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阐述:人人都有权利幸福地活着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20 02:57 1

摘要:了解一部作品,首先应该了解一个作家。因为一部有特色的作品,往往是由其作者自身独特的气质与独到的经历所决定的。影片《老人与狗》系根据张贤亮的小说《邢老汉和狗的故事》改编的。因此有必要先剖析一下张贤亮及其作品的个性色彩。

导演阐述:人人都有权利幸福地活着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YAyMoEMx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YB1dYQyM

谢晋电影 《老人与狗》

一、张贤亮及其作品的个性色彩

了解一部作品,首先应该了解一个作家。因为一部有特色的作品,往往是由其作者自身独特的气质与独到的经历所决定的。影片《老人与狗》系根据张贤亮的小说《邢老汉和狗的故事》改编的。因此有必要先剖析一下张贤亮及其作品的个性色彩。

张贤亮是位从炼狱中走出来的作家。他走过了“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的苦难历程。这些荒诞而又独特的生活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的精神气质,从而也铸成了他独特的艺术生命;他从当时唯一能读到的马克思的著作中,获得了一种开阔博大的胸襟,在逆境中生成了对社会人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以巨大的热情在自己的创作中寻索真理,对人的灵魂以及人性之谜进行哲理性的审美思考。“伤痕美”是张贤亮作品中的主要特色,但他并不是赤裸裸地去展示、单纯地去宣泄悲哀,而是注重在严峻历史的灰暗惨淡的底色上,表现人生明确的一面,并在浓郁的诗情中寄寓着深厚的生活哲理。张贤亮创作中的另一突出特色即是对妇女命运的关注和对女性的赞美。他用那蕴蓄着深情的笔,塑造了一系列动人的劳动妇女形象。在这些女性身上凝聚了他于苦难中幻想出来的圣洁光环,倾注着作家的美学理想和人生见解。他曾说:“她们的心灵的确凝聚了我观察过的百十位老老少少劳动妇女身上散射出来的圣洁的光辉……。她们的塑像中就拌和着我的泪水。”故而这些渊源于张贤亮“生活哲理”的女性形象显得格外动人。包括《邢老汉和狗的故事》中那无名无姓的逃荒女。倘若说,强烈的人道主义是许多优秀作品的共性,那么有深厚的历史感、浓郁的乡土气息、深沉的情思,则无疑就是张贤亮作品有别于其他的个性色彩了。《邢老汉和狗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悲剧,更是社会悲剧。邢老汉是个与世无争的老人,他不曾与任何人发生冲突,可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竟然也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心地善良的逃荒女,也没有任何过错,莫名的遭际就是头上的政治歧视——富农家庭成分的帽子。由此,作品也就从日常琐碎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了一个重要而深刻的“社会性的层面”,并提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所以邢老汉的“家庭悲剧”不是单纯的个人悲剧,而是打上时代烙印的社会悲剧。这正是张贤亮作品中独特的“生活哲理”。

二、形象大于思想

近几年拍戏中,我一直强调“形象大于思想”这样一个创作方针。“形象大于思想”这在我们优秀的文艺作品中都存在过。如:阿Q、祥林嫂、哈姆雷特、奥赛罗等等,这些形象都不是一句话所能涵盖的。即使是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拍不出同样优秀的电影作品,因为它不是为电影而创作的。我们之所以要追求“形象大于思想”,就是要在这个电影形象出来后,大家都能议论,都能引起共鸣。观众喜欢的形象,就是能说真话的真诚的形象、能概括历史的人物形象。邢老汉仅有一个为生活而所需要的最低要求,即能吃饱饭,想有个女人的普通农民,像他这样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居然也卷入到了这场大的政治斗争中去了。邢老汉的痛苦和孤独中包含了特定的历史时代的苦难,他的命运沉痛地汇集了农村严峻的实质问题——贫困。逃荒女的形象,作品中对她的名字、身世都没有过多的渲染。但张贤亮笔下的劳动妇女却都是很美的、心地善良的。作家对这个女人也是给予同情的,乃至敬重的。我们在拍摄这部影片人物的悲剧命运时,不要站在很冷漠的、社会主义事业之外的冷眼旁观的位置上,要将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渗透到真实的描写中,去显示出动人的力量,从而使人思考、使人省醒。将来影片放映时,观众的心头应该是挚热的,是能带着充沛的激情,去深切地关注邢老汉的命运、关注女人的命运、关注狗的命运,但最终这一切都没有能够关注得到。邢老汉的精神上的痛苦和孤独,我们要拍摄到令人震撼的力量。另外,影片中的有些镜头是要带有控诉性的,即控诉那些“左”的思潮。最好的电影,我认为并不是看后流些廉价的眼泪,而是要有强烈的、与心灵碰撞的战栗感。片中的其他人物:魏老汉、魏队长、乔二、马三婆。乃至小虎妈、天贵媳妇等等,都是对邢老汉予以同情的,他们虽然议论,但他们是善意的、乐观的,有的是具有幽默感的。如片中的魏队长等人,对上级的决定,尽管是有怀疑的,但也是真诚执行的,这也正是那些干部的悲剧之所在,中国农民传统的美德是勤劳善良与逆来顺从的软弱性相互并存的。我们设想爱护邢老汉的干部、乡亲等社会力量,竟然丝毫也没有能够改变邢老汉的命运,甚至没有力量为他留下最后生活的伙伴和精神上的寄托——狗狗!这个悲凉的故事应该给人以思考。强调“形象大于思想”,就是希望各位演员能从“形象”出发,塑造出一群性格、造型迥异的人物形象。

