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凭借《KPop:猎魔女团》在全球市场大获成功的索尼影业,本周正式拿下泡泡玛特旗下潮玩IP Labubu的影视改编权。目前这个项目还处在早期开发阶段,制片人、导演都没确定,连是拍真人版还是动画版也没个准信,但按照规划,要是推进顺利,这很可能成为索尼的又一个系列
11月15日,据THR报道,刚凭借《KPop:猎魔女团》在全球市场大获成功的索尼影业,本周正式拿下泡泡玛特旗下潮玩IP Labubu的影视改编权。目前这个项目还处在早期开发阶段,制片人、导演都没确定,连是拍真人版还是动画版也没个准信,但按照规划,要是推进顺利,这很可能成为索尼的又一个系列IP,Zimomo、Mokoko、Tycoco这些热门角色也有望登上银幕。
说实话,看到这消息我一点都不意外。毕竟索尼刚尝到甜头,《KPop:猎魔女团》在Netflix创下3.251亿次观看纪录,成了平台史上最火的单一内容,全球热度还带动了音乐、周边的联动爆发,这种“IP全产业链开发”的玩法,索尼现在肯定玩得越来越顺手。但问题来了,索尼为啥偏偏选中Labubu?这个长着獠牙、咧嘴笑的“丑萌”精灵,真能撑起一部系列电影吗?
先说说Labubu的底气在哪。这可不是个普通的潮玩形象,它源自香港艺术家龙家升的绘本《精灵三部曲》,本身就带着北欧神话的奇幻基因,还有“The Monsters”专属世界观——Labubu活泼乐观,首领Zimomo调皮勇敢,男友Tycoco是胆小的素食骷髅,这些基础设定已经比很多纯靠颜值的潮玩丰满多了。
更关键的是它的全球号召力,TikTok上“#Labubu”话题播放量早就突破120亿次,泰国市场的盲盒二手溢价能到5倍,东南亚艺人自发打卡,欧美市场也因为文化适配性卖得风生水起,这种自带全球粉丝基础的IP,正是索尼需要的。
但潮玩影视化从来都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最大的问题还是故事。就像行业分析师宋清辉说的,泡泡玛特的IP大多是“形象IP”,靠颜值和情绪价值圈粉,缺乏能让非粉丝共情的深度故事,这和迪士尼那种“活在故事里的IP”差距很大。
Labubu虽然有绘本打底,但要撑起一部电影,还得填充大量细节:精灵族群的生存法则是什么?它们和人类世界的关系如何?Zimomo作为首领的成长线该怎么设计?这些都是索尼接下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还有形式选择的难题。动画版似乎更稳妥,既能完美还原Labubu的“丑萌”特质,也能延续《KPop:猎魔女团》的成功路径,毕竟索尼动画在奇幻风格上已经有成熟经验。
但真人版也不是没可能,要是能做出《精灵旅社》那样的视觉效果,或许能吸引更广泛的受众,可一旦特效拉胯,破坏了粉丝心中的形象,很可能得不偿失。
不过从行业趋势来看,这次合作算是踩在了风口上。现在“谷子经济”越来越火,《星际宝贝史迪奇》《哪吒2》这些电影的爆火,都带动了相关潮玩衍生品的热销,影视和潮玩的联动已经形成了“内容引流+周边变现”的闭环。
泡泡玛特早就成立了电影工作室,还登记了《LABUBU与朋友们》的动画剧本著作权,这次和索尼合作,相当于把内容制作交给了擅长全球化叙事的高手,自己则能聚焦IP运营和衍生品开发,这种分工其实很合理。
索尼的野心也很明显,在《鬼灭之刃》打破北美外语片票房纪录、《KPop:猎魔女团》成为流媒体爆款后,它急需更多能打通全球市场的IP。Labubu的北欧神话基因、泡泡玛特的商业化能力,再加上索尼的影视制作和发行资源,这套组合拳要是打好了,确实有可能复制甚至超越之前的成功。但风险也摆在那,一旦故事改编失利,不仅会砸了Labubu的招牌,也可能让索尼的IP布局受挫。
你觉得Labubu电影该走动画还是真人路线?最想看到哪个角色的故事线被重点刻画?
来源:F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