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禁闭岛》上映于2010年,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是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典型的悬疑反转类型工业电影。
|剧情解构|电影主题|片名重译|海报意象|叙事特点|结局解读|
———
《禁闭岛》上映于2010年,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是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典型的悬疑反转类型工业电影。
这部电影并没有获得像样的大奖。2025年IMDB TOP250排名第133,表示它还是获得全世界大众影迷的投票的认可。
警官Laeddis(幻名Teddy,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饰)是一名二战老兵,参与解放纳粹集中营,受过战争创伤。
他的妻子Dolores(幻名Rachel)精神失常,淹死了他们的三个孩子,Laddies杀了他妻子,患上了精神病。法院把他送到禁闭岛上的精神病医院进行治疗。
Cawley医生和Sheehan(幻名Chuck)医生构建了一场精神模拟实验,带着Laeddis走进他的幻想世界,最后摧毁他的幻想,修复他的记忆。
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关于幻想症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方法探讨,它涉及到三个社会主题。
(1)战争创伤
这个故事的背景是二战的战后题材,战争创伤创造了Teddy这个精神病人。
(2)精神病疗法
电影大篇幅就是呈现精神病疗法的整个过程,通过全员陪同“角色表演”构建出幻想症患者的精神世界,医生全程观察监控引导,最后摧毁他们的精神屏蔽罩,检测治疗效果。
(3)精神疗法的伦理困境
第一个伦理困境,对社会而言,一个精神病人,继续让他自我封闭,还是把他治愈让其回归社会。
第二个伦理困境,对病人而言,他个人选择是接受清醒残酷的现实回归社会还是继续躲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不出来。
电影英文片名“Shutter Island”,是一个主题象征性名称。
Shutter,本意是护罩挡板。精神病人的幻想世界就是他们屏蔽残酷的真实世界的一个护罩和壳子。Island,象征了自我封闭的精神孤岛。
中文译名“禁闭岛”,有关禁闭囚禁自由的意思,用来理解电影主题还是有些障碍。
我重译片名为《锁心岛》,象征精神病人逃避残酷现实的幻想世界。可不可以帮大家更好的理解主题呢?
官方海报中有三个意象:Teddy的面容、燃烧的火柴、孤岛和灯塔。
Teddy的面容表示幻想症患者的大脑和精神世界;点燃火柴,意味着探索;孤岛表示精神世界是封闭的;灯塔是揭开谜底和真相的地方。
这个海报是故事的关键词信息汇集,也是故事的主题隐喻。
海报中有一句话“Someone is missing”,意思是“有人迷失了”,精神病人迷失在了自己的幻想世界。
这部电影是典型的悬疑题材的常规叙事方法:迷雾视角(非上帝视角)和结局反转。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的观影视角,从开始就被限制在了Teddy这个精神病人的视角,只能用他的视角(包括回忆和幻想)去认知世界,看待故事进展,直到谜底解开。
关于迷雾视角请参看我另一篇文章《悬疑电影叙事之迷雾视角》
这种迷雾叙事手法在此之前已经被各种悬疑电影运用得普遍而又成熟,所以这种叙事视角虽然是他的主要特点,但是它已经不是最创新最成熟的那个了。例如,《惊魂记》(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1960年)、《搏击俱乐部》(1999)、《第六感》(1999)等等。
本片毕竟是一部工业电影,它算是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炫技之作,把悬疑题材工业电影的各种成熟技法(导演、表演、摄影、剪辑、氛围营造、故事结构等)运用得炉火纯青。
电影结局,Teddy醒来时说了那句话“像怪物一样死去,还是像常人一样活着,哪个更糟糕”。
这个结局是精神病人治疗之后的个人选择,它呼应了电影主题中的精神病治疗带来的伦理困境。
电影没有试图回答这个伦理问题,因为它是病人的个人选择。
所以精神病人是治愈了还是没治愈,这个结局并不重要。它跟病人的个人选择伦理困境一样,就是未知的。
———
来源:不烧口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