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之文圣常》电影首映,青岛有了海洋文艺作品新IP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1-27 10:59 8

摘要:11月26日,首部展现海洋科学家风范的院线电影《逐浪之文圣常》在青岛成功举办了全国首映礼。该影片由中国海洋大学出品,青岛全诚影视摄制,由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等单位支持拍摄,电影的首映不仅标志着我国海洋题材电影创作迈出了新的步伐,更将青岛这座现代海洋城市的独特魅力推

11月26日,首部展现海洋科学家风范的院线电影《逐浪之文圣常》在青岛成功举办了全国首映礼。该影片由中国海洋大学出品,青岛全诚影视摄制,由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等单位支持拍摄,电影的首映不仅标志着我国海洋题材电影创作迈出了新的步伐,更将青岛这座现代海洋城市的独特魅力推向了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

影片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海洋学家文圣常先生的生平事迹为蓝本,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叙事手法,生动再现了文先生从航空机械领域转向海洋科学,潜心研究海浪理论与应用的感人故事,塑造了文先生等老一辈海洋科学家勇攀高峰、谋海济国的光辉形象,这不仅是对文先生个人卓越贡献的深情致敬,更是对青岛乃至中国海洋科学发展历程的一次深情回顾与展望。首映礼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媒体以及青岛市民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刻。

随着影片最后文圣常先生一段段纪实短片播放,影片落下帷幕,许多观影者眼噙泪水,被电影中文圣常院士攻坚克难、晚年依然笔耕不辍的精神打动。

同时,青岛作为现代海洋城市的独特定位和深厚底蕴再次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青岛,这座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海洋文化、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强大的海洋科研实力,向着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目标稳步迈进。

青岛作为一座海滨城市,拥有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近年来,青岛锚定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目标,不断加大海洋文化挖掘力度,持续弘扬传播本地特色海洋文化,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台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的意见和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的行动方案,建立“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改造升级海洋文旅等优势产业,打造优质现代海洋文旅产业集群,为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展望未来,青岛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推动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在服务海洋强国建设中“挑大梁、当先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青岛必将在全球海洋经济版图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创谈创作历程,“完人”也有可爱的一面

记者了解到,影片的主创团队以新人为主,并且多位是海大学子,如导演刘玉松、编剧李晓萌、编剧冯文波等,此外国家知名演员、海大附中校友张山、王静等都有参演。影片拍摄、制作历时3年,在青岛、重庆、临沂等多地取景拍摄。

“文先生的一生对于我们电影人来说是一个宝藏,最终我们选择了1940-1960年,文先生20岁至40岁这段青年时期做改编,这段时期也是他充满最多人生选择的时期。”《逐浪之文圣常》导演刘玉松介绍,这样能更好地刻画他的心路历程、展现他如何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完成文氏风浪谱的过程,同时希望能给更多青年学子以勉励。

“文圣常先生是在中国海洋大学被誉为‘精神灯塔’的人物,他在每一位海大人心中几乎是‘完人’的存在,面对这样一位‘完人’,我们在创作中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困难是如何找到他‘人’的部分,这一部分是除文先生非常崇高的精神品质之外,他作为凡人的部分,比如他身上存在的焦虑、恐惧和无常。”《逐浪之文圣常》导演刘玉松介绍,拍摄这部电影时他非常谨慎,有幸此前拍过文先生的一部纪录片,与先生有过交流,这让他在拍电影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依据。

刘玉松介绍,为了展现文圣常院士更立体的人物形象,在创作过程中,进行了一定的戏剧化表达。这种表达记者在观影中也深有体会,如年轻的文圣常醉心研究波浪能量,与妻子结婚时,妻子做了一个卷发,他看到漂亮的妻子的一个反应是“这头发真美啊,像波浪”,这一句话也引得现场哄堂大笑,也为文先生高大的形象注入了可爱的一面。

“饰演这一角色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这是我第一次演人物传记影片,尤其还是文院士这样重要的人物,所以我抱着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来创作。”《逐浪之文圣常》中文圣常的扮演者、青年演员牛颢霖说,创作之前他将文先生的生平、如何走出家乡、求学之路、人生转折等做了详细了解,并写了几万字的人物小传,对人物内心的挖掘、生活资料的积累做了充足准备。

牛颢霖说,通过与文先生的家人的沟通,他了解生活中先生的样子,影片中有很多细节如熬药、糊窗户等都是从与家人的聊天中获得的信息,力图将文先生塑造得更加立体。

在谈到饰演文圣常院士的感触时,牛颢霖非常激动,他说:“当我看到文先生96岁还在工作时,真的震撼到我了,他可以选择一生都不退休、都在为我国的海洋事业作出奉献,作为演员,我会想象我老了能不能也像文先生一样在自己的岗位继续默默耕耘、潜心创作,我觉得这也是这部影片给我、给我们众多观众的一点启发。”

文圣常追波逐浪谱写华章

文圣常(1921—2022),男,河南光山人,汉族,九三学社社员、中共党员,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学家、教育家,中国海浪研究的开拓者和物理海洋学的奠基人之一。1944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1946年赴美国进修。

1952年夏,抵达青岛。山东大学海洋学系主任赫崇本教授邀请他加入刚刚成立的海洋学系,他欣然应允,并返回广西大学等待工作调令。

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在哈尔滨成立,文圣常被选派到空军工程学系任教。10月,经过多方沟通协调,他调入山东大学海洋学系工作。12月,在前期开展海浪能开发利用试验的基础上,他在《机械工程学报》发表了《利用海洋动力的一个建议》一文,这是我国学者最早探讨海浪能量利用的学术文章。

20世纪50年代,文圣常发现在当时的情况下开展海浪能的开发利用研究困难重重,既没有科考设备,也没有研究团队,于是他转向了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山东海洋学院成为全国首批拥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单位之一,物理海洋学成为学校首个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文圣常成为学校第一位博士生导师。

1983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山东海洋学院成立物理海洋研究所,文圣常兼任所长。

20世纪80年代,文圣常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又采用解析的方法导出了风浪频谱和方向谱。90年代初,风浪频谱先后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风浪频谱被收录进交通部1998年《海港水文规范》中。

1993年,文圣常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山东海洋学院成立以来的第一位院士。同年,海洋大学成立了海洋环境学院,下设海洋学系、海洋气象学系、物理海洋研究所、海洋环境科学研究所、物理海洋实验室,文圣常任名誉院长。

文圣常诲人不倦,桃李天下,是令人敬仰的教育家,也是名副其实的“大先生”。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教书育人,特别是到青岛后,更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海洋人才。我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位海洋学博士孙孚,获得卡尔 ·古斯塔夫 ·罗斯贝奖的著名气象学家、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王斌等皆是他的学生。

文圣常1994年6月被授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1999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被评为2011年度海洋人物,2015年2月获评2014年度“感动青岛”道德模范,2015年9月获评“第五届全省道德模范”,2016年被国家海洋局授予“终身奉献海洋” 纪念奖章,2019年被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授予“九三楷模”荣誉称号。

2022年3月20日,文圣常因病在青岛去世,终年101岁。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和国家相关部门领导和老同志、山东省和青岛市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老同志,高校和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企业,他生前就读学校以及他的家乡光山县委、县政府和砖桥镇党委、 镇政府等敬献花篮、花圈或发来唁电唁函,广大师生校友、社会各界人士和他生前好友通过多种方式表达沉痛哀悼和深切缅怀。

来源: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