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第一的网飞爆款真人秀归来,还能火遍全球吗?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24 17:41 1

摘要:2023年Netflix《体能之巅:百人大挑战》(简称《体能之巅1》)横空出世,以“真人版《鱿鱼游戏》”的标签席卷全球,热度第一;2024年《体能之巅:百人大挑战2 - 地下斗室》(简称《体能之巅2》)趁热打铁推出;近日《体能之巅3:亚洲大挑战》(简称《体能之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2023年Netflix《体能之巅:百人大挑战》(简称《体能之巅1》)横空出世,以“真人版《鱿鱼游戏》”的标签席卷全球,热度第一;2024年《体能之巅:百人大挑战2 - 地下斗室》(简称《体能之巅2》)趁热打铁推出;近日《体能之巅3:亚洲大挑战》(简称《体能之巅3》)落下帷幕,再次席卷全球,在Netflix全球榜上依然收获不俗的数据。相较于前两季,《体能之巅3》设定上有一定的更新,竞赛形式从个人角逐,升级为韩国、日本、泰国、蒙古、土耳其、印尼、澳大利亚与菲律宾八国之间的团队对抗。

《体能之巅3》热度不减,它仍然是一出体能“盛宴”,尽显身体的力与美,也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共有的情感开关——对竞技的热爱、对卓越的崇拜、对集体情感的共鸣,并通过综艺的技法放大到极致。

文|从易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体能的“盛宴”

就像综艺名字所说的,《体能之巅》系列聚焦的是“体能”的竞技。它与我们熟悉的传统体育竞技,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

传统体育竞技通常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譬如田径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体操追求技巧与形态的完美,举重则追求绝对力量的极限……它们大多是在一条精钻的赛道上进行纵向的深度挖掘。

《体能之巅3:亚洲大挑战》剧照(下同)

《体能之巅》进行的是横向的广度探索。从第一季融合希腊神话元素的“阿特拉斯的惩罚”(负重耐力)、“普罗米修斯之焰”(冲刺速度),到第二季以矿井为主题的“矿山搬运赛”(力量耐力与团队协作)与“滚轮争先赛”(爆发力与无氧耐力),再到第三季国家代表战中并行的“交叉跨栏赛”(速度敏捷)、“图腾承重赛”(绝对力量与团队耐力)、“最后悬挂赛”(核心控制)和“沙包投掷赛”(爆发力与技巧)……《体能之巅》系列比拼的体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涵盖了绝对力量、肌肉耐力、心肺功能、核心稳定性、协调性与灵活性等多个维度。

也由此,任何单一维度的突出都难以构成绝对优势,力量的霸主可能在需要精巧策略的环节受挫,耐力之王也可能在爆发力对决中落败。比如韩国冬奥冠军引以为傲的壮硕肌肉在“交叉跨栏赛”反而成了负担,消耗了更多能量,动作也显得笨重;壮硕的澳大利亚队选手在“战线接力赛”刚开始时气势如虹,但很快因大肌肉群耗氧高、耐力不足而导致频率骤降……更不必说在当下健身文化中,那些单纯为视觉美感而雕琢的肌肉,它们或许在社交媒体上光鲜亮丽,却往往在需要全身协调、耐力与爆发力并重的真实挑战中原形毕露。

《体能之巅》一、二季,赛制是“百人大战”。一百名来自韩国国内的体能精英,在个人与团队混合的残酷淘汰赛中,角逐唯一的“最完美体格”桂冠。第一季“真人版《鱿鱼游戏》”的标签制造了爆点,但第二季被部分观众评价为换汤不换药,新鲜感下降。为了突破这一瓶颈,《体能之巅3》进行了赛制升级:从“百人大挑战”变为“亚洲大挑战”。个人英雄主义退居次席,团队的策略规划、成员间的能力互补与精密分工,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虽然第三季赛制有所变化,但纵观《体能之巅》三季,其核心魅力一以贯之——为我们呈现了别开生面的体能的“盛宴”。

体能“盛宴”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力与美。一方面,选手们经过千锤百炼的身体,是功能与形态的完美结合。紧绷的背肌、隆起的胸肌、厚实的臂膀,并不是“中看不中用”,它们具备实用性的美感,是身体作为一件精密“工具”所能达到的极致状态。

