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世纪八十年代,辽宁电影制片厂虽带着“全国最小的电影制片厂”的戏称,却是中国影坛名副其实的“实力派”。它以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推出了一部部兼具质感与深度的作品,用屡获国际国内大奖的成绩,为辽宁电影烙下了闪亮的印记。
【辽经副刊】
作者/武克敌
上世纪八十年代,辽宁电影制片厂虽带着“全国最小的电影制片厂”的戏称,却是中国影坛名副其实的“实力派”。它以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推出了一部部兼具质感与深度的作品,用屡获国际国内大奖的成绩,为辽宁电影烙下了闪亮的印记。
国家一级导演邢丹,就是这片光影沃土上一位坚定的耕耘者、坚守者与传承者。他以热爱为笔、光影为墨,在影视领域深耕数十载,用近乎苛刻的匠心雕琢每一个镜头,用有温度的故事记录每一段时代变迁,让作品成为连接现实与艺术的桥梁。
在多年的艺术创作中,邢丹创作了许多题材多元且风格鲜明的影视作品。从上世纪的《月牙儿》用情景交融的细腻叙事再现老舍先生小说的精髓;《人间恩怨》对普通人生活的现实关注;《行动代号626》紧张剧情中透出的信仰力量;《黑土地黄棉袄》以40集的宏大叙事向北大荒开拓者致敬的乡土情怀;到新世纪《圣经里的秘密》人性思考的深刻探索;《灿烂星空》热血表达下的青春赤诚;乃至《贵妃还乡》将二人转形式用到电影里,进行了破天荒的尝试……邢丹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一次对生活的深度叩问,在平凡叙事中挖掘深刻内核,让黑土地的厚重底蕴、市井生活的鲜活气息跃然银幕,鲜明的东北地域特色与人文温度贯穿始终。
作为原辽宁电影制片厂副厂长,邢丹不仅是辽影从辉煌到坚守的见证者,更以“传承者”的身份主动扛起责任。他既牢牢守住辽派电影的现实主义基因,不辜负这片土地的滋养;又不断突破题材边界,探索创作更多可能,一部部口碑佳作,都是他对“以影像记录时代,以故事打动人心”导演初心的生动践行。
光影逐梦,邢丹从未停下脚步。他用一部部经典作品为中国影坛注入独特的辽宁力量,以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坚守,诠释着一代电影人对艺术的敬畏、对时代的担当。这份匠心,如同黑土地上的星光,在岁月长河中始终熠熠生辉,照亮着辽宁电影的过去与未来。
做为老电影人,邢丹期待新一代辽宁电影人,扎根辽宁这片文化沃土,深耕时代课题。从市井烟火、乡土情怀中汲取创作养分,延续辽派电影的现实主义基因,敢突破边界、拥抱创新,用更前沿的叙事手法、更开阔的题材视角,讲述属于新时代辽宁的鲜活故事。
见习编辑 王欣
责任编辑 李仁杰
责任校对 杨芳
编辑部主任 陈志鸿
审核总编 傅强
来源:辽宁区域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