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市危机仍在延续,可中国人却表现得相当克制。你会发现,这一轮中日交锋下来,几乎没有人提,要抵制日货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核心就在于,抵制日货,太小家子气了。现在的中国网友,目标更宏大了。对抵制日货,根本看不上,现在谈的都是出兵日本,踏平东京,新仇旧恨,
高市危机仍在延续,可中国人却表现得相当克制。你会发现,这一轮中日交锋下来,几乎没有人提,要抵制日货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核心就在于,抵制日货,太小家子气了。现在的中国网友,目标更宏大了。对抵制日货,根本看不上,现在谈的都是出兵日本,踏平东京,新仇旧恨,一起报了。在压制日本这一块,中国人从来都没有最激进,只有更激进。
实际上,对中国而言,抵制日货本身,意义已经不大了。为什么呢?一是,太多日货,本质上都是中国产。比如丰田汽车,它以合资制造为主,有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它的工厂在中国,大部分零部件也来自于中国供应链。像一汽丰田,国产化率达到98%,广汽丰田国产化率也达到92%了。虽然名字上还顶着一个“丰田”的标,但车子已经是中国血统了。就连雷克萨斯也要在中国上海建厂,彻底告别纯进口时代了。这不是个例,优衣库、无印良品、索尼、夏普等,均依赖于中国供应链。
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关键就在于,中国本土供应链崛起了,可以取代日本进口零部件了。相反,在新能源领域,日本车企还需要借助中国核心零部件,反向输出海外了。因此,你会发现一个很反常的现象。高市内阁疯狂叫嚣,要武力介入台海,可日本企业呢?却保持集体沉默。
二是,市场竞争本身,就足以打败日本企业了,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政治捆绑。咱们还是拿汽车举例,像三菱汽车,就被迫退出中国了。三菱甚至还反向进口奇瑞发动机。这也意味着,中国汽车工业不只是在新能源领域弯道超车了,在燃油车的核心三大件上,也局部反超了日本。除了三菱外呢?日本制铁、松下动力电池、铃木汽车等,也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下,顶不住压力,被迫撤离了。
市场本身就能打败日企的时候,也就不需要额外的情绪捆绑了。
三是,日货并不可怕,它对国内经济也有重大的带动效应。为什么上海要引入特斯拉、雷克萨斯独资工厂?因为外资始终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西方舆论故意炒作,中美脱钩论,中欧脱钩论等。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扩大开放,对外资抱有更大的包容。在该对抗的地方对抗,在该合作的地方合作。
比如荷兰强制冻结闻泰科技半导体的股权,属于妥妥的强盗行为。但中国却没有采取对等冻结措施,没有扣押荷兰在华企业的股权,而是禁止安世中国工厂的芯片出口。你扣押安世荷兰,我就控制安世中国,不扩散到荷兰其他公司,也不放大外资企业的风险。啥意思呢?就是你在华经营,安分守已,你就不会遭到反制。但你配合境外政府,强制掠夺中国海外资产,损害中国企业利益,那中国必然精准反击。
所谓的“抵制日货”,是情绪主导的,伤害对手的同时,也会伤害自己。但是,精准反击就不同了,比如暂缓日本电影进口,叫停日本水产品进口,提醒赴日旅游等,都是步步为营,层层递进,一点一点地扩大日方损失,而中国这边呢?不吃日本海鲜,还可以吃本土海鲜。不看日本电影,也还有《疯狂动物城2》、《阿凡达3》两部美国大片,不去日本旅游,国内旅游景点也够玩了。像吉林长白山,黑龙江冰雪大世界,新疆阿勒泰等,都是冬季旅游盛景,不输日本。
我们既要避免自身损失,也要打痛日本。相比于所谓的“抵制日货”,精准打击,威慑力更大,也更持久。今天,我们不喊“抵制日货”了,根源在于,我们反击的工具箱更多了,民族自信心也更强了。
来源:一林大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