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肉馄饨》:沪语、银发经济、分线发行、影旅融合,城市电影上海“创投”记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0 22:20 1

摘要:比如影协、行业制作协会可以多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大家看到彼此的创作,互相学习。我2014年开始在上海做华语新导演计划,当时面向全球华人,上海学员只占20-30%,更多来自全国甚至港澳台。现在和那时候比,上海的创作环境真的好了很多,这离不开电影之城建设的大环境,也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BddJ8P5d比如影协、行业制作协会可以多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大家看到彼此的创作,互相学习。我2014年开始在上海做华语新导演计划,当时面向全球华人,上海学员只占20-30%,更多来自全国甚至港澳台。现在和那时候比,上海的创作环境真的好了很多,这离不开电影之城建设的大环境,也离不开有人愿意主动担当、做实事,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上级部门也开始做年轻导演的扶持和培养了,众人拾柴火焰高,才能繁荣上海电影,进而繁荣中国电影。吴天戈:我刚从长三角影协举办的青年编剧研修班赶回来,这个研修班面向长三角地区专业和非专业的年轻人,符合条件都能报名,能让喜欢电影、从事电影的年轻人一起学习交流,这就是增进行业交流的好方式。电影之城的建设和大环境的变好,不单单需要我们民间电影制片人的努力、呼吁,更离不开主导机构的支持。像电影局、电影处的干部们,他们会为一个片子奔走,对这类本土电影的关注和推动,起到了关键作用。需要大家一起发力,在电影的各个环节、各个链条上共同实践。EW:如果后续再拍沪语电影,你们会对什么题材感兴趣?上海还有哪些可以挖掘的?顾晓东:上海能拍的故事太多了,不管是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年轻人的故事、老年人的故事,还是大家庭、小家庭的日常,甚至不同职业的故事都可以。比如拍一个上海图书馆的馆员,或者拍一个经营茶空间的人,既可以从空间维度切入,也可以从职业维度挖掘。吴天戈:主题上也不局限于传统上海地域题材,上海本身就有很多“新上海人”,我们的祖辈也都是迁移过来的,这部分群体的故事也很有挖掘价值。EW:后续会对哪些题材感兴趣?还有什么新的创作计划吗?顾晓东:我们后面有不少项目储备,都在打磨中。也有几部老年题材的剧本,其中一个是年轻编剧王博写的,他父亲过世后,和母亲一起生活,基于这段经历创作的,也已经立项了。

来源:口天吴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