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日掛中天》在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崭露头角,该片主演辛芷蕾凭借其内敛而极具爆发力的表演荣获最佳女演员奖,成为第三位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此殊荣的华人女演员。奖项的加持也令本片在全国公映前备受瞩目。
电影《日掛中天》在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崭露头角,该片主演辛芷蕾凭借其内敛而极具爆发力的表演荣获最佳女演员奖,成为第三位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此殊荣的华人女演员。奖项的加持也令本片在全国公映前备受瞩目。
《日掛中天》为导演蔡尚君继《红色康拜因》(2007)、《人山人海》(2011)与《冰之下》(2017)之后的第四部长片,亦标志着他在凭借《人山人海》斩获第6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狮奖”十四年后,再度重返该国际影展。影片聚焦陷于情感纠葛与伦理困境中的都市男女,通过一段三角关系揭示了当代个体在欲望、道德与命运的撕扯中所面临的某种精神困境。
极简叙事中的身体共鸣
《日掛中天》在叙事层面延续了蔡尚君一直以来的作者风格。他之前导演的每一部电影作品中,叙事结构均呈现出极简与模糊的特征,并带有浓厚的悬疑色彩。导演拒绝使用常规的背景铺垫与人物前史交代,而是选择将观众直接抛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活切片之中,通过捕捉角色“当下”的语言、情绪与行为,揭示其内心潜藏的隐秘创伤。这种极简性、碎片化、留白式且充满悬念感的叙事策略,在《日掛中天》中得到了更为纯熟的呈现。
影片始终以女主角曾美云的日常生活为叙事核心,并通过她的视角展开故事。在影片伊始的几个段落中,观众既不知美云怀孕的缘由,也无法确认她与葆树、其峰之间的复杂关系。叙事的推进完全依托于美云的感知与经验,观众被引导着与她一同观察、感受、探寻。导演的镜头在此承担着观察与发现的功能,观众需在观影过程中自行拼凑出真相。即便是当美云与葆树的过去被揭露时,导演依然摒弃了煽情的闪回,而是将所有答案埋藏于角色间充满张力的对话与行为之中,这种“非再现性”的叙事方式给观众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导演并没有使用“上帝视角”:当葆树声称自己因撞人而入狱时,观众几乎信以为真,直到后来才经由美云之口得知,真正的肇事者是她,而葆树只是为爱顶罪。观众的认知被导演刻意地“误导”、限制与重塑,这一手法产生了双重效应:一方面,其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悬疑色彩与叙事吸引力,将观影行为转化为一种主动的解谜过程。另一方面,也是更为深刻的一点,其迫使观众在心理与身体层面,去同步体验角色那种如浮萍般漂泊无依的生存状态。当观众和角色一样,对周遭世界充满未知与不安时,一种深刻的共鸣便被建立起来。观众不再是冷静的旁观者,而是与角色一同被抛入影片中那个动荡的环境,共同承受着命运的颠簸,感受角色的情绪起伏。影片通过叙事上的克制,使观众避免掉入繁杂的情节之网,从而达成一种超越传统情感认同的、深刻的“互主体性”联结。这种联结不再是单向的、带有凝视意味的“我”对“他”的同情,而是一种双向的、充满身体共鸣的交流。
个体精神困境的深层探寻
对人性幽微之处的探索,构成了蔡尚君一贯的创作母题。从《红色康拜因》中父子间的隔阂与误解,到《人山人海》里为兄弟复仇的千里追凶,再到《日掛中天》的爱情纠葛,蔡尚君始终将镜头对准那些挣扎的灵魂。
