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诚这车翻得好啊!| 娱评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17:34 1

摘要:获奖者们围着圆桌坐开,通过“盲盒提问”展开互动,当拿下“最佳故事片奖”的邵艺辉,抽到“最佳导演奖”陈思诚的“定制盲盒”时,名场面正式上演——一个主动拱火翻车,一个随口作答封神,还顺势把奖项带来的热度延伸至行业性别叙事的深层探讨。

《好东西》成最大赢家,易烊千玺三度陪跑终获“影帝”,但这些高光时刻都不及金鸡奖颁奖后的圆桌环节火爆。

获奖者们围着圆桌坐开,通过“盲盒提问”展开互动,当拿下“最佳故事片奖”的邵艺辉,抽到“最佳导演奖”陈思诚的“定制盲盒”时,名场面正式上演——一个主动拱火翻车,一个随口作答封神,还顺势把奖项带来的热度延伸至行业性别叙事的深层探讨。

陈思诚的纸条充满挑衅:“邵导,有无兴趣挑战一部男性电影?”此话一出,现场气氛瞬间微妙。不过邵艺辉的回答四两拨千斤:“我觉得电影不分男性、女性,任何电影都有男性女性,而且我电影里的男性尤其出彩,我们的男配提名就是最好的证明。

网友说,陈思诚问出这个问题的那一刻,其实就输了。在男性主体叙事占据主导的影视行业中,陈思诚们的潜意识里,“男性电影”才是默认的主流,而聚焦女性故事、展现女性视角的作品,只能被贴上“女性主义电影”的特殊标签。但邵艺辉的回应一针见血,电影有分类,却无性别之分,对于观众来说,更是直截了当,电影只分好看、不好看。

从陈思诚抛出的问题来看,这届金鸡奖的意义已经远不止于奖项本身,更在于对“女性叙事非主流对”偏见的颠覆。当看到好评如潮的《好东西》斩获三大重要奖项,口碑最高的外语片《还有明天》拿到“最佳外语片奖”,甚至是,咏梅的遗憾所折射出的“不平”,本质传递的都是对多元女性形象被看见、被认可的渴望,更是对艺术话语权的重新校准。

从《爱情神话》到《好东西》,邵艺辉将镜头对准更私密的生活切面,那些曾经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题,得以被公开讨论,没有刻意煽情,也不渲染对立,更没有贩卖焦虑,邵艺辉用最轻盈的笔触打开了隐秘的议题,让女性故事以一种平静又有力量的形式被呈现。

32岁的钟楚曦、40岁的卫诗雅、45岁的宋佳、55岁的咏梅……不同年龄段的女创作者,因为这场电影盛事聚到一起,在她们“上桌”的背后,比起几年前海清以近乎卑微的姿态呼吁“多给中年女演员一些机会”,如今的女性创作生态已得到显著改善,女性不再只是围着爱情转,给男性当配角,角色的可选度、题材的广度、内涵的深刻度都有了质的飞跃。

可以预见,当像《好东西》一类的作品越来越多地出现,便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大众思维:女性不再是男性叙事中的配角或符号,生活中亦然。这难免会引发部分男性的抵触情绪。但邵艺辉也说了,“我电影里的男性尤其出彩”,女性电影、女性创作者并不是要追求“女性赢”的局面,而是要打破“男性主导”的固化格局。

不同性别的获奖者围坐圆桌,各抒己见进行平等对话,原本是本届金鸡奖留给大众的一幅暖心画面,而陈思诚的意外提问,打破了这份平静。但陈思诚的翻车不全是坏事,一定程度上它警醒了人们,也让这一届的金鸡奖超越了“颁奖典礼”的属性,成为推动行业平等对话的一大标志性事件。当“女性主义电影”的标签逐渐淡化,任何性别的创作者都可以无拘无束地书写人性的复杂与美好,才是我们想看到的未来。毕竟,世界因多元而更显精彩。只是从行业层面的理念进步,到大众层面的认知觉醒,这之间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记者:任晓斐 编辑:徐敏 校对:高新

来源:影之青春续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