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墨每次重刷经典科幻片,都能发现不一样的惊喜,《2001:太空漫游》里猿猴举骨时响起的史诗片头曲、《火星人玩转地球》结尾击倒外星人的《IndianLoveCall》,还有《银翼杀手》里伴着“我曾见过你们人类难以置信的事”这句台词流淌的《Tearsinthera
谁说科幻就得配冰冷电子乐?
老墨每次重刷经典科幻片,都能发现不一样的惊喜,《2001:太空漫游》里猿猴举骨时响起的史诗片头曲、《火星人玩转地球》结尾击倒外星人的《IndianLoveCall》,还有《银翼杀手》里伴着“我曾见过你们人类难以置信的事”这句台词流淌的《Tearsintherain》——科幻和音乐从来都是黄金搭档。
而最让人眼前一亮的组合,得算未来感拉满的科幻片撞上自带年代感的爵士乐。
一个讲宇宙末世、金属科技,一个是地下酒吧的即兴狂欢,这反差不仅不违和,反而造就了不少封神之作,今天就来聊聊这背后的门道。
爵士乐与科幻的早期对话
科幻与爵士乐的碰撞,本质上是未来与过去的对话,这种对话在经典作品里早就有过精彩呈现。
1974年的《SpaceIsThePlace》就是典型代表,这部当年被忽视的电影,后来成了研究非洲未来主义的重要文本。
影片主角是爵士大师SunRa,他在电影里化身来自太空的先知,要以爵士乐为“通道”,带黑人族群前往没有压迫的宇宙新家园。
电影里,SunRa带着乐队在芝加哥地下酒吧即兴演奏,急促的铜管声能赶走无礼的宾客;沙漠谈判时,融合埃及风与科幻感的服饰搭配电子音效的爵士乐,把宇宙哲学藏进音符里。
更特别的是,影片所有音乐都由SunRa组建的SunRaArkestra演奏,他们用合成器混搭非洲打击乐,让爵士乐成了推动剧情的“角色”。
如今这支乐队还在演出,穿着艳丽的未来风服装,延续着SunRa的宇宙理念。
同样玩反差的还有伍迪・艾伦1973年的《Sleeper》,中文译名《傻瓜大闹科学城》听起来有点俗,但配乐选得绝了。
主角是个爵士单簧管爱好者,被冷冻两百年后醒来,发现未来世界全是机械管制,而贯穿全片的是复古的Dixieland爵士。
爵士乐的科幻叙事功能
这种新奥尔良传统爵士乐热闹又自由,和未来世界的冰冷形成强烈对比。
追逐戏里,演员的动作节奏和爵士鼓点严丝合缝,连导演伍迪・艾伦自己都上阵吹了单簧管。
影片里的爵士乐不只是背景,主角的爱好本身就是对机械秩序的反抗,就像现实里,自由从来不会被时代淘汰。
1973年戛纳获奖的动画《原始星球》更把这种融合玩出了深度。
影片讲蓝皮肤的巨人种族圈养人类般的奥姆人,完全颠覆了人类中心主义。
法国爵士钢琴家AlainGoraguer给它做的配乐,混了爵士、放克和迷幻摇滚。
用FenderRhodes电钢琴弹出的旋律,既有爵士的松弛,又有宇宙的漂浮感。
奥姆人觉醒时,爵士乐的律动透着力量;展现巨人文明时,合成器音效又满是冷漠。
这配乐后来成了采样经典,直到现在听都不过时。
传统与未来的融合延续
有意思的是,这种传统与未来的融合现在还在延续。
伦敦的EzraCollective乐队就是SunRa的崇拜者,他们把爵士和街头Grime、非洲Afrobeat混在一起,在俱乐部里演出,让老爵士变得年轻活泼。
而非洲未来主义的科幻片也在发展,像《末日后的宇宙碎片》这类低成本影片,用类似的艺术思路,在荒漠场景里藏着对未来的思考。
科幻和爵士乐的碰撞从不是偶然,前者畅想未来,后者坚守自由,两种看似无关的元素凑在一起,反而生出最动人的火花。
从SunRa的宇宙宣言到如今的年轻乐队,爵士乐在科幻里一直是“即兴的反抗”。
这种跨越时空的搭配,永远能给人新惊喜。
来源:聆听娱纪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