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部优秀的劫案电影应具备哪些特质?绝大多数此类影片通常包含以下核心元素:一群乌合之众的罪犯、一个计划看似天衣无缝却注定会失败的复杂方案,以及若干次为增加戏剧冲突而设计的双重背叛与三重背叛。
一部优秀的劫案电影应具备哪些特质?绝大多数此类影片通常包含以下核心元素:一群乌合之众的罪犯、一个计划看似天衣无缝却注定会失败的复杂方案,以及若干次为增加戏剧冲突而设计的双重背叛与三重背叛。
而一部优秀的劫案电影与伟大的劫案电影之间的差距,在于即便我们凭借对这类故事的认知,早已预判到结局走向,影片仍能通过这些元素的巧妙组合给我们带来惊喜。
一部伟大的劫案电影可以呈现出多种形态,既可以是经典惊悚片,也可以是通俗喜剧片;既可能充满暴力、散发性感魅力,也可能诙谐幽默,甚至蕴含深刻内涵。
最重要的是,这类影片会利用人类自身的贪婪本性,向我们揭示一个道理:试图快速致富往往是徒劳之举……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不能收获些许乐趣。以下是10部最佳劫案电影。
《局内人》(2006)
斯派克・李始终是最擅长展现纽约风情的导演之一,而《局内人》无疑是对纽约经典犯罪惊悚片的致敬之作。影片开篇,犯罪大师道尔顿・拉塞尔(克里夫・欧文饰)闯入曼哈顿一家银行,将所有人劫持为人质。
基思・弗雷泽警探(丹泽尔・华盛顿饰)奉命前来谈判,却遭到一位权势显赫的“问题解决者”玛德琳・怀特(朱迪・福斯特饰)的阻挠 ——她在为银行神秘创始人亚瑟・凯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饰)的利益保驾护航。
拉塞尔・格维茨撰写的剧本情节曲折如麻花,结局更是让观众对刚看完的所有内容产生质疑。与《热天午后》类似,这部影片将劫案类型片升华为群像剧情片:警察、罪犯、人质与旁观者共同构成了纽约这座城市鲜活多元的文化图景。
作为斯派克・李作品中极具纯粹娱乐性的一部,《局内人》同时也是其票房最高的影片,全球票房达1.86亿美元。
《大盗独行》(1981)
很少有导演的处女作能像迈克尔・曼的《大盗独行》这般成熟笃定。詹姆斯・肯恩饰演的弗兰克是一位珠宝盗窃专家,他渴望与新女友杰西(图尔西・韦尔德饰)过上安稳生活。
他计划完成最后一次盗窃后便金盆洗手,但其雇主利奥(罗伯特・普罗斯基饰)却想将弗兰克继续留在麾下,这也引发了黑帮头目与手下之间一场致命对决。
《大盗独行》绝非《盗火线》的“预演之作”,它充分展现了迈克尔・曼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尤其是核心劫案场景,呈现方式近乎默片。影片还预示了贯穿迈克尔・曼后续作品的核心主题:执念与孤独。
与《盗火线》中的尼尔・麦考利类似,弗兰克对工作的投入已到了不健康的程度,他压抑内心的想法与情感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直到他开始在意他人,生活才逐渐失控;为了守护这份突如其来的爱情,弗兰克不惜采取极端手段。
《杀手》(1956)
在斯坦利・库布里克以标志性作品确立其莫测高深的作者型导演地位之前,他曾凭借《杀手》等一系列低成本黑白影片打磨技艺。这部时长仅84分钟的影片节奏紧凑,斯特林・海登饰演刚出狱的约翰尼・克莱,他计划在赛马场实施最后一次劫案。