三、有关悬念问题

每个戏都应该有它的悬念,悬念既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它们交相辉映、环环相扣,推动着全剧的不断发展。这些年的影片中,出现了排斥悬念的现象,丢掉了这一戏剧的拐杖,所以电影也就缺少了“可看性”,这正是“票房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老人与狗》这部影片的悬念,我觉得是由老汉的命运、女人的来历、狗的命运而构成的。他们始终是观众耽心的。关心的一个谜。特别是剧中女人的来历、身份以及内情,不仅是观众心目中的谜,而且更是邢老汉心中的一块沉甸甸的石头......。这些因素也需要贯穿到邢老汉和女人的整个表演中去。这两个特定的人物关系,不是正正当当的“夫与妻”,故而从眼神、从生活细节、从动作,都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女人为何不透露其“隐私”,邢老汉为何又不敢问,这就使他心中始终包容着许许多多的无奈。

女人的隐私在通常的逻辑中,不是家中有男人就是前来“放鹰”的,可影片最后的“谜底”,却大大地出乎了人们的预料之外,她仅仅是个有着富农成分的“四类分子”。至此,女人的“走与留”又构成了一个新的悬念。在做这段导演处理时,我们要让观众在心理上感到:多么希望女人能留下来......,但结果她却走了!最后再次留下一个悬念:狗是留下来还是死,观众此时同样是有强烈同情心的,他们渴望着狗能留下来,可是依旧令大家失望——狗死了!从观众对邢老汉、女人和狗的命运的关心,到激动、到震撼,再到无法忍受……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思考:为何在我们的国家会发生那一段历史悲剧?对比现在,决不能让它重演,同时也使人更珍惜今天的生活!《老汉与狗》的悬念,是由这部片子的特点所构成的。一部影片中好的悬念,总是能唤起观众对其主人公命运关心的,还能让观众心灵上留下另外一种思考,这便是悬念的魅力之所在。

四、影片中的风格

(1)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严酷、冷峻、扭曲的政治环境,但这个政治环境不能靠标语口号去表现,而主要靠人的精神状态、语言来体现,使全世界的人都能看懂。“标语口号”不益于本片走向国际,所以尽可能不用“标语、口号”之类的政治术语。

(2)荒凉、贫困的乡土气息。影片中有荒凉的大漠、呼啸的西北风、悲怆高亢的民歌……从而构成了荒凉、贫困的乡土气息。

(3)短暂、美好的人性复苏。

(4)温暖、独特的家庭情趣。

(5)深沉、浓郁的悲剧情思。

(6)含而不露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所谓“言外之意”即比潜台词还要丰富。

(7)创作者挚热的、强烈的人道主义思考,艺术家离开了主观的情绪其作品是不会有火花、也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因为只有创作者带有挚热的强烈的人道主义思考,才能站在人生的制高点,去看待曾经发生在我们中华民族的那段苦难的岁月。

五,扬长避短

由于是优化组合的摄制组,我们的技师都是很有经验的,演员也均是极其优秀的性格演员,有的甚至是演技派的大师,这些都是我们的长处,所以我们要强调“形象大于思想”,充分发挥演员的长处,塑造出一批性格鲜明的、形象生动的、富有魅力的角色。“魅力”除了形象鲜明、人物立体之外,还要使人物经得起推敲,令观众喜欢。当然,可爱的人物,并不一定就是要正面的人物形象,但它必定是有性格的,这样的形象才能有长久魅力,当然我们也要“避短”,由于老年演员多,其中还有老年人谈爱、说爱、做爱的戏,我认为这些都不能“露”。因为有好几场床上戏,如何拍得美,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些从摄影、导演处理,演员表演等方面多想些办法,发挥各自的长处。电影是综合性的艺术,也是共同创作的,在拍摄中仍然要不断地修正与提高。另外,综合艺术应该是“全感式”的,即要唤起全部的“感官”,需要从整体上去感受,这部电影的音乐与录音是非常重要的,包括狗的声音,人的说话声等各种各样的视觉与听觉的效果,尤其是各方面的音乐更有益于唤起全部感官的共鸣。综合艺术的各部分在创作上,都需要有积极的主动性,提倡传统的为艺术而全身心创作的精神。演员的内心和外在造型,也是非常重要的。演员的化妆不只是在脸上,而且其声音等内在因素上也要“化妆”,这一切还有待于大家的共同努力。

六,主题思想

人都应该像电影的尾声中那样活着,他们有权利,像影片中间有些短暂的幸福那样活着。为什么不能?为什么……

七、最高任务

我们要为人类更美好的活着,呐喊、奋斗!

1993年

来源:芭芭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