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末带娃看《蜡笔小新》的计划泡汤,影院经理一句‘政策风险’就退票。”朋友圈这条吐槽,点赞上千。大家才发现,原来被撤的不止一部,8部日本片子,5个亿票房,说没就没,理由只有一个:高市早苗那句踩线的话。
“周末带娃看《蜡笔小新》的计划泡汤,影院经理一句‘政策风险’就退票。”朋友圈这条吐槽,点赞上千。大家才发现,原来被撤的不止一部,8部日本片子,5个亿票房,说没就没,理由只有一个:高市早苗那句踩线的话。
很多人第一次听这名字,搜完血压直接拉满——“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的翻版。片商反应比外交部还快,档期全撤,连宣传海报都连夜下架。影院群里传的消息:上面口头通知,“先别排,等降温”。翻译成人话就是,谁也不想当出头鸟,万一票房爆到10亿,却被截图成“中国人跪舔日本”,谁担得起?
肉眼可见的,日片配额直接砍半。去年批了26部,今年15部不到,明年估计更惨。最慌的是国内发行商,押宝《排球少年》《间谍过家家》的,前期宣发砸下去七位数,现在全打水漂。一位姐姐在朋友圈发:“房子抵押做的版税,一夜回到解放前。”配图是办公室搬空的纸箱,谁还敢说文化无国界?
更魔幻的是评论区。一句“鬼子片子滚”能收几千赞,点开主页,一半是卖货的,一半是头像动漫的。有人扒出,同一时间同一词条,百来号人发一模一样的话,连错别字都复制黏贴。水军都懒得P图,平台也睁只眼闭只眼,毕竟骂战就是流量。真正的观众倒不敢吱声,想说话怕被扣“精日”帽子,只能偷偷在小群发资源链接。
片子没了,国产同行直接开香槟。某动画公司老板凌晨发圈:“空出档期就是救国。”配图是加班泡面,《哪吒3》剧本封面上硕大的“2024春节档”。数据也争气:国产动画去年30亿,今年铁定破40,可质量嘛……点开豆瓣,清一色“美术吹爆,剧情稀烂”。一句话,回本靠情怀,赚钱靠补贴,观众没得选,只能吃这口夹生饭。
最离谱的是历史博主也跟着喝汤。有人剪了《731部队》的预告,配文“拒绝日本动画,从娃娃抓起”,转发直冲十万加。点开购物橱窗,同款“爱国T恤”39包邮。问小学生什么是731,他摇头,只记得“日本鬼子坏”,再问坏在哪,答不上来。口号喊完,历史还是一页白纸。
机票也感同身受。赴日航班原来一天五班,现在两班都坐不满,旅行社群里甩位,东京五星酒店+往返机票1999,愣是没人接。代购小姐姐哭晕:“日本药妆砸手里,面霜快过期。”另一边,日产车销量连跌六个月,4S店销售发朋友圈:“全系优惠8万,送沪牌。”评论区照样吵:“买日系车就是资助敌人?”销售苦笑:“哥,发动机国产的,股东是上汽。”
说到底是情绪碾压生意。上司让写报告,我憋了半天只敢写“建议动态观察”,真话说出口就是“别折腾了,老百姓只想周末看场电影,孩子吃个爆米花,谁愿意天天翻旧账?”可发出去肯定被群嘲“理中客”。朋友劝我:“闭嘴,现在喊口号最安全。”
夜里刷到一条短视频,北京某影院把《鬼灭之刃》偷偷排了午夜场,30个座位卖满,片尾曲响起,全场没人走,手机电筒一起摇。弹幕飘过:“别让政治偷走我的青春。”那一刻忽然明白,大家不是分不清历史,只是想把娱乐留给自己。
来源:小吉有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