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的大学生,在这里重新认识电影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1-27 10:48 9

摘要:“生命是有限的,但只要和电影在一起就会很幸福。”这是在“晚风FUN映”电影之夜上,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院长尹鸿给大学生的一句寄语。

“生命是有限的,但只要和电影在一起就会很幸福。”这是在“晚风FUN映”电影之夜上,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院长尹鸿给大学生的一句寄语。

在中国电影市场的观影群体中,大学生无疑是相当活跃的一部分,他们能够感知到这一份“幸福”。因此,2024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电影周暨第20届广州大学生电影展于11月9日到23日正式举办。从影展放映,到优秀作品评选、创作分享,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电影周搭建起了一个电影爱好者的平台,为大湾区储备优秀的电影创作人才积蓄力量。

除了创作力量之外,最近发布的《2023中国大学生观影趋势研究报告》也为我们揭秘了大学生观影群体最关心、最在意的问题,当中的不少趋势研判都能给电影市场找回观众带来一定的启发。

大湾区学子的光影之路

一个大学生接触电影能有多少种方式?在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电影周上,应有尽有。

最直接的是看电影。“一出好戏”电影放映单元从9月中旬持续至11月底。活动遴选了50多部风格类型各异的优秀影片,深入广东省内40多所高校进行巡回展映和映后交流,部分特邀影片的主创人员还走进高校与同学们进行了面对面的分享。

在前天晚上刚刚结束的“晚风 FUN 映”电影之夜上,青年学子走出户外,在广州露营大学城基地大草坪观看了暑期档的高分国漫作品《落凡尘》。与此同时,还有电影文创市集、DIY手作体验、音乐现场演出,学生们可以听着电影主题曲,亲手制作电影周边。

除了作为观众的身份,大学生也可以作为创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在高校征集单元里,一共有短片、剧本、影评三个赛道的征集活动,所征集到的各类作品总计1132部。这些作品类型多元、题材丰富,从各自擅长的维度展现出了青年学子对影像的思考与才华。

其中,不少来自大湾区本土的优质影像作品也得到了青年学子们的深度关注。在影评征集中,戏曲电影《谯国夫人》如何兼顾粤剧“守正”与电影“创新”,动画电影《落凡尘》怎样打造东方意境与“空气美学”等,都成为了值得深入探讨的选题。

除此之外,2024湾影青年电影创作训练营为更多优秀学子提供了直面业界导师的机会。150多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影视相关专业大学生和青年影视从业者,在这里重新建构对电影全产业链的认知,锚定未来的创作方向。

尹鸿在训练营中向学生们分享了自己最新的洞察趋势。比如,他提到,近年来成功的作品,几乎没有一部是跟着所谓的‘流行’来创作的,电影必须全方位地创新才能脱颖而出。同时,在类型片创新的语境下,单一类型片已经无法再满足如今的观众,类型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成为新趋势。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院长 尹鸿

有了对市场的认知之后,也需要有经验的创作者前辈给予创作上的指导。创作训练营请来了中国香港导演许宏宇和中国香港导演、编剧、制片人、影评人翁子光分别从导演、剪辑、剧本等方向给青年学子分享了宝贵经验。而伯乐营销创始人张文伯,则从下游营销的链路上为青年学子们拆解了一部影片抵达市场的过程。

作为创作道路上的“前辈”,凭借编剧执导的短片入围奥斯卡学生单元叙事片奖,后来又凭借首部长片电影《一句顶一万句》入选开罗国际电影节和柏林电影节的青年导演、编剧刘雨霖,也在现场向学员们传授了亲身经验。

除了课程之外,本次训练营还为学员们提供了电影模拟创投会、学生跨校交流会、草坪观影会等活动,为身处象牙塔之中的学子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与实践的机会。

了解大学生是找回观众的第一步

作为观众而言,大学生对电影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取向。对这一点的研究与思考,将会帮助中国电影市场更加了解这一批“种子”观众,也是《2023中国大学生观影趋势研究报告》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之所以可以被称之为“种子”观众,是因为大学生群体是所有电影观众中,对电影消费的亲和力最强的群体之一。

报告显示,大学生观影群体月均休闲娱乐消费占比超过三成,而月均观影消费占整个娱乐开销的21. 5%,显示出如今的大学生仍然将观影视作重要的生活消费支出之一,具有较大的潜力可供挖掘。

在观影频次上,大学生平均三个月观看一次院线电影,线上观影则平均一月一部。相比之下,大盘整体数据中,观众年均观影频次仅仅刚过两次。大学生对电影文化的热情可见一斑。

(图源:《2023中国大学生观影趋势研究报告》)

从观影行为上,虽然线上观影大学生更倾向于独自观影,但在线下观影行为中,结伴观影的行为特征明显。报告显示,55%的大学生与朋友结伴观影,19%的大学生与恋人观影,仅9%的大学生会独自观影。这表明,对大学生观影行为的撬动,能给市场带来更可观的规模效应。

在映前,大学生会对于院线举办的优惠活动有积极的参与意愿,在映后,大学生更是普遍伴随着衍生消费行为,比如购买电影周边文创、打卡拍摄地等文旅活动。让中国电影产业的转化方式不止于票房,大学生或将成为一根关键的杠杆。

(图源:《2023中国大学生观影趋势研究报告》)

了解了大学生对市场的价值之后,更加需要了解的是,大学生对电影的审美偏好究竟是怎样的。仅从类型上来看,报告显示,大学生对喜剧片最为钟情,选择比例高达68.44%,其次是剧情片与科幻片,分别达到37.84%和35.71%。这样的偏好,与大盘观众基本相近。但报告中最为独创性的结论,是提出了大学生最偏爱的三种类型电影:以“现实主义+商业类型化”为代表的社会意义深刻的剧情片,高科技含量丰富、视听效果震撼的制作大片以及独具东方美学特色、饱含时代文化记忆的影片。反而是网生代审美偏好电影,未能进入大学生的前三选择。

(图源:《2023中国大学生观影趋势研究报告》)

面向未来,影院需要更加明确自身优势,向沉浸式体验的方向发力。调查显示,八成大学生观影用户认为短视频的发展会对自身观看长片电影的兴致。正式基于这样的现状,影院才必须在消费体验上做出更多创新,报告建议,可通过提供特色影厅、主题活动等方式,增强观影的社交和体验属性,吸引大学生回归线下影院。

(图源:《2023中国大学生观影趋势研究报告》)

总得来说,大学生群体既是影视创作的生力军,也是电影市场的重要支柱人群,与大学生产生更多链接是电影产业深化创新的关键一步。而对电影的热情,也必将从大学生群体开始向外传递,就像《落凡尘》导演钟鼎在现场与学子们分享的话一样,“做这部电影的过程就像我又读了一次大学。希望大家都能勇于尝试,把你们的奇思妙想通过影像传递给更多的人。”

来源:毒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