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来是电影参加国际电影节的好事,最后闹得满城风雨,各方都没落下好,这波操作确实让人看不懂。
白百何手撕《春树》剧组这事儿,相信不少人都刷到了。
本来是电影参加国际电影节的好事,最后闹得满城风雨,各方都没落下好,这波操作确实让人看不懂。
事情得从第3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说起。
11月5号颁奖那天,《春树》这部电影拿了两个大奖,最佳导演给了张律,最佳男演员颁给了王传君。
按说剧组应该一片欢喜,可女主角白百何这边,早就开始不对劲了。
11月3号,离颁奖还有两天,她就发了条微博,就四个字“还能这么操作”,配了三个捂眼睛、捂耳朵、捂嘴巴的表情包。
本来没说啥具体内容,可网友的想象力那叫一个丰富,立马就猜到是跟电影节评奖有关,纷纷猜测是不是觉得评奖不公,提前开始吐槽了。
到了11月6号,也就是颁奖结束第二天,白百何干脆发了篇长文,把心里的不满全倒了出来。
她先说颁奖当天,制片人彭瑾通知她没获奖可以提前回国,结果后续剧组就没再联系她,直接把她排除在闭幕式活动之外,这是觉得被排挤了。
接着又说之前去釜山电影节宣传张律另一部电影《罗目的黄昏》,她是自己花钱去的,差点连入场都成问题,导演和制片人压根没管她。
最让人唏嘘的是,她透露张律当初邀请她拍戏时,是以“赚钱给妻子治病”为由卖惨,她心软推掉了其他机会接了这部戏,最后却感觉被辜负了。
这篇长文一出来,立马就不少网友心疼白百何,觉得她又出钱又出力,最后落得这个下场,纷纷跑去剧组和王传君的社交账号下骂街。
本来想,这事儿怕是要以剧组道歉收场了,没成想没几天就迎来了大反转。
娱理对导演张律和制片人彭瑾做了独家专访,加上白百何工作室自己晒出的聊天记录,好多说法都站不住脚了。
制片人彭瑾说,《春树》获奖的消息,她一从影展那边得到通知就告诉剧组了,白百何团队是明确收到消息的。
至于被排挤、自费参会没人管这些指控,张律和彭瑾也都一一做了回应,一条条反驳下来,白百何之前说的那些委屈,基本都被证实是不实言论。
这波反转来得猝不及防,不少当初骂得欢的网友都沉默了。
本来想替人打抱不平,结果发现自己被当枪使了。
这事儿里最无辜的当属王传君了。
事件发酵的时候,有博主说他这个影帝是运作来的,还说评审被“沪圈”把控,必须把奖给到上海演员王传君。
更有人拿东京电影节的惯例说事,说同一部电影不会同时颁给影帝影后,所以王传君拿奖了,白百何才没机会。
这些说法听起来有鼻子有眼,一下子就点燃了网友的情绪,王传君平白无故就遭了好几天网暴。
搞不清的是,这些博主到底是真的知道内情,还是为了流量故意编故事。
本来想,作为内容创作者,至少得对自己说的话负责吧,可现实却是,很多人为了起号走量,根本不管信息是真的假的,只要能吸引眼球、引发争议,就敢随便说。
更让人无奈的是,网络平台的算法还一个劲地推这些内容。
那些没经过甄别、没做过交叉验证的信息,就这么被算法反复推荐,自然而然就实现了病毒式传播。
如此看来,在流量面前,真相似乎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其实不止这一件事,娱乐圈里类似的情况太多了。
一件事只要有了点热度,立马就有各种版本的“内幕”冒出来。
有时候你看到的,可能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并非事情的全部真相。
很显然,在社交媒体时代,独立思考能力真的成了稀缺品。
大家很容易被情绪裹挟,看到一条信息就信以为真,跟着一起骂街、一起狂欢,压根没想过要去多了解一下,多核实一下。
王传君获奖这事儿,本来是件值得开心的事,也是对他演技的认可。
他获奖后的发言也挺谦虚的,没说啥张扬的话,可就因为这些莫须有的谣言,平白受了这么多委屈。
这种伤害是不可逆的,就算后来真相大白了,那些骂人的话也已经说出去了,造成的影响也很难彻底消除。
阮玲玉当年说“人言可畏”,现在看来,这句话放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回过头再说说电影节评奖这事儿。
很多人觉得,白百何没获奖就一定有黑幕,可实际上,去电影节参赛,本来就不代表一定能获奖。
就算你实力再强,也有可能空手而归,这在行业里是很正常的事儿。
历届奥斯卡、戛纳电影节,都有很多大家觉得不错的作品和演员没拿到奖,难道这些都有黑幕吗?
怕是最有体会的,应该是那些常年参加评奖的从业者了。
有比拼就会有输赢,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有时候你输了,不是因为你不够好,可能只是对手比你更出色,或者运气稍微差了一点。
就像上届欧洲杯,比利时队被法国队淘汰,记者问德布劳内为什么比利时黄金一代没拿到冠军,德布劳内反问难道其他球队的黄金一代就不是吗。
这话其实说得很有道理,你觉得自己该赢,别人也觉得自己该赢,比赛总会有胜负。
白百何这几年事业不算顺,沉寂了一段时间,本来想靠张律的文艺片冲击国际奖项,重新回到一线,这种心情其实能理解。
连续两次参加国际电影节都没获奖,心里肯定不好受,有情绪也正常。
无奈之下,她选择用发微博的方式发泄,可这种方式并非明智之举。
不仅没达到想要的效果,反而让自己口碑受损,实在得不偿失。
还有个让人觉得奇怪的点,就是白百何说张律以“赚钱给妻子治病”为由邀请她拍戏。
稍微了解一下张律导演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典型的文艺片导演。
他之前拍的《白塔之光》《漫长的告白》,票房最高的也才七百多万,显然不是那种能赚大钱的商业片导演。
如此看来,指望他靠拍戏赚大钱,本身就不太现实。
白百何作为业内人士,不可能不知道这些情况,所以她这个说法,确实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毫无疑问,电影评奖本来就有一定的主观性。
不同的评委有不同的喜好,同一个作品,可能有的评委觉得好,有的评委就不认可。
东京国际电影节采用的是精英制评奖模式,就几个评委说了算,这种模式虽然能保证专业性,但也难免会有主观倾向。
而奥斯卡采用的是投票制,几千个评委一起投票,相对来说更能抵消个体的偏差。
但不管哪种模式,都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
白百何手撕剧组这事儿,闹到最后其实没有赢家。
剧组和王传君遭了网暴,白百何自己口碑翻车,网友们也被当成流量韭菜收割了一波。
如此看来,我们在看待这类娱乐事件时,真的需要多一点理性,少一点盲从。
不要轻易被情绪和谣言带偏,多去了解一下事情的全貌,多一些独立思考。
娱乐圈的热闹看看就好,没必要太当真,更没必要跟着一起煽风点火。
毕竟,比起那些捕风捉影的谣言,真相才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东西。
来源:南山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