比如“图腾承重赛”中,两名选手需背靠背站立,徒手拉住两侧各重达135公斤的巨型石制图腾,男选手们(男选手们普遍光上身)浑身肌肉瞬间绷紧,在巨大拉力下保持着近乎凝固的稳定姿态,犹如古希腊雕像;“最后悬挂赛”中,选手们需要在柔软的布条吊带上维持平衡,菲律宾选手运用一字马动作,身体在空中舒展而稳定,肌肉在持续发力中呈现出流畅的线条;在“交叉跨栏赛”,澳大利亚队的跑酷专家翻越栏杆时,身体舒展,落地轻盈稳健,将“身轻如燕”具象化……

另一方面,这种美更升华为一种精神映照,是意志力在肉体上的璀璨显形。在“最后悬挂赛”中,比赛进入超过两个小时的极限煎熬,澳大利亚女选手双腿抽筋、肌肉炸裂的酸痛让她忍不住哭出声,整个人如同在吊带上摇曳的残烛。但她却凭借顽强的意志力,与同样濒临极限的韩国女队员展开了一场意志的对决。胜负反而显得次要了,她们为了崇高的荣誉与极致的自我超越而奋斗所呈现出的那种力与美的交融、身体与意志的共鸣,已经是震撼人心的艺术。

也不必讳言,“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是一个根深蒂固的社会偏见。但其实很多时候,卓越的体能素质与出色的智慧谋略往往相辅相成。《体能之巅》系列就一再证明了这一点:在极限挑战的环境中,强健的体魄为坚韧意志提供支撑,而清晰的思维又指引着身体潜能的正确发挥,二者构成完整的应对能力。特别是《体能之巅3》中,当竞技从个人较量转变为团队博弈时,成员间的战术配合、资源分配与临场应变就更为关键,队伍需要根据每个成员的特长进行精准分工,在瞬息万变的赛况中及时调整策略。

比如在“领土占领赛”中,菲律宾队面对力量占优的蒙古队时,并未选择正面抗衡,而是采取“吉普尼式”集体冲锋战术——直到最后30秒倒计时,当蒙古队因持续进攻而略显疲态时,菲律宾所有队员肩挽肩组成人墙,以整齐划一的步调发起突袭,实现逆转。

在总决赛第一场的“城堡占领赛”中,韩国队获得提前研究地图的“特权”,制定了“先推车后卸货”的高效流程。相形之下,日本队在战术层面陷入被动。他们将宝贵体力消耗在前期搬运上,破门时又选择了低效的“推车撞门”方式,最终因策略失当未能完成比赛,率先被淘汰。

而决定冠军归属的“推墙赛”中,韩国队活用了“田忌赛马”。当双方在三条赛道上陷入僵持时,他们果断放弃己方劣势路线,集中兵力支援优势路线,最终2:1战胜蒙古队,拿下《体能之巅3》总冠军。

由此可见,《体能之巅3》的体能“盛宴”,是力与美的交响,也离不开智慧的协奏。

竞技的恒久魅力

《体能之巅》系列播出三季,在Netflix全球榜上数据亮眼,除了体能的力、美、智之外,竞技本身就是吸引全球观众的通用语言。

我们爱看《体能之巅》,与我们爱看体育竞技如出一辙,它们触动的是人类一种深植于基因的本能。在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时刻为生存而战,觅食、御敌与领地争夺,让身体记住了对抗的应激反应。尽管现代文明用规则消解了直接的肢体冲突,但这份深埋的本能从未消失。体育竞技便为这份被压抑的本能提供了规则庇护下的“安全出口”,我们可以通过参加比赛、观看比赛,尽情感受对抗带来的刺激与快感。

《体能之巅》系列是更接近原始形态的“体育竞技”,将我们的“原始”本能唤醒得更为彻底。比如“领土占领赛”重现了部落时代对领地资源的争夺,选手们需要在有限空间内通过推挤、防守等肢体对抗来决出胜负;“城堡占领赛”仿效了古代攻城战,要求队伍在复杂地形中协作完成破门、搬运等任务……我们跟着选手体验了一把祖先在野外求生、部落争夺中的生存经验。

