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着力打造兼具主题性、互动性与社群属性的特色放映及路演活动,正如影城业务经理吴慧堃所言:“我们希望通过邀请一些符合曹杨气质的影片团队来到现场互动,就像《菜肉馄饨》这样,由观众熟悉且亲切的演员主演,能给观众带来截…
对于许多上海人来说,弄堂里的菜肉馄饨香,是一份温暖记忆。现在,这份带着市井烟火气的温暖情怀与城市记忆,被拍成了电影《菜肉馄饨》。11月14日晚,这部电影在曹杨影城举办路演见面会,影片中呈现的弄堂生活与家庭温情,引发观众的共鸣。
见面会现场交流
作为一部深耕海派文化的作品,电影改编自金莹的同名小说,围绕退休工程师老汪为儿子婚事奔波于相亲角,却意外引发自身情感波澜的经历展开。影片巧妙运用“菜肉馄饨”这一家常美食作为线索,串联起两代人的观念差异、邻里间的人情往来,既展现了老上海的弄堂记忆,也呈现了当代市井生活。
影片所传递的这份真实感,离不开一众沪上知名演员的倾情演绎。周野芒与潘虹饰演的夫妻,将相濡以沫的深厚情感刻画得丝丝入扣。而茅善玉、王琳、陈国庆等演员则化身弄堂里的热心邻居,把市井生活演绎得活色生香。满耳的吴侬软语,熟悉的街景巷陌,加之细腻入微的情感表达,不仅让本地观众会心一笑,也让外地朋友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内在的温柔。
这份独特的海派魅力,收获了观众最直接的反馈。特意带着母亲前来二刷的陆阿姨激动地表示:“这部电影我非常喜欢,知道今天曹杨影城有路演,特意赶来。我本身就是在曹杨新村长大的,感觉曹杨新村的故事也值得被拍成电影!”
带母亲过来观影的陆阿姨展示她的二刷票根
影片带来的共鸣,不仅在于回忆,也在于那份情感连接。刘小姐在观影后直言:“菜肉馄饨和沪语台词勾起了我童年的记忆,在大银幕上看到这些感觉特别亲切,也非常治愈。” 而王小姐的观影体验则更为起伏:“前半场笑得流泪,后半场感动得落泪。虽然我没有弄堂生活的经历,但电影里所传递的情感是共通的,无论是不是上海人,都能被深深触动。”
主创团队此次选择曹杨影城进行路演,本身就是一次精心的安排。导演吴天戈曾多次坦言,这是一部献给家乡与长辈的电影。“我非常渴望将这座城市的故事用这座城市的语言拍出来,献给我们的长辈。”正是这份初心,团队在宣发策略上更主动地深入上海各大社区,希望以“口口相传”的传统方式,触动核心的观众群体。而承载着深厚历史与社区情感的曹杨影城,无疑是与影片气质最为契合的文化地标。
见面会现场交流
说起曹杨影城,在普陀区乃至上海市民心中都占据着特殊的位置。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的重要文化配套设施,这座影剧院自诞生之日起便承载着几代上海人的集体记忆。其独特的历史底蕴与浓郁的人情味,恰与《菜肉馄饨》所传递的温情与坚守相得益彰。
不仅是在电影题材上的精准契合,这也是主演潘虹时隔30年后再次携作品来到曹杨影城进行路演。潘虹在映后见面会上动情地说:“时间过得真快,30年前我在这里,30年后又来到这里,曹杨影城永远像是我的家人,来到这里就感到特别舒服。尤其是看到观众们都打扮得漂漂亮亮来看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30年前电影《股疯》的签名票根
如今的曹杨影城,早已突破传统影院单一的放映功能,大胆拥抱“不止电影”的理念。着力打造兼具主题性、互动性与社群属性的特色放映及路演活动,正如影城业务经理吴慧堃所言:“我们希望通过邀请一些符合曹杨气质的影片团队来到现场互动,就像《菜肉馄饨》这样,由观众熟悉且亲切的演员主演,能给观众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和喜悦。”
观众对着影片墙拍照打卡
这种创新思维也体现在文创IP的创新打造与环境的精心布置上。从复古电影票根、制作人物印章,到推出菲林纪念册、抽拉式冰箱贴,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文创产品,将电影记忆转化为可收藏的物件。本次曹杨影城更为《菜肉馄饨》设置了专属影片墙,供影迷打卡互动,全方位地为观众提供超越影片本身的情绪价值。吴慧堃说:“现在的观众看电影,除了关注影片内容,还需要一些额外的体验和情绪价值。无论是文创产品,还是与主创的互动,这都是当下喜闻乐见的形式,也相信能吸引更多观众群体,让我们的影院更加‘火’起来。”
记者:胡文怡
编辑:吴兴婷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