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来他一定有成就的!”当年有人这样评价他。凭什么?就凭他那张被群演导演当面嫌弃“这长相也能演戏?”的脸吗?就凭他快30岁还一事无成,在酒吧卖唱求生的经历吗?所有人都看走了眼,包括曾经的他自己。从酒吧歌厅到百亿影帝,黄渤用他满身的泥泞和尘土,在华语影坛杀出了一
“将来他一定有成就的!”当年有人这样评价他。凭什么?就凭他那张被群演导演当面嫌弃“这长相也能演戏?”的脸吗?就凭他快30岁还一事无成,在酒吧卖唱求生的经历吗?所有人都看走了眼,包括曾经的他自己。从酒吧歌厅到百亿影帝,黄渤用他满身的泥泞和尘土,在华语影坛杀出了一条只属于他的血路。
1974年,黄渤出生在青岛一个体面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为他规划好了一切,唯独没算到儿子骨子里燃烧着不安分的文艺火种。他偏要扎进歌厅,当驻唱,组乐队。在那个父母月薪几百块的年代,他一晚上能挣600块。这看似潇洒的生活,却为他日后演活每一个“小人物”攒下了最真实的生活底料。
但歌星梦遥不可及。他去广州,闯北京,身边的沙宝亮、零点乐队一个个都红了,只有他,依旧是那个无人问津的“小波”。快30岁,他认输了,灰头土脸回到青岛,开了个小工厂,在酒桌上放下所有骄傲,给客户陪笑唱歌,却连一个订单都拉不来。
人生的谷底,往往藏着命运的转机。 发小高虎的一个电话,邀他演《上车,走吧》,这部电影处女作竟然拿到了金鸡奖。他内心五味杂陈:过去七八年唱歌拼死拼活,不如一次“误打误撞”的表演。
他仿佛终于找到了那扇正确的门,但门缝却窄得可怜。因为“长得丑”,他只能跑龙套,最长的一句台词只有12个字。考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连续两次将他拒之门外。他不服,“你们不让我学表演,我就学配音,总之我一定要进来!” 最终,28岁的他成了北电配音班的大龄学生。
毕业后,他依然在边缘挣扎。演民工,剧却因题材敏感被雪藏。当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年过三十、其貌不扬的男人该彻底死心时,他却把每一个无人问津的小角色,都当成了磨砺自己的最后机会。
2006年,《疯狂的石头》像一块真正的石头,砸开了华语影坛的大门。 他演的“黑皮”,满口青岛话,揣着榔头,狼狈又真实。抢了面包在高架桥上狂奔的那一幕,成了中国电影史上小人物最经典的注脚。从此,娱乐圈终于明白:演技,才是男人最硬的通行证。
登顶之作是《斗牛》。为了那头牛,他在山上待了几个月,头发被牛生生扯掉,一度拍到精神崩溃。但所有的苦,最终凝结成了一座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杯。他用实力告诉所有人,当一个人愿意把生命投入到热爱里时,他,就是最好的故事书。
此后,他彻底挣脱了“小人物”的枷锁。《杀生》里混不吝的牛结实,《无人区》里自私的劫匪,《亲爱的》里绝望的父亲……他演什么,像什么。2013年,他主演的四部电影狂揽20亿票房,媒体称那一年为“黄渤年”。
在巅峰时期,他却主动按下暂停键。理由清醒得可怕:“演员远离生活,演的戏都是空的。”他跑去摄影、画画、陪伴家人。因为他比谁都清楚,自己最大的资本,从来不是演技,而是那饱经风霜的生活本身。
2018年,他交出了自导自演的《一出好戏》,用一部电影讲透了人性与欲望。从被挑选的演员,到掌控全局的导演,他完成了最后的蜕变。
黄渤的成功,是对浮华娱乐圈最漂亮的一次反击。 他没用过颜值,没走过捷径。他用自己的二十年,为所有不被看好的“普通人”燃起了一盏灯:这个世界,最终愿意为真实的本事和有趣的灵魂买单。好看的皮囊终会看腻,但被生活淬炼过的灵魂,永远闪闪发光。
来源:一切都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