与传统体育赛事相比,《体能之巅》系列还有一大优势——它是一个综艺节目。

传统体育赛事虽然精彩,但常常伴随着难以避免的观赏疲劳,比如足球比赛中胶着的中场缠斗、体操赛事中运动员调整状态的漫长准备、长跑比赛中大段的匀速跑动阶段……它们构成了竞技体育的完整性,却难免削弱比赛的紧凑感与观赏节奏。

《体能之巅》系列则可以剪辑。高达150至200台摄像机被精心布置在赛场的每个关键角落,从宏观的全局俯瞰到微观的肌肉颤抖、汗珠滴落,一一捕捉,剪辑师们再从海量素材里剪辑出最具戏剧性的段落。比如“最后悬挂赛”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无聊”的比赛,选手们在布条上挂了两个小时。但经过剪辑后,观众看到的是最关键的转折点、最激烈的对抗瞬间,以及选手们最真实的情感流露,避免了冗长过程带来的审美疲劳。所以,单纯从观赏性来看,《体能之巅》系列并不比很多体育比赛差。

而任何竞技,动人的始终是人。在赛场上以血肉之躯突破极限的运动员,定义着人类潜能可能达到的边界,也承载着我们对卓越与超越的共同向往。这是和平时代的“英雄叙事”。

《体能之巅3》的选手们亦然,他们是“当代角斗士”。与古罗马时代被迫参战的角斗士不同,这些选手是主动选择站上这个舞台。你可以说他们是为了奖金、名誉而来,但站上赛场后,驱动他们超越极限的,更多是那份不愿认输的信念和对自身体能极限的超越,不论是“无动力跑步机竞跑”中的全力奔跑,“最后悬挂赛”中长达两小时的咬牙坚持,还是“难船搬运战”中的紧密协作,“战线接力赛”中忍受着乳酸爆炸的剧痛持续抖绳……我们见证了选手在力竭之际爆发出惊人意志,获得了自我超越的共鸣体验,也会不自觉地握紧拳头,仿佛自己也获得了那份咬牙坚持的力量。

前两季的《体能之巅》虽不乏团队战,但核心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彰显。而《体能之巅3》全面升级的国家对抗模式,则将竞技意义推向了一个全新高度。

当选手们代表国家出征时,这项赛事便与世界杯、奥运会等国际大赛一样,承载了超越个人胜负的集体荣誉。对选手而言,每一次拼搏都不再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更是为了身后的团队与同胞,为集体而战的使命感,能够激发出选手更深层的潜能。正如在“图腾承重赛”中,当韩国队在力竭边缘齐声高唱国歌时,歌声超越了肉体痛苦的宣泄,化作全队团结一心的精神宣言。

和我们在奥运赛场为同胞加油、在世界杯为心爱的球队呐喊一样,《体能之巅3》的团队对抗模式触动了同样的情感共鸣,观众的支持也随之从对个人的欣赏,升华为对团队整体的认同。基于集体认同的情感联结,让竞技的激情在更广阔的层面上共振。

至此可以说,《体能之巅》系列的成功,在于它以成熟的娱乐工业手法,跨越文化与地域的隔阂,捕捉并放大了人类共通的深层情感——当人类将身体与意志推向极致时,所迸发的生命力拥有最原始的感染力。无论是为团队荣耀而沸腾,被个人突破所鼓舞,还是单纯为力与美的展现所震撼,不同背景的观众都能在竞技的恒久魅力中找到共鸣。

必须说明的是,《体能之巅3》收获高热度的同时,也面临着关于竞技公平性的质疑。总决赛播出前,《体能之巅3》保持着8.7分的高分,却在韩国队夺冠后,评分迅速滑落至8分以下(目前7.8分)。究竟是韩国队真厉害,还是来自韩国的节目制作组身兼“裁判”与“选手”双重角色?尽管没有实质性证据,但“韩国制作方为东道主队伍透题”的质疑声不绝于网络。

因此,保持精彩对抗的同时,节目组必须建立更透明的赛制设计、更中立的裁判机制来维护竞赛的公信力。只有让观众相信每一场比拼都公平公正、货真价实,节目所倡导的体育精神才能真正深入人心,这场关于人类体能的“盛宴”才能持续散发魅力。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