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5日第38届金鸡奖颁奖礼上,咏梅凭借电影《出走的决心》提名最佳女主角,最终败给宋佳(《好东西》)。影片同时入围6项大奖却颗粒无收,引发舆论对评奖机制的质疑。
11月15日第38届金鸡奖颁奖礼上,咏梅凭借电影《出走的决心》提名最佳女主角,最终败给宋佳(《好东西》)。影片同时入围6项大奖却颗粒无收,引发舆论对评奖机制的质疑。
她到底输在哪里?
01
电影《出走的决心》改编自“50岁阿姨苏敏自驾游”真人真事,聚焦中年女性突破家庭束缚、追寻自我的故事。
咏梅饰演的“李红”被赞“演活普通女性的觉醒”,细腻呈现压抑、爆发到坦然的情感层次。
影片揭示女性面临的母职枷锁、经济控制、情感忽视等结构性困境,被观众视为“中国万千母亲的缩影”,激发#我也想出走#等话题热议。
同样是女性题材的电影,《好东西》在第38届金鸡奖斩获最佳女主角(宋佳)、最佳女配角(钟楚曦)及最佳故事片,成为本届金鸡奖最大的赢家。
《好东西》被指“小资情调的女性主义童话”,以轻松幽默化解性别议题,而《出走的决心》直面底层苦难更具现实刺痛感。
宋佳被评“舒适区表演”,演技突破性不及咏梅;《好东西》的奖项更应归属编导,但导演邵艺辉未获奖。
多数观点认为评委(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回避尖锐社会问题,选择“安全叙事”。《出走的决心》因“可能动摇传统家庭结构”遭冷落。
评委会男性主导,对女性觉醒题材存在“俯视式傲慢”。例如邵艺辉获奖现场被问“何时拍男性电影”,暴露性别偏见。
《好东西》凭借高票房获资本护航,而《出走的决心》虽口碑突出但缺乏商业运作资源。
02
宋佳曾以《萧红》(2013年)击败颜丙燕《万箭穿心》,此次再胜咏梅,被指“演技争议重复上演”,加剧对金鸡专业性质疑。
尽管《出走的决心》未获奖,观众赋予其“无冕之王”称号。影片推动女性意识觉醒,鼓励现实中的“李红们”勇敢追求自我。
咏梅发文“新的一天该有的都有”,以豁达态度淡化奖项得失,被赞“影后级格局”。
部分观点强调两部电影并非对立的关系,《好东西》展现年轻女性的理想主义,《出走的决心》刻画中年女性的现实挣扎,均需被认可。
争议本质是评奖体系缺陷:资源应支持多元女性创作,而非制造“内部竞争”。
03
《出走的决心》败北,深刻反映女性苦难的作品难获奖,而符合主流期待的“温和女性主义”更易受表彰。评委对“女性出走”的回避,实为维护传统性别结构。
底层叙事被指“冒犯既得利益者”,例如汽车品牌邀请片中“压迫性丈夫”的扮演者代言,被批“讽刺现实”。
《出走的决心》票房仅1.24亿,商业表现弱于《好东西》,但艺术价值获观众认可。
评委偏好“即时话题性”,忽视具有长期社会价值的作品。观众呼吁“金杯银杯不如口碑”。
《出走的决心》的“颗粒无收”,折射出艺术评价与社会现实之间的断裂。
影片虽未捧得奖杯,却以“掀开隐形伤疤”的勇气,完成了对女性生存困境的集体叩问。
正如观众所言:“当一部电影让千万人获得改变的决心,它早已赢了。” 而金鸡奖的遗憾,或许正是中国电影走向深层变革的起点。
11月17日,咏梅发表长文感谢团队及观众,强调“《出走的决心》是成功的,因为被你们喜爱了,这就足够了”,并从演员、女性、观众、电影人四重身份剖析影片价值。
咏梅的落选已从个人得失上升为公众对影视评奖公平性、女性题材价值的集体审视。
正如网友所言:“奖项是金鸡的遗憾,而非咏梅的遗憾”。其表演以无声之力撬动社会对中老年女性困境的关注,或比奖杯更具持久生命力。
来源:君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