《日掛中天》探讨了过去与当下、亏欠与偿还、道德与欲望、爱与恨之间的微妙边界与复杂纠缠,正是这些交织的情感与思想构成了角色的精神困境。蔡尚君曾解释,葆树与其峰的同时出现,代表了美云过去与当下的不期而遇。葆树是她不为人知的过往,象征着被压抑的过去对现实的突袭,他使美云重新卷入由道德与欲望交织而成的漩涡中;其峰则对应她困顿的现实,两人的关系同样建立在道德瑕疵之上,构成一种密不透风的情感依附。面对命运的捉弄,美云既要在两人之间艰难选择,又不得不直面被唤醒的创伤性记忆。
葆树的出现迫使她正视七年来的怯懦与不安,承担过去的错误。因此,她对葆树的情感,与其说是“报恩”,不如说是一种自我惩罚式的赎罪。当她说出“我活该”时,观众才理解,她对葆树的照顾并非仅仅出于爱或偿还,而更多是源于对自身过错的深刻憎恨,她渴望通过承受痛苦来达成内心的平衡。这种复杂的心绪让她产生了赎罪的想法,而这一心理动机也在影片的视觉语言中得到了绝佳印证:当其峰女儿阿林的鲜血溅满衣衫,美云下意识地遮掩并用水冲洗血渍,这一举动象征着她试图洗刷内心罪恶的努力。
影片中,美云与葆树的情感很是复杂,更准确地说,导演有意模糊爱与恨的界限,将二者融为一体。在葆树服刑期间,他多次想揭露真相、检举美云;而当美云意识到自己无法偿还葆树的牺牲时,她最终下意识地用刀刺向葆树,以暴力撕开埋藏在心中的爱与恨。在他们的情感纠葛中,导演试图告诉我们,当爱无法安放、无法被回应时,它最终可能会演变为毁灭性的力量。
以生命经验体悟角色
在《日掛中天》中,辛芷蕾、张颂文与冯绍峰自然且克制的表演风格在含蓄中释放出强烈的情感张力。三位演员摒弃了传统戏剧化的表演技法,转而将真实的身体经验与情感感知融入角色之中。正是凭借这种细腻、有生命力且层次丰富的表演,辛芷蕾最终摘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辛芷蕾饰演的生活在广州的服装店老板娘曾美云,是一个在现实压力与情感纠葛中艰难维系生活的普通女性。她曾坦言,在拍摄完电视剧《繁花》后便渴望诠释一个真正平凡、扎根于日常的角色,而曾美云恰恰满足了她的创作诉求。影片用大量篇幅描摹了美云的日常:独自去医院、在直播间卖货、奔波于服装厂讨要货款,这些琐碎的生活片段经由辛芷蕾的生活化演绎被赋予真实的质感。
为了捕捉一个普通人在重压下努力维持生活秩序的状态,在影片大部分时间里,辛芷蕾都和角色一样处于一种强烈的情感压抑之中。面对生活中的一片狼藉,美云表面波澜不惊,内心却焦灼不安。这份复杂的心理状态,被辛芷蕾通过一系列微表情和身体语言细腻地传递出来。在影片结尾,当美云在人潮涌动的汽车站瞥见水果刀,并用刀刺向葆树时,压抑的情感终于得到释放。角色此时的反应自然且本能,辛芷蕾在采访中谈道:“我演的时候并没有想太多,那更像是一种应激反应。”这恰恰证明了辛芷蕾已将自我完全“置入”角色的绝境之中,用身体而非技巧去感受角色。
辛芷蕾曾表示,美云身上有一种与她相似的特质——始终向前看。无论命运如何捉弄,她都保持韧性,持续努力前行。导演以大量跟随镜头记录她行走的状态:穿梭于医院楼梯、老旧小区的狭窄走廊、城市的街道与潮湿的公园。无论环境如何,美云始终步履不停,直面生活的残酷与无常。在辛芷蕾看来,美云“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无论处境如何不堪,她始终在主动地、充满韧性地向前走,去面对、去选择、去承担。正是演员与角色之间这种基于“生命感悟”的高度精神契合,使得辛芷蕾得以实现与角色的深层对话。她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个角色的爱恨纠葛,更是一个普通女性奋力向前的、充满力量的生命样本,并最终以其精湛的表演,深深打动了观众与评委。
《日掛中天》是一次对复杂人性的冷峻审视,展现了导演的深厚功力。正如片名所寓:烈日当空,无情地照亮了每一个角落,让所有阴暗无所遁形。而在人性被彻底曝晒之后,如何寻找精神的出口,便成了导演留给每个观众的问卷。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