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2025年11月初,惨淡的票房数据令人咋舌:一部新片仅有20多个观众,票房勉强达到800元,创下年度最惨记录。十一月开局上映的六部新片,最高累计票房仅240多万元,多数影片几乎“没有有效票房数据”。
截至2025年11月初,惨淡的票房数据令人咋舌:一部新片仅有20多个观众,票房勉强达到800元,创下年度最惨记录。十一月开局上映的六部新片,最高累计票房仅240多万元,多数影片几乎“没有有效票房数据”。
这种低迷并非孤例。今年五一档票房同比暴跌超过50%,从去年的15.28亿元锐减至7.47亿元。曾经火爆的国庆档也倒退十年,2025年国庆档总票房比2015年还少了2000多万。
01 市场寒冬,票房数字触目惊心
2025年的电影市场呈现两极分化的格局。春节档《哪吒2》创下150亿元的天量票房,给行业带来一抹亮色。然而,高潮过后便是漫长的低谷。4月份票房直接跌至11亿元,几乎回到十年前的水平。
更令人担忧的是,基本盘持续下滑。3月以来,全国电影院场均人次徘徊在2-4人之间,影院零人空场率一度达到40%。这意味着近一半的放映场次面临“空场”尴尬。
北美市场同样不容乐观,2025年十月创下二十七年来最冷的十月,整个北美影市缺乏能激发大众观影热情的现象级作品。票房分析师保罗·德加拉贝迪安将北美市场的惨淡归咎于两大因素:影片供给不足和新片未能引起观众共鸣。
“档期内卷”与“日常冷清” 成为市场常态。2024年规模以上影片的档期票房占比高达95%,非档期市场几乎沦为真空。这种极端分化,迫使中小成本作品要么扎堆热门档期成为炮灰,要么选择冷门档期自生自灭。
02 多重打击,电影市场遭遇了什么?
电影票房的惨淡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电影不够吸引人” 是首要问题。许多观众表示,如果电影不够吸引人,他们更愿意选择性价更高的娱乐活动。
当下的电影观众面临前所未有的娱乐选择。短视频、直播、在线游戏、短剧等多元娱乐方式激烈争夺用户的闲暇时间。根据网络视听报告,2023年我国短视频日均观看时长超过2.5小时,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首次超过中国电影市场总规模。
一张电影票价格在三四五十元,IMAX版本甚至七八十元,再加上餐饮消费,一场电影下来花费近百元。而短剧免费或只需几元钱,且节奏明快,爽点密集。这种性价比对比下,不少观众选择了后者。
观众消费决策也趋于理性,许多人会先参考社交媒体上的口碑评价再决定是否购票。2025年暑期档,《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等高口碑影片出现次周末票房高于首周末的 “逆跌”现象,印证了影片质量对长期票房的关键作用。
明星号召力同时失效。2025年国庆档,拥有流量明星的《震耳欲聋》和《刺杀小说家2》票房均未达预期,反而由姜武、王志文等“老登”主演的《731》表现相对较好。顶流明星参演的《射雕英雄传》春节档票房垫底,最终只有不到7亿元。
03 行业困局,从制作到放映的全链条挑战
电影产业面临从制作到放映的全链条挑战。制作成本持续上升,如今1.2亿元都未必能拍出一部合格电影,拍摄周期也从18个月拉长到三年甚至更久。
如果没有足够观众支撑票房,不仅影院院线覆盖不了成本,片方和发行方也会血亏。2025年上半年,破亿票房的新片只有23部,超过一半的票房来自《哪吒2》一部,其余几十部影片加在一起还不敌它的零头。
影院数量仍在疯狂扩张。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开了546家影院,全国营业影院总数突破1.3万家,银幕数量突破8万块,创下疫情以来新高。然而单银幕产出已跌破10万元,仅为2012年的三分之一。
排片资源不均进一步加剧了影片之间的马太效应。在热门档期,多部影片扎堆上映,影院排片资源会向被市场看好的头部作品集中。对于缺乏知名IP和流量明星加持的影片,想要在竞争激烈的排片战中获得足够的曝光度本就困难。
中小成本影片一旦首日排片不佳,场均上座率低,就会导致影院迅速缩减排片,陷入 “低排片-低票房-更低排片”的死亡螺旋,这已成为无数中小作品的宿命。
04 突破困境,电影产业的自我救赎之路
面对凛冬,电影产业正在积极谋变。“小而美”的创作路线成为更多制片方的选择。近年来赚钱的电影主要集中在“小而美”的作品上,比如《你好,李焕英》《热辣滚烫》《消失的她》等票房都超过30亿,这些都不是大制作电影。
电影产业正在从票房依赖转向多点开花。光线传媒放弃单片押注,构建IP矩阵,开发衍生游戏,授权主题乐园,其非票房收入占比从2019年12%升至2025年37%。
万达电影把重心放在电影院本身,增加扭蛋机、自研饮品、IP联名商品等消费,成都影院推出“午休观影套餐”,争夺办公族碎片时间,2025年非票房收入占比超过35%。
政策层面也在积极扶持。国家电影局启动“中国电影消费年”,投入不少于10亿元观影优惠补贴。各地政府也推出创新政策培育产业生态,如广东建立选题库,对入库电影创作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电影人们开始重新聚焦内容质量。2025年暑期档的《南京照相馆》凭借口碑实现票房逆袭,截至8月3日,票房已超过15亿元,进入2025年度票房前三。这证明观众尚未完全放弃电影,但前提是必须有好内容。
未来电影产业将呈现新格局。大制作电影会越来越少,行业将更加聚焦“小而美”的创作路线。随着电影《阿凡达:火与烬》定档12月19日,它将成为年内最重量级、也可能是唯一一部大片,市场表现备受期待。
一些公司已开始转型,有的开发IP衍生游戏、授权主题乐园,有的在影院增加扭蛋机、自研饮品等消费场景,非票房收入占比显著提升。从业者认识到,电影产业的未来在于从票房依赖转向多点开花。
影院不会消失,但观众只会为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买单。当电影人重新学会如何讲述好故事,观众自然会带着期待重返影院。
来源:河鸣经典片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