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人智慧|从取景地到造梦地,鹭岛独特的“电影感”从何而来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5 16:02 1

摘要:厦门像一座天然的多维度场景库,在半径30公里的范围内,集齐了山、海、岛、城、侨乡、现代等多种景观形态。不同年代、不同风格、不同气质的场景在此共存,让厦门能适配各类题材的创作需求,成为影视创作的“万能场景发生器”。

百年光影流转,鹭江潮起不息

2025年金鸡百花电影节的星光

再次点亮厦门夜空

从鼓浪屿的琴声巷陌到环岛路的碧海长滩

从沙坡尾的文艺潮地到五缘湾的摩登楼宇

厦门似乎天生自带“电影感”

近五年来

已有近500个影视剧组奔赴厦门取景拍摄

这座城市为何能持续获得导演们的青睐?

又如何从单纯的取景地

成长为能重塑公众想象的“造梦地”?

本期“闽人智慧”

邀您一同寻找藏在鹭岛

城市肌理、文化基因与发展智慧中的答案

厦门沙坡尾。图源:央视新闻

自带电影滤镜的天然场景库

厦门像一座天然的多维度场景库,在半径30公里的范围内,集齐了山、海、岛、城、侨乡、现代等多种景观形态。不同年代、不同风格、不同气质的场景在此共存,让厦门能适配各类题材的创作需求,成为影视创作的“万能场景发生器”。

你可以在影视剧里找到闽南与侨乡风情的时光滤镜。看,鼓浪屿的石板路上,百年前的洋楼与闽南特色红砖古厝相映成趣,廊柱上的雕花、窗棂间的光影,让它不仅成为《云水谣》中陈秋水与王碧云许下诺言的地方,也是今年出圈的重大主题剧《沉默的荣耀》的核心取景地之一——剧中鼓浪屿毓德女学校旧址建筑的红墙,在镜头中与闽台文化元素完美融合,定格了隐蔽战线的英雄瞬间。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画面。图源:央视新闻

中山路的骑楼老街是时光叙事的绝佳载体。连绵的廊柱形成遮阳避雨的通道,骑楼上方的雕花窗楣、墙面斑驳的商号印记,保留着老厦门的商业繁华与生活气息。在《一路繁花相送》中,主角们漫步骑楼街头,阳光透过廊柱形成斑驳的光影,复古的氛围自然流露;在《沉默的荣耀》中,骑楼老街的青石板路成为还原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场景的天然道具,让剧情更具真实质感。该剧联合出品人陈奕雍曾表示:“要表现1950年的台湾,厦门的场景与文化氛围是最佳选择。”

集美学村的嘉庚建筑,以闽南红砖为基,融合西洋建筑的线条与韵律,集美中学教学楼、静谧的鳌园,成为《同桌的你》等校园题材影片的重要场景。《沉默的荣耀》重点取景了集美大学尚忠楼群、允恭楼群等具有嘉庚风格的建筑,令英雄故事多了几分闽台文化的温润底色。同安古城老街则通过布袋戏题材电影《再搬一出戏》走进观众视野,影片将古朴街巷、闽南生活气息与非遗技艺深度融合。这些地标作为历史的“活化石”,无需过多置景即可营造出不同年代氛围,为各类历史题材影片提供了天然拍摄基地。

厦门不仅有“年代感”,也充满活力,海浪、沙滩、白衬衫、自行车……这些青春片的经典元素,在厦门找到了载体。厦门大学的芙蓉隧道,满墙的涂鸦充满创意,成为《一起来看流星雨》中楚雨荨与慕容云海互动的场景。环岛路的碧海蓝天,为青春叙事提供了出口。《偷偷藏不住》选择黄厝沙滩作为核心取景地,让桑稚与段嘉许的暗恋故事在海风与落日中徐徐展开。华新路的红砖别墅群,因《以家人之名》《一闪一闪亮星星》两部热门剧成为“青春地标”,剧中凌霄、李尖尖的家庭日常,张万森与林北星的遗憾暗恋,让这里的爬藤围墙成为青春记忆的载体。

电视剧《一闪一闪亮星星》在华新路取景拍摄。图源:厦门文旅

厦门“文艺清新”的标签深入人心,但它的现代与摩登,同样是影视创作的重要素材。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厦门的现代场景持续丰富。金鸡百花电影节等重大活动的举办,让五缘湾、马銮湾等新区的现代化设施不断完善。五缘湾的五缘大桥,成为《西虹市首富》中主要场景的背景,游艇码头、高端楼宇等展现了厦门国际化的一面。

电影《西虹市首富》画面(上)、《西虹市首富》取景地厦门环岛路(下)。图源:央视新闻

厦门的联发华美空间,由旧厂房改造而成,既保留了当年使用过的锅炉、烟囱,又融入当下设计元素,成为《猎罪图鉴》的主要取景地,为罪案故事营造了贴切的氛围。而《开端》则将厦门东荣社区、美峰天桥等城市空间纳入镜头,让故事扎根于真实的都市生活。

厦门的魅力,不仅在于高颜值的景观和现代化的设施,也在于其浓郁的市井烟火气。八市作为厦门最具代表性的老市场,海鲜摊的吆喝声、水果摊的香气、老字号的烟火气,构成了最鲜活的城市图景。宁浩的《疯狂的赛车》将老城区的市井气息与黑色幽默完美结合,主人公穿梭在镇邦路骑楼间,近百年历史的思明电影院也在其中亮相,让影片的荒诞情节多了真实感。

