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剧电影《双蝶扇》获金鸡奖“最佳戏曲片”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6 10:07 1

摘要: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指导,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与中国戏剧家协会、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联合摄制,福建省实验闽剧院与福建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八闽戏曲电影工程”重点作品——闽剧电影《双蝶扇》获得第38届中国电…

11月15日晚,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获奖名单揭晓。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指导,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与中国戏剧家协会、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联合摄制,福建省实验闽剧院与福建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八闽戏曲电影工程”重点作品——闽剧电影《双蝶扇》获得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大奖,这也是福建省戏曲电影首次获得金鸡奖。

闽剧是福建五大地方剧种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高度重视地方戏曲艺术的保护传承,福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高度重视和持续扶持闽剧艺术的传承发展。

闽剧电影《双蝶扇》改编自同名经典闽剧,舞台版闽剧《双蝶扇》由省文旅厅出品、省实验闽剧院创作演出,是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扶持的作品,在2015年第六届福建艺术节暨第26届戏剧会演首演并获剧目一等奖后,经过“十年磨一戏”久久为功持续培育,先后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传播交流、艺术人才培养和年度滚动资助(全国仅10部)4项扶持,并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年度重点扶持剧目(全国仅10部)等重要艺术工程,参加中国戏剧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中日韩戏剧节等国内外重要展演活动。主演周虹、编剧王羚先后荣获中国文化艺术文华政府奖表演奖、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等国家级奖项。

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高度评价舞台版“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将当代人文情怀寄托于传统戏曲进行温情诗意表达,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并对剧种的开拓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舞台版的高度艺术性和全国美誉度,为闽剧电影的拍摄打下了坚实基础。

电影《双蝶扇》作为闽剧史上首部彩色有声电影,承载着七十年戏曲银幕传承的使命——继1955年黑白有声闽剧电影《炼印》之后,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首次将闽剧艺术与现代彩色电影技术深度融合,让这一古老剧种在新时代焕发新生,为“闽派”文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影片由舞台版演员主演,两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周虹、陈洪翔和一级演员江忠岩共同领衔,舞台版编剧王羚在改编电影剧本时,将原剧目的9场戏浓缩为春、夏、秋、冬、又一春五幕,讲述了少女林梦卿和书生陈子霖、乡绅吴玉山三人的命运纠葛,以及他们在面对各自最痛苦、最不堪的人生境遇时,所经历的道德考验和作出的情感抉择。与以往同类题材相比,剧中没有人们司空见惯的破坏离间美好爱情的坏人或小人,主要人物之间“好人与好人”的矛盾冲突,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意识相贯通的新意蕴,“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赢得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在此次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有福电影”公益展映上,观众观看完影片后纷纷表示:“戏曲与电影艺术的融合堪称绝妙,独特的唱腔在影院中回荡,配合着精美的画面,带来了一种沉浸式的全新体验”“《双蝶扇》让我看到了戏曲电影的无限潜力,也为我们拥有这样独特的艺术形式而自豪”。

观众在现场观看影片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福建是戏曲大省,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现存23个活态剧种。在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广播影视集团的指导下,福建电影制片厂策划实施“八闽戏曲电影工程”项目,已推出京剧电影《大闹天宫》、高甲戏电影《玉珠串》等多部电影,越剧电影《红楼梦》也已进入筹备阶段,后续还计划陆续将泉州提线木偶戏、高甲戏、歌仔戏等戏曲经典剧目拍摄成影片。

目前,闽剧电影《双蝶扇》已取得放映许可证,预计将于12月正式登陆院线,通过戏曲电影在艺术上进行再创造,发掘闽剧的“另一面”,唤醒剧种、剧目的当代价值,推动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和推广具有鲜明福建标识的闽派文艺精品,同时也让世界各地的闽籍乡亲听乡音聚乡情,打造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独特的风景线,创新展现新时代八闽戏曲文化的气韵和风采。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