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评丨《蛟龙行动》
看完这部众说纷纭的《蛟龙行动》,最大的感受就是,“亏妈妈”给“亏宝宝”开门,这部电影要亏到家了。
冷战
这都2025年了,“三体”都是好多年前的话题了,而这部《蛟龙行动》中还在讨论如此陈旧的冷战问题。
某西方大国在太平洋海底建造了两个基地,想要通过核爆来对亚太国家造成打击,于是我海军派出一艘核潜艇消灭了这个威胁。电影的故事风格给人感觉就像早期的“007”电影,而且还没有美好的“邦女郎”来调节气氛,结果只能就是乏味。
而2018年那部广受好评的《红海行动》,则是讲述了一个当代国人关切的问题,撤侨。对于这类从小看到大的爱国主义电影,国内观众套路熟悉,早就在情绪上做到配合默契。危难时刻找解放军,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刻在基因里的下意识反应,在电影《红海行动》里得到充分共鸣。反观2025年这部《蛟龙行动》,只是为了秀肌肉而强行搭配上了一点可怜的故事情节,让人看得莫名其妙。
潜艇
潜艇部队是各兵种里最为神秘和强大的力量,潜艇电影也是战争电影领域里难度最大的题材,而显然这部《蛟龙行动》算不上一部成功的潜艇电影。潜艇狭小的内部空间,决定了潜艇电影缺乏其他类型战争电影中充满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而潜艇作战完全依赖设备操作的特点,又让潜艇电影更加容易显得乏味。
然而潜艇电影也有着其他战争电影所不具备的特点,通常也是好莱坞潜艇题材电影惯用的手法,不断的紧急下潜和上浮,潜艇电影中的精彩情节也往往出现在各种紧急情况下的下潜和上浮。只可惜在《蛟龙行动》中潜艇只是一个载体,故事主角还是搭载潜艇的特种部队,感觉就是面面俱到,而没有重点。
演员
潜艇作战高度技术化和协同化的作战特点,决定了艇长的核心地位,几乎所有经典潜艇电影的核心角色都是潜艇艇长,《猎杀红色十月》中的肖恩·康纳利,《K-19》中的哈里森·福特。然而在《蛟龙行动》中,被观众津津乐道的角色却是王俊凯扮演的声纳兵,张涵予扮演的艇长显然只是个配角。
从2016年的《湄公河行动》开始,张涵予出演了所有林超贤导演的爱国主义大片,未免让人感到审美疲劳。在《蛟龙行动》中,局促的环境和单薄的情节,都没有给扮演艇长的张涵予太多发挥的空间。而相比其他类型的战争电影,潜艇封闭的环境就是一个戏剧舞台,其实是大牌演员展示演技的绝佳场合。
结语
林超贤导演是少见的在国内主旋律电影上取得成功的香港导演,《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和《长津湖》等电影都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成功,而他本人更是两度获得金鸡奖最佳导演的荣誉。一个90年代拍摄警匪片出身的香港导演,进入21世纪后在一个更大的舞台上取得更大的成功,这反过来映衬出当下香港电影面临的困境。
同样道理,从2018年好评如潮的《红海行动》,到2025年亏钱如麻的《蛟龙行动》,整个国家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这个舞台又变得更大了。2025年的《蛟龙行动》所遇到的问题,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20年前香港电影遇到的问题,电影没变,舞台变了。
来源:小华说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