电影《疯狂的赛车》画面(上)、《疯狂的赛车》取景地镇邦路骑楼(下)。图源:央视新闻

“高颜值”与“高内涵”的统一

众多剧组选择厦门,离不开其得天独厚的场景优势,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这座城市“高颜值”与“高内涵”的统一。从自然禀赋到文艺基因,从政策支持到产业配套,厦门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影视创作生态体系,让“取景厦门”成为行业口碑。

厦门的地理格局堪称影视拍摄的“理想配置”。作为一座海岛型城市,它拥有山、海、岛、城、滩、礁等多种自然景观,且景观分布集中,半径30公里范围内即可完成从海边到山地、从古城到现代都市的场景转换。拍摄《沉默的荣耀》时,剧组在鼓浪屿、集美、中山路等多地取景,无需长途跋涉即可完成不同场景的切换,近5个月拍摄周期中,厦门戏份占比超40%,大大提升了拍摄效率。

集美大学。图源:厦门文旅

厦门的光线与色彩,是其“电影感”的重要来源。厦门空气质量优良,阳光纯净通透,光线强度适中,为影视拍摄提供了丰富的光影素材。红砖古厝的暖红、骑楼墙面的米黄或灰、海的蔚蓝、榕树的深绿……相互交织形成丰富和谐的视觉层次,色彩体系极具辨识度。

如今,厦门的文艺气质早已融入城市的血脉,市民对影视拍摄的接受度极高,早已习惯了剧组在街头巷尾取景。此外,遍布全城的咖啡馆、书店、文创小店,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

如果说自然禀赋和文艺基因是厦门吸引影视产业的“软实力”,那么完善的政策支持和产业配套则是其留住影视资源的“硬支撑”。自2019年金鸡百花电影节落户厦门以来,厦门推行“以节促产、以节促城”战略,构建起覆盖全环节的扶持体系。

厦门进入“金鸡”时间。图源:海西晨报

2024年,厦门出台《关于规范和优化影视剧组拍摄服务的若干措施》,建立市区两级协调机制,提供“一条龙”服务。《沉默的荣耀》作为重点扶持项目,拍摄期间快速获得鼓浪屿等区域取景许可,通过政府对接解决了年代道具征集、群众演员组织等难题。2025年6月印发的《进一步促进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更是从培育市场主体、扶持精品创作等5个方面推出11条措施。产业配套方面,设立了厦门市影视产业服务中心为剧组提供一站式服务,并建设了多个影视专业园区,形成完整产业集群。

影视与文旅的双向奔赴

影视剧借助厦门的场景讲好了故事,而厦门则通过影视剧的传播,将城市形象深深植入公众心中,实现了从“取景地”到“文化符号”的升华,带动了旅游、文创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影视+”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在影视的加持下,厦门的城市品牌形象不断丰富和升级。《一起来看流星雨》让厦门大学、环岛路成为青春浪漫的代名词;《西虹市首富》展现了厦门现代化、国际化的一面;《沉默的荣耀》通过重大主题叙事,赋予厦门文化厚重感与家国情怀;《开端》让美峰天桥、东荣社区成为悬疑题材的标志性场景。这些影视作品从不同维度展现了厦门的多元魅力,打破了单一认知。影视的传播力让厦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开端》在东荣社区取景。图源:腾讯视频

影视与旅游的融合,在厦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游客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循着剧中足迹,将镜头中的场景变为可触可感的旅行体验。

目前,厦门已打造35个影视打卡点、近百条金鸡影视主题旅游线路。这些线路串联起鼓浪屿观海园、美峰天桥、联发华美空间、清水宫等热门影视地标,带动了周边产业繁荣。影视旅游已超越单纯“打卡”,成为情感投射——游客在“张万森的家”前回味青春,在美峰天桥感受都市,在鼓浪屿体验厚重文化,这种情感连接让旅游更具深度与温度。

影视产业的发展,也为厦门文创产业注入强大动力,带动了文创产业升级。为满足影视创作需求,厦门的文创企业在道具制作、场景搭建等方面不断提升专业水平,部分企业已成为行业佼佼者。集美集影视文创园、联发华美空间等园区聚集了一批影视文创、数字内容制作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截至2025年上半年,厦门影视拍摄基地已累计引进影视企业1143家,累计总营业收入109.46亿元,培育出多部爆款作品。

联发华美空间。图源:厦门文旅

从1905年鼓浪屿的首次银幕闪烁,到如今成为年接待近百个剧组的“影视热土”;从单纯的场景提供者,到能重塑城市想象的“造梦地”,厦门与电影的百年牵手,是一场自然禀赋与文化智慧的完美契合,更是一场城市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实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厦门正以“电影之城、影视之都”为目标,持续深化影视产业与城市发展的融合。当光影与城市深度绑定,厦门必将在银幕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让闽人智慧通过光影叙事,传递给更广阔的世界。

※ 编辑:胡婧 ※ 校对:林维曦

※ 审核:郑舒平 曾静

※ 来源:“闽人智慧”编辑部、福建日报社全媒体传播中心、厦门晚报社

来源:海西晨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