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电影《开心岭》:高原小站演绎大时代精神海拔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4 14:40 1

摘要:11月21日,国内首部高原铁路题材电影《开心岭》正式上映,电影通过“一生守一站、一世站一岗”的真实写照,温情与深度并存,让人泪目。这部现实主义情感力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体现真挚的情感与深刻的精神内核,成为一部兼具“温度”与“厚度”的现实题材佳作。

11月21日,国内首部高原铁路题材电影《开心岭》正式上映,电影通过“一生守一站、一世站一岗”的真实写照,温情与深度并存,让人泪目。这部现实主义情感力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体现真挚的情感与深刻的精神内核,成为一部兼具“温度”与“厚度”的现实题材佳作。

这部国内首部高原铁路信号工题材电影,以“小切口”呈现了“大主题”。影片聚焦老铁道兵杨震山与复员军人第五小军这对师徒,在海拔4200米的高原小站坚守30年的感人故事。并赞赏一个人、一辈子,干好一件事就是最大成功。

《开心岭》的拍摄地青海高原环境恶劣,剧组直面极寒、缺氧和强紫外线的挑战,甚至捕捉了零下30℃的检修细节。用一个小站、一条铁路串起来,通过青藏铁路信号工群体和两代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之间的关联,传达了信仰、坚守与情感,影片用真实质感,呈现坚守传承演绎着比高原更高的精神海拔。

题材突破,用镜头让隐形英雄现身。电影《开心岭》填补了国内高原铁路信号工题材影视创作的空白。在以往影视作品中,铁路题材多聚焦司机或列车员,而信号工这一关键但隐形的职业群体却鲜有关注。而信号工是铁路安全的“眼睛”和“耳朵”,他们负责维护铁路信号设备正常运转,直接影响列车运行安全。在高原环境下,这项工作变得尤为艰险。影片真实还原了高原铁路信号工的日常工作,有暴风雪抢险的紧急时刻,也有“狼群夜袭”的生死考验,每一个桥段都源于高原铁路人的真实经历,将这些细节画面直白地走进大众视野,不仅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坚持,更诠释了一种无声的使命感。

叙事创新,小站故事承载大情怀。在这片连飞鸟都绕道而行的险境,信号灯成了守护钢铁巨龙前行的“生命之眼”。影片中把小细节放大,让观感更具感染力,影片以“师徒羁绊”为主线,巧妙串联起“战友情”“亲情”“爱情”三重情感脉络。杨震山为报老班长救命之恩坚守铁路三十余年、与女儿从关系破裂到和解的历程、第五小军与藏族姑娘卓玛的情感发展,这些多线交织的情感线索丰富了故事层次,以“小切口大主题”的叙事策略,让宏大的青藏铁路精神变得可感可触。

杨震山那句“小站也是战场”的低声告白,精准刺穿了现代性的隐秘伤口。我们为速度、规模、流量构建的价值迷之所向,却遗忘了那些维系社会运转的“静默基石”。青藏铁路每一公里的安全运行,背后是信号工睫毛上凝冻的冰霜、缺席家人病榻的遗憾、与狼群对峙的惊魂。让观众感受到,当年铁路建设者修建“天路”时的热血牺牲与青春奉献,而老铁道兵三十年如一日伏案写下的工区日志,则体现在日复一日的默默付出中所承载的意义,信号灯每一次明灭,都是这些“孤岛守灯人”用血肉抵挡岁月风霜的无声誓言。

《开心岭》的镜头语言藏着巨大的悲悯:那些被紫外线雕刻成古铜色的脸庞,那些因缺氧泛紫的嘴唇,那些在寒夜里凝望家的方向的眼睛。影片不刻意煽情,却让“一世站一岗”的重量穿透银幕,影片还讲述了科技再先进,也离不开信守精神,第五小军从失恋逃避到主动坚守的蜕变、杨震山以站为家的奉献,展现极端环境中人性的坚韧与温暖,他们并非天生英雄,只是选择在无人知晓处,把平凡站成永恒,成为有温度的生命选择。

或许,在风雪迷蒙中信号灯亮起,照见了我们精神荒原上的匮乏,当浮华喧嚣退潮后,支撑文明前行的,永远是这些风雪中“不退”的身影,每个观众都将重新审视“价值”的刻度。在开心岭这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一群人用半生时光践行最朴素的真理,塑造了铁路职工最打动人心的一面,伟大未必是星辰大海的远征,也可以是守护一盏灯直到生命燃尽。

《开心岭》为“时间匠人”树起一座影像丰碑,更在每一帧风雪中叩问,列车呼啸驶过茫茫高原,你可曾看见钢轨旁那尊被冻僵的雕像?可曾懂得,正是这些在岁月孤岛上刻下生命信号的人,才让这个速朽的时代拥有了穿越风雪的坐标?而“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是电影《开心岭》传递的简单而深刻的价值观,也是高原铁路人用生命书写的答卷。(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黄金水)

来源:大河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