他组建了一支精锐犯罪团队执行计划,但意志薄弱的乔治(小伊莱沙・库克饰)却向善于操控他人的妻子雪莉(玛丽・温莎饰)泄露了秘密,而雪莉早已打算与情人瓦尔(文斯・爱德华兹饰)卷款私奔,事态就此急转直下。
库布里克与犯罪小说作家吉姆・汤普森共同改编莱昂内尔・怀特的小说,完成了《杀手》的剧本。吉姆・汤普森在剧本中融入了其低俗小说特有的硬汉派对话风格,同时也展现出库布里克此后作品中标志性的悲观世界观。与大多数劫案片不同,《杀手》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所有这些“辛苦付出”最终都可能徒劳无功。
《热天午后》(1975)
大多数劫案片的犯罪情节都夸张到令人难以置信,即便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热天午后》亦是如此,其原型故事甚至比多数虚构剧情更离奇。
业余罪犯索尼・沃兹克(阿尔・帕西诺饰)与同伙萨尔(约翰・凯泽尔饰)试图抢劫布鲁克林一家银行,目的是为索尼的伴侣利昂(克里斯・萨兰登饰)筹集变性手术费用。这场搞砸的劫案很快演变成一场媒体闹剧,旁观者(甚至人质)都纷纷站在索尼这边。
导演西德尼・吕美特采用纪录片式的写实手法还原这个真实故事:影片在纽约街头取景,演员表演也遵循自然主义风格。吕美特克制的叙事风格为影片增色不少,避免了故事中耸人听闻的细节走向失控。
这个本可能沦为猎奇戏码的故事最终成为经典,甚至预见了大众对真实犯罪题材与24小时新闻的痴迷。
《落水狗》(1992)
昆汀・塔伦蒂诺在其长片处女作中,将各类灵感元素融合重构,打造出一部极具原创性的作品。《落水狗》是一部经典劫案惊悚片,融入了《罗生门》式的叙事手法,通过非线性时间线展现一场失败的钻石劫案(与同类型影片不同,观众始终未看到劫案本身的画面)。
很快,一个真相浮出水面:这群仅以颜色代号相称的罪犯中,藏着一名卧底警察。团伙内部互相猜忌,最终陷入一场致命的多方对峙。
凭借血腥暴力的画面与大量粗俗台词,《落水狗》在圣丹斯电影节引发轰动——在此之前,该电影节一直以展映小成本人物剧情片闻名。此后,独立电影成为新锐类型片导演的孵化器,许多人试图(但未能成功)模仿昆汀独特的叙事风格与语言魅力。
这些模仿者忽略的是,昆汀对这群混蛋罪犯抱有深切的共情——他们仿佛是从美国作家戴蒙・鲁尼恩的小说中走出来的角色。
《红圈》(1970)
让-皮埃尔・梅尔维尔的犯罪片以冷峻疏离的风格备受推崇,而《红圈》堪称冷峻美学的巅峰之作。
阿兰・德龙饰演的科里刚出狱,便立即与越狱杀人犯沃格尔(吉安・马里亚・沃隆特饰)联手。在被革职的前警察扬森(伊夫・蒙当饰)的协助下,三人计划实施一场珠宝劫案,然而追捕沃格尔的马泰伊警长(安德烈・布尔维尔饰)正紧追不舍。
与精神前作《男人的争斗》类似,《红圈》包含一段精彩绝伦的半小时劫案场景,全程几乎无对白。这是梅尔维尔纯电影语言的极致展现,作为法国新浪潮运动的代表导演之一,他的创作深受好莱坞黄金时代黑色电影与黑帮片的影响。
而从电影史的传承来看,吉姆・贾木许、大卫・芬奇、昆汀・塔伦蒂诺等导演的作品中,都能看到梅尔维尔犯罪片的影子。
《夜阑人未静》(1950)
作为所有劫案片的鼻祖,约翰・休斯顿的《夜阑人未静》确立了该类型片的诸多标志性特征。
影片改编自W・R・伯内特的小说,斯特林・海登饰演的迪克斯・汉德利组建了一支犯罪团队,计划盗取价值100万美元的钻石。然而,一颗流弹击中团队中的一人后,贪婪与背叛开始威胁整个计划的实施。
