺术”的融合方向

此次主扩声系统采用了L-Acoustics的K2系统,环绕声系统采用MUSICMASTER(美妙)的音响系统。

核心音箱系统布局

控制系统采用两张 DiGiCo SD10 调音台进行镜像备份,确保核心控制环节的绝对安全。

主音箱布局面临双重核心考量:一方面需深度契合舞美整体视觉逻辑,避免破坏画面完整性;另一方面需适配6000余人的大型场地声学特性,通过科学规划最大限度减少声波反射干扰,以精准的声场覆盖与通透的音质传递,让每一段声音都直抵人心,为观众带来兼具沉浸感与感染力的听觉体验。

主扩声系统采用左右对称吊装方案,每组配置14只 K2 全频音箱,构建覆盖全场的核心声学矩阵。超低音系统选用 KS28 音箱,每侧6只吊装于全频音箱后方,通过科学的布局设计形成心形指向性效果。该布局可有效抵消后方低频能量干扰,确保舞台区域声音干净通透,为演员与现场演绎提供清晰稳定的返听支撑。

考虑到左右主扩音箱间距达36米,前区VIP观众易出现声像偏移、听感割裂的问题,团队专门配置4只 Kara 作为中置补声系统。一方面将两侧主扩的分散声像精准牵引至舞台中央,实现声像与表演画面的精准对齐;另一方面显著提升前区中间区域的声音清晰度与均衡度,让核心观礼区观众获得连贯统一的高品质听觉体验。

采用2组共6只 Kara 构建下拉声像补充系统,精准覆盖内场两侧观众区域。

前台唇补声采用4只小型 Music Master LS1 +LS12音箱,分2组布局于舞台前沿。主要对VIP前区观众的精准声音覆盖,填补近距离听感空白,更通过声像牵引,进一步巩固全场声像的集中性,让声音与舞台表演的视觉呈现高度契合。

辅助超低音系统,舞台两侧配置6只 Music Master LB218 超低音音箱,采用心形对称摆放方案,每侧各3只。该布局可强化全场低频的饱满度与穿透力,同时通过指向性控制避免低频能量过度扩散。

针对二层看台观众区域,采用3组共6只 Kara 进行吊装式延时补声。一方面通过精准的延时调校,确保后区观众获得与前区一致的声音清晰度和响度;另一方面最大化提升看台区域的直达声占比,减少声波反射造成的听感干扰,让二层观众同样能享受到身临其境的高品质听觉体验。

现场使用6组 Music Master LS1+LB115 和16只 Music Master MX112 做环绕音箱。通过赛因声场重建系统,实现了沉浸式环绕声场处理。

赛因沉浸声场重建系统在本届典礼上的成功应用,正是 “科技赋能艺术、创新驱动发展” 的生动实践,为音乐制作与音频技术领域的革新突破注入强劲动能。

舞台监听系统

控制系统同样使用 DiGiCo SD10 调音台。监听音箱采用经典的 MB112 和 MB125R 音箱组合,为舞台各个位置的表演者提供清晰、可靠的返听信号。

无线系统管理与频率协调

系统共采用34个通道无线话筒、20通道无线耳返,并部署了100个调频接收频点。其核心挑战在于如此高密度的无线设备环境下,科学地规划、分配频率资源,并预留充足的备用频率,是保障演出零中断的关键环节。专业的频谱管理与协调工作在电影节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直播制作间

为确保直播音频的稳定性、清晰度与艺术质感,OB间专门配置1台 DIGICO 225 专业控台,以顶尖设备性能支撑多通道音频信号的实时处理,实现现场声效的精准复刻与线上传输的无缝衔接,让全球线上观众同步感受视听魅力。

面对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这一里程碑时刻,以及海峡大剧院复杂声学环境与剧院式庄重舞美布局的双重挑战,音响团队通过科学精准的系统设计,搭配严谨细致的无线频率管理与声像优化调校,成功攻克了大场地声波反射、宽间距声像偏移等核心难题,最终为现场6000余名观众打造了清晰通透、震撼人心的沉浸式听觉盛宴,同时保障了线上直播信号的高品质输出。

擎光而行,

赴金鸡之约,为电影喝彩!

感谢台前幕后全体匠心者,

让这场盛典完美呈现,

致敬中国电影120周年!



本文资料由郑博、东瑞麒麟、众合光耀、艺美和提供

编辑整理/WORLD SHOW

来源:吉棠说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