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想从前,从春节档、五一档和暑期档,到国庆档、元旦档,几乎整个全年的大热档期,都能看见港式商业大片的身影。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当下此时。
将映的港式商业大片,不足一掌之数。
回想从前,从春节档、五一档和暑期档,到国庆档、元旦档,几乎整个全年的大热档期,都能看见港式商业大片的身影。
这真是有翻天覆地之变。
也很凑巧,或将陆续上映的《内幕》、《怒火漫延》和《寻秦记》这三部港式商业大片,刚好是由郭富城、刘德华和古天乐领衔。
优劣何分?
先谈即将上映的《内幕》。
对导演麦兆辉来讲,该片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个人职业生涯第二十三部电影作品,其二则是其独立执导的第十部电影作品。
可能有人会问,这有什么区别?
简单点说。
他与其他人联合执导的电影,如《无间道》、《头文字D》、《伤城》、《窃听风云》和《听风者》,皆名声不薄,而自己独立执导的电影,如《周末狂热》、《愿望树》和《廉政风云》等等,多数不为人知,又或者票房、口碑不如人意。
就像一个怪圈。
这部《内幕》,恰是承接其上一部独立执导电影《廉政风云》而来。
也或有人不知道。
此前在内地春节档铩羽的《廉政风云》,还有一个名字叫《廉政风云·烟幕》,据闻该系列电影的原计划,是烟幕、内幕和黑幕三部曲。
笔者见过有人讲,庄文强拍的《金手指》,其实就是终章“黑幕”。
真假不知。
但无论是《廉政风云》、《内幕》还是《金手指》,题材都确实有极强的相关性和相似度。
而《内幕》优劣如何?
不妨严苛来论。
显而易见。
题材中规中矩、演员阵容年纪偏大和导演麦兆辉的历史独立执导电影乏力,这三个点,是无须回避的劣势。
那么, 又有没有优势?
笔者认为,仍有三个点,可助力该片。
首先,郭富城的入局,改变了麦兆辉历年来独立执导电影“只用次级演员”的惯性思维,转而令电影具备了“大片”相。
这是关键性的改变。
其次,郭富城带来了商业大片标签。
以历史来看,郭富城给观众的大片印象,大致是《风云雄霸天下》、《寒战》、《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寒战2》和《无双》这几部电影。
其中有三部电影,完全契合《内幕》的题材方向和电影类型。
这是极大的利好。
第三点,当下内地市场和港片的严酷处境。
这本身是一个不利因素。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优质和强娱乐性港片的缺席,恰是内地电影市场不振的原因之一。
观众口味需要得到调剂,说不准,《内幕》就将是态势转轨之始。
这当然只是笔者一己浅见。
留待验证。
说完《内幕》,再来看看据闻或将于元旦档期上映的《寻秦记》。
这个消息暂时未经官方证实。
但坦白说,作为一部在2019年就已经拍竣杀青的电影,距今已有整整六年时间,再不上映,更待何时?
再捂下去,怕是要烂在仓库里了。
不消说。
电影最大的利好,必然是来自早年同名电视剧的红利。
其次是古天乐与林峯的组合,在此前的《九龙城寨之围城》中,呈现了极佳的口碑和商业票房效应。
市场说不准会高看一眼。
但劣势也很明显。
古天乐原计划找杜琪峰来执导本片,却因档期问题,换成了吴炫辉。
这个名字让笔者想到了另外一部电影,《明日战记》。
很巧合的是,按古天乐的想法,《明日战记》本来是找陈木胜来执导,后来因为陈导的身体和档期原因,最后变成了吴炫辉。
而吴炫辉本身是做计算机特效出身,并不擅长电影叙事。
科幻电影《明日战记》的问题就比较明显,以投入产出比来说,也是一场大败。
另外来讲,《寻秦记》的故事大致是今古夹杂、穿越和玄幻一类,并不在传统港式商业电影的舒适区。
这两条,是无可回避的劣势。
最后看《怒火漫延》。
这部电影一开始来势汹汹。
毋庸讳言,这部电影一开始的目标,是助力“黄金中生代”谢霆锋,在影坛重新崛起。
为什么说重新?
因为他跑去商业、综艺和厨艺这块已经很久了。
正如笔者此前所说,在一众香港巨星在内地电影市场攻城略地、怒破十亿票房那些年,他近乎“隐身”。
而继《海关战线》之后,英皇电影本身为旗下“一哥”谢霆锋,量身订制了《无限任务》、《新警察故事2》和这部《怒火漫延》,以求滔天之势。
可惜《海关战线》首战即溃,令得接下来的大片计划,几乎尽皆“腰斩”。
幸好还留下了《怒火漫延》。
又该如何判定优劣?
大投资、强阵容和借势前作,是该片三大优势。
鉴于种种因素,未来的香港电影,恐怕会越来越难以看到两亿级以上投资的商业大片出现了,这几乎是共识。
而大投资,通常就意味着重宣发。
刘德华与谢霆锋两代商业型偶像携手,是电影的第二重优势。
上一次,刘德华与古天乐联手出演《扫毒2:天地对决》,在电影本身平庸的情况下,虽有档期因素,却也砍下了超过十三亿的票房,令很多人震惊。
偶像本身就是“生产力”。
此外,电影也引入了内地打星谢苗,以及人气新人此沙。
再者,《怒火·重案》不是无可挑剔,却也是迄今为止,香港电影在内地市场的最高票房代表。
这当然有势可借。
至于劣势。
警匪、斗狠、追车、枪战、爆破,这些东西,在香港电影的语境里,要比《内幕》更显得老套和惯见。
其次,导演郭子健几乎没有前作优势加成,尤其在警匪电影这个领域,等同空白。
第三,以港片惯例做法,谢苗和此沙不太可能获得太多戏份,若是仅作点缀,引入此二人的效应,恐怕要大打折扣。
再以谢霆锋来说,其实也尚欠缺一部证明自己的大片。
大致上就这些。
最后再啰嗦几句。
片片大爆,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但世事难料,而且本身港片的形势,一日比一日严峻。
再以当下情况观察,《内幕》片方英皇电影,在宣发上严重乏力。
非常时期,完全按部就班、就电影讲电影的手段,已经根本对电影的热度和挑起观众期待度这个问题,全无裨益。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紧扣《无间道》、《寒战》和《无双》等片,以港式警匪电影的巅峰之作和巨星历史故事,来推动市场对此片的关注。
另外两片暂时尚未当真启动,就不再赘述。
语毕。
来源:唐泪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