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国庆档,全国电影票房报收18.35亿元,这个数字是自2015年以来首次跌破20亿元大关,尽管假期比往年多了一天,日均票房反而进一步收缩。
今年国庆档,全国电影票房报收18.35亿元,这个数字是自2015年以来首次跌破20亿元大关,尽管假期比往年多了一天,日均票房反而进一步收缩。
影视巨头们不再谈论下一个《长津湖》式的票房奇迹,反而纷纷在股东面前画起短剧和AI的新蓝图。
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的董秘不约而同地表示公司将积极布局短剧业务,仿佛在寒冬中找到了一件可以共披的保暖衣。
“从9月29日起每天都在反复更改排片。”一位院线经理感叹,“十年来第一次遇到这么不知道怎么排片的国庆。”
市场冷清的程度超出许多人预期。18.35亿元的国庆档票房,不仅同比下滑12.8%,更是跌回了十年前的水平。
观影人次也随之下滑,超过5007万的数字背后,是日均票房收入的进一步收缩。
票价持续走低,今年国庆档平均票价降至36.6元,同比去年降幅近4元,成为近五年来最低。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票房低迷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具有绝对号召力的头部影片。
今年国庆档没有一部影片票房突破5亿元,与往年《坚如磐石》《万里归途》等作品带动大盘冲高形成鲜明对比。
影视巨头们的日子同样不好过。博纳影业2025 年上半年净亏损扩大至10.56 亿元,创下新高。
曾几何时,博纳凭着《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长津湖》等主旋律爆款电影赚得盆满钵满。
2021年春节档,《长津湖之水门桥》更是狂揽57.72亿元,打破当时华语系列电影的票房纪录。
然而,内容单一、缺乏新意的大制作越来越不受年轻观众待见。
博纳的2025年春节档影片《蛟龙行动》遭遇滑铁卢,不得不撤档,这部投资10亿、制作5年的大片,春节档票房只有3.54亿,片方分账不到1.3亿,直接拖垮了公司现金流。
华谊兄弟、北京文化等多家上市电影公司也大多陷入“增收不增利”或营收利润双降的窘境。
行业困境倒逼传统电影公司跳出传统创作框架,寻找新的生存方式。
短剧已成为影视行业最热门的自救方向。据统计,2025年中国看短剧的人已经超过7亿,2023
年短剧的广告收入空间高达438亿到730亿元。
博纳影业已经开始进军AIGC短剧领域,和抖音合作推出了AI科幻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
这部剧第一季共13集,每集仅3-4分钟,运用了AIGC剧本创作、AI画图、视频转换等10种AIGC技术,甚至入围了纽约国际电影节最佳AI电影单元[citation:2。
柠萌影视则更早尝到了短剧的甜头。2023年1月,他们推出的女频短剧《二十九》在抖音爆火,3天涨粉100多万,播出3集播放量就破亿。
更难得的是,这部短剧叫好又叫座,充值金额高达上千万,成为当年的现象级短剧,豆瓣也拿到了8.1的高分。
AI技术带来的降本增效能力,对现金流紧张的影视公司尤其具有吸引力。
与传统短剧相比,AI短剧的制作成本大幅降低。一位制作人透露,一条5分钟视频的实际成本约100元,且随动作难度和时长增加而上升。
目前微短剧的成本区间一般是100集50-100万,一集5分钟的短剧成本在5000-1万之间,也就是说,AI制作的短剧成本不足普通短剧的50分之一。
AI短剧的生产效率同样惊人。当传统短剧仍以“天”为单位计算制作周期时,AI短剧已将流程压缩至小时级别。
有团队仅需4人即可日更,还有从业者能单人完成所有制作工作。
输入一句“东北虎妞回唐朝当公主”,剪映旗下的小云雀AI立即启动:数字人演员自动生成,分镜脚本瞬间完成,背景音乐精准匹配——短短几分钟,一段完整视频跃然屏幕。
然而,短剧并非影视公司的万能救命药。柠萌影视在短剧上做得不错,但还没开始赚钱。
而且因为大力投入短剧,营销成本也增加了。2024年,柠萌影业的销售和分销费用,从2023年的9300万涨到了1.58亿,增加了70.7%。
同年,柠萌影业收入几乎腰斩,降到了6.57亿;毛利率也从39.4%降到了16.5%,最后亏了将近1.9亿元。
电影公司与短剧的“基因差异” 也成为转型的一大障碍。
电影公司的核心能力集中在长周期内容打磨与院线发行,与短剧“快节奏、高情绪、强网感”的需求存在天然偏差,资源错配易导致转型低效。
更不用说,短剧行业正面临日益收紧的合规监管,若电影公司未能打造出既符合赛道特性又满足审查要求的优质作品,其项目不仅可能面临下架风险,还会进一步动摇市场信心。
面对挑战,影视行业正在探索更多元的发展路径。“电影+文旅”的模式成为今年国庆档的一个亮点。
以上海影视乐园为例,长假期间累计接待游客近6.5万人次,同比增长40%,夜场总人次同比增长108%,总营收同比增长56%。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产业专委会副会长朱玉卿建议,在电影投资阶段就应该充分考虑和文旅融合。
电影资金回收不应该单纯依赖票房,要通过电影IP打造,与地方文旅结合等方式,拓宽电影营收渠道。
万达影城则探索与热门游戏IP联动,在全国超过700家影院推出主题联名活动,将影城转化为集观影、互动、消费于一体的娱乐空间。
2025年上半年,万达已陆续与《第五人格》《光与夜之恋》等游戏IP合作,吸引超过40万玩家走进电影院。
这些尝试让影院不再只是卖影票、看电影的地方,而是变成一个能玩、能逛、能买“谷子”的“超级娱乐空间”。
截至11月10日,2025年全国电影票房已突破450亿元。这个数字背后,是电影市场缓慢复苏的迹象。
中航证券认为,票房回暖与AI技术双轮驱动,电影行业正迎来结构化升级机遇。
转型之路绝非一帆风顺,但可以肯定的是,坐等观众回来的时代已经过去。电影公司必须主动寻找新的生存方式,无论是通过短剧、AI,还是其他尚未被发掘的路径。
信源来自:新华财经2025-10-9黄金周看点 | 18亿票房创十年新低,国庆档“遇冷”背后,电影行业“谋变”正当时
AI短剧的变现谣言与商业悖论
上海证券报2025-10-10国庆档电影市场运行平稳 “电影+”拓展服务消费新空间
来源:恋曲星辰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