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683年的那场海战,剧组把30艘真船开进平潭的风口,风一吹,木头吱呀作响,像先人在耳边叹气。5000人围着这些船转,有人给缆绳打结,有人给炮管擦油,还有人蹲在船尾偷偷抹泪——不是因为累,是看见1:1的施琅旗舰升起龙旗那一刻,突然明白“统一”俩字不是课本黑字,
1683年的那场海战,剧组把30艘真船开进平潭的风口,风一吹,木头吱呀作响,像先人在耳边叹气。5000人围着这些船转,有人给缆绳打结,有人给炮管擦油,还有人蹲在船尾偷偷抹泪——不是因为累,是看见1:1的施琅旗舰升起龙旗那一刻,突然明白“统一”俩字不是课本黑字,是几百条命在浪里翻完又爬起来的动作。
特效机房更离谱。
一帧海浪算96小时,电脑风扇转得跟直升机似的,工程师守着泡面桶打地铺,睡眼惺忪说“这哪是渲染,是在给历史磨皮”。
他们之前把《长津湖》的雪磨到-40℃,这次把台湾海峡的浪磨到1683年,磨得连盐粒里都带着明郑的味儿——服装组去台北故宫拍了《郑成功画像》的高清图,回来一针一线怼出800套铠甲,三个月才憋出一套,手都磨出茧,笑称“这茧是穿越通行证”。
更闷声干大事的是发行表。
北美、东南亚12国已经留好档期,台湾那栏打了个括号“在谈”。
懂的都懂,这是把历史题做成选择题:要不要一起在大银幕上看施琅怎么把郑克塽的旗子降下来?
降旗只要一秒,后面338年的回旋镖才刚开始飞。
杜江在采访里憋出一句“得经得起时间考验”,听起来像官话,可配上他晒成酱油色的脸就老实了——演员在甲板上真刀真枪摔了三个月,回酒店腰都直不起来,还惦记明天能不能把“统一”俩字说得更像人话。
观众其实不怕听口号,怕的是口号后面没活人,这回他们把活人钉在船板上,让太阳先烤一层皮,再让海水泡一层盐,最后把剩下的交给银幕。
所以别急着问这片子会不会爆,先想清楚:当炮弹炸起的水柱盖住整个银幕,你是先听见心跳,还是先听见历史课本翻页的声音?
如果两者都有,那5000人熬的夜、96小时一帧的浪、800套铠甲的茧,就都没白熬。
历史大片最怕的不是没票房,是没人记得——记得那些把命交给海浪的人,其实只想让后来的人不用再交一次。
来源:乐观的扑克i26ki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