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部影片此前便备受瞩目,率先入围第82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营造出热闹氛围。
2025年11月,舒淇第一次当导演拍的《女孩》正式跟国内观众见面了。
这部影片此前便备受瞩目,率先入围第82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营造出热闹氛围。
而后于9月在釜山国际电影节上斩获最佳导演奖,再度成为焦点。
一个知名女演员转做导演,还能一出手就有这成绩,确实挺让人好奇这部片子到底讲了啥。
电影的主角叫林小丽,1988年在台湾基隆生活,家里还有个妹妹。
她爸每天喝得醉醺醺回家,不光打她妈阿娟,还总把气撒在她和妹妹身上。
这种家庭环境想想都让人窒息,小丽每天晚上都得躲在衣柜里才能睡着。
本来想这日子也就这样暗无天日了,直到转校生李莉莉出现,小丽才算第一次看到生活还有别的样子。
片子不光讲小丽,她妈阿娟的故事也很重要。
阿娟白天在发廊上班,偶尔会被男顾客骚扰,晚上回家要做饭洗衣,还得做手工补贴家用,最苦的是还要忍受丈夫的家暴。
导演用小丽的主线加阿娟的记忆闪回,两条线串起两代女人的痛。
这种叙事方式挺巧妙的,能让人清楚看到创伤是怎么一代代传下来的。
阿娟年轻时就没好过,家里不让她读书,长大了还总被父亲指责。
从被父权压着到被夫权压着,她自己都没被好好爱过,自然也不知道怎么爱小丽。
钱包里的钱不翼而飞,不假思索便斥责是小丽偷拿,小丽忘带午饭,即便送去学校,换来的亦是一顿责骂与一记耳光,如此相待,令人唏嘘。
这种伤害从阿娟小时候延续到小丽身上,从家里的私事变成了在学校也会发生的事,真挺让人揪心的。
小丽和莉莉的友谊是片子里最亮眼的部分,舒淇自己都说,莉莉可能不是真实存在的人。
莉莉开朗大方,手里也有钱,正好是小丽想成为的样子。
莉莉带着小丽学化妆、翘课、抽烟,这些短暂的放纵让小丽第一次尝到自由的滋味。
两人一起出去玩的时候,画面总是亮亮的带着柔光,一看就知道这是小丽心里最渴望的状态。
没遇到莉莉之前,小丽的生活就是家到学校两点一线。
遇到莉莉后,她去了卡拉OK,跟陌生人兜风,看到了更不一样的世界。
这不光是去的地方多了,更像是小丽心里那扇紧闭的门被推开了。
很显然,莉莉就是小丽的理想自我,是她对抗糟糕生活的精神支柱。
片子结尾,离家多年的小丽回去看母亲,家里还是老样子,就多了父亲的灵位。
母亲端来一碗面,小丽吃着吃着就哭了。
导演没说她们和好了,也没把事情说透。
本来想可能会有个和解的结局,但后来发现这样的留白更好,成长不一定非要和过去和解,能带着伤痛走下去已经很勇敢了。
作为舒淇的导演处女作,《女孩》其实有不少不完美的地方。
比如小丽和莉莉出走后的剧情,节奏跟前面有点脱节,家暴的镜头太直接,看着也让人不舒服。
但这些不完美反而让片子更真实,就像生活本身就不是完美的一样。
片子最后也没给个明确答案,女孩面对上一代的控制和父权压迫,该和解还是逃离?要是逃不掉又该怎么办?这些问题其实不光是电影里的,现实中也有很多女孩在面对。
如此看来,这部片子不只是讲了一个故事,更是抛出了一个值得所有人思考的考题。
《女孩》用真实的故事和独特的讲法,把女性成长的困境摆到了观众面前。
虽然没有完美的结局,但它让我们看到了创伤,也看到了希望。
舒淇这次转型挺成功的,这部片子不光是她导演生涯的开始,也让更多人关注到女性成长这个重要的话题。
未来要是能有更多这样的作品,或许能让更多女孩在困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来源:澜史志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