尽管关于抢劫的电影早在默片时代就已出现,但《夜阑人未静》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极大地强调了犯罪策划的过程,从招募成员到制定详细方案。
当然,再完美的计划也总有漏洞:当事态失控时,这群乌合之众开始互相倾轧,约翰・休斯顿精准捕捉到了这一过程中的戏剧张力。通过这种叙事方式,《夜阑人未静》让观众代入罪犯的视角,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他们的犯罪行为。
《男人的争斗》(1955)
在好莱坞红色恐慌时期被列入黑名单之前,朱尔斯・达辛曾是黑色电影的领军导演之一。当他在法国执导犯罪惊悚片《男人的争斗》时,也将这种黑色美学风格带到了影片中。
让・塞尔维饰演的托尼是一位年迈的黑帮成员,他因珠宝盗窃入狱五年,刚刑满释放。但他并未选择改过自新,而是决定与三位前狱友联手,闯入巴黎一家戒备森严的珠宝店。
《男人的争斗》的核心亮点,是那场长达30分钟、全程无配乐无对白的抢劫戏。场景细节极为精密,几乎可作为罪犯的操作指南(甚至应该加上“警告观众请勿模仿”的免责声明)。
但让影片具有现代感的,是其虚无主义的世界观——这无疑受到了朱尔斯・达辛当时个人困境的影响。
《十一罗汉》(2001)
1960年原版《十一罗汉》不过是“鼠帮”喝着马提尼就能轻松赚钱的作品,因此史蒂文・索德伯格的翻拍版本就无需面对过高的超越门槛。
影片中,职业盗贼丹尼・奥申(乔治・克鲁尼饰)组建了一支团队,计划在一夜之间抢劫拉斯维加斯的三家赌场。这三家赌场均由特里・本尼迪克特(安迪・加西亚饰)所有,而他恰好是丹尼前妻苔丝(朱莉娅・罗伯茨饰)的现任男友。
2001年影片上映时,《十一罗汉》被视为史蒂文・索德伯格的“玩票之作”。此前一年,他刚凭借《毒品网络》与《永不妥协》两部影片斩获奥斯卡奖。
但这部“玩票之作”却极具魅力:节奏明快,全明星阵容中既有马特・达蒙、布拉德・皮特等冉冉升起的新星,也有埃利奥特・古尔德、卡尔・雷纳等好莱坞资深演员,他们的表演轻松自然。
在史蒂文・索德伯格职业生涯后半段致力于将“成人向电影”带回大银幕的背景下,回望《十一罗汉》,我们才会意识到:当初拥有这样一部作品是多么幸运。
《盗火线》(1995)
凭借《盗火线》,迈克尔・曼将劫案片提升到近乎莎士比亚式的史诗高度。这部时长三小时的影片以洛杉矶街头为背景,核心围绕犯罪专家尼尔・麦考利(罗伯特・德尼罗饰)与洛杉矶警察局中尉文斯・汉纳(阿尔・帕西诺饰)的对决展开。
麦考利及其团队正密谋一场银行劫案。但这只是影片的表层剧情,迈克尔・曼的剧本还深入探讨了男性气质、孤独感,以及职业生活对个人生活造成的损耗等多重主题。
《盗火线》中太多场景已成为经典,几乎难以一一细数:德尼罗与帕西诺在餐厅的对手戏(这两位70年代电影界的传奇人物首次同框)、重头银行劫案场景(呈现方式近乎一部迷你电影)、麦考利的副手克里斯・希赫里斯(方・基默饰)与妻子夏琳(艾什莉・贾德饰)的离别时刻(浓缩了他们所选职业的残酷真相)。
影片的核心,是两个站在法律对立面的男人:他们在彼此身上找到了某种认同感,因为只有对方才能理解自己那种偏执、自我毁灭式的执念。
来源:电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