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系列新作《铁血战士:杀戮之地》重磅登场,却大胆突破传统,试图塑造一个“铁血也柔情”的狩猎者形象。在“背离初心”“历代最丑”的争议声中,这部作品究竟呈现了怎样的质感?其对IP核心价值观的重构又是否成功?
1905电影网专稿 当红外扫描的热感信号划破银幕,那个曾与地球硬汉对峙、将异形视作猎物、与仿生机器人结伴冒险的“宇宙最强猎手”,再度回归观众视野。
自1987年《铁血战士》首部曲问世以来,这个充满恐怖与未知暴力威胁的经典IP,便在科幻惊悚赛道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影迷的关注。
2025年,系列新作《铁血战士:杀戮之地》重磅登场,却大胆突破传统,试图塑造一个“铁血也柔情”的狩猎者形象。在“背离初心”“历代最丑”的争议声中,这部作品究竟呈现了怎样的质感?其对IP核心价值观的重构又是否成功?
本期我们邀请到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金宇轩,深度解析这部引发热议的科幻新作。
提及铁血战士,这个深入人心的经典怪物形象自1987年阿诺·施瓦辛格主演的首部作品起,便凭借独特的设计风格留下了深刻印记。
金宇轩副教授在解析其“铁血档案”时提到,这一形象的塑造堪称一场有趣的杂糅式混搭——头部看似“脏辫”的结构实则是原生触须,全身的渔网装勾勒出野性十足的轮廓,锋利的爪子隐约可见金刚狼的影子,而标志性的隐形能力则借鉴了诸多超级英雄作品的灵感。
更令人称道的是其装备设计:左手搭载着可操控飞船、启动自爆程序的控制电脑,后背上配备着应急医疗包,而面具之下,是一张极具冲击力的丑陋面容。
然而,铁血战士的魅力远不止于外在设计。作为宇宙最强猎杀种族,他们拥有极高的科技水平,但其文化体系却充满了野蛮与战斗至上的特质。
“向死而生,为战斗而死”是这个种族的核心信条,在故事开篇便通过“兄弟阋于墙”的情节得以呈现——在他们的族群中,弱者必须被消灭,绝不怜悯,这种残酷的生存法则贯穿了整个种族的发展历程。
从1987年首部作品到2025年的《杀戮之地》,铁血战士IP历经7部作品的沉淀,而这一次,创作者终于将镜头对准了这个种族的内部世界,让观众得以窥见其鲜为人知的文化风俗。
自1987年首部《铁血战士》问世以来,系列作品的核心价值观始终围绕“怪物惊悚”展开——人类作为弱势一方,如何绝地反击,战胜身着隐身衣、危险且极具荣誉感的外星猎手。
然而,《铁血战士:杀戮之地》却大胆颠覆了这一传统,将铁血战士从“人类对抗的反派”转变为绝对主角,同时让其从“单独行动”升级为“跨种族同盟小队”模式,这种转变引发了老影迷关于“是否背离IP核心”的激烈讨论。
对此,金宇轩教授通过问答的形式进行了简单概括:
Q:一句话概括什么是铁血战士?
A:来自外星的最强的战斗种族
Q:请用三个词来形容他跟异形、人类和仿生机器人之间的关系:
A:最强怪物组合、猎人与猎物、没头脑和不高兴
Q:为什么铁血战士被称作是宇宙最强猎手?
A:因为他们的种族除了每天去打猎之外,没有别的事干。
Q:那在这部电影当中,您觉得他做到最强了吗?给他打几分?
A:7.5到8分。我们这次的铁血他虽然不是最强,但他做到了一个“丑强惨”的转正之作。
金宇轩教授坦言,这部新作与铁血战士传统IP的核心价值观确实存在显著差异。对于传统老影迷来说,可能会认为这不是铁血,这是死侍和金刚狼。
他解释道,传统铁血战士电影的核心是“未知恐惧”与“绝地反击”,而《杀戮之地》却拿掉了铁血战士的神秘感与肃杀感,转而用铁血的视角讲述其成长故事。
这一转变既是金宇轩教授最满意的地方,也是他认为最具争议的点:“满意的是,它用大银幕的形式呈现了我一直想知道的铁血文化风俗与悲欢离合,让这个IP的世界观彻底打开;但作为资深铁血迷,又会觉得它不太像真正意义上的铁血战士电影,反而更像一部有笑有泪的迪士尼风格作品。”
回顾铁血战士IP的发展历程,其道路并非一帆风顺。1987年的首部曲成为永恒经典,1990年的《铁血战士2》将故事背景移至洛杉矶城市之中,口碑开始出现两极分化。
此后,系列作品陷入瓶颈,直到《异形大战铁血战士》系列的推出,才通过两大经典怪物IP的跨界合作重新吸引观众目光。而《杀戮之地》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不仅延续了IP跨界的思路,更通过主角视角的转换与叙事模式的革新,为这个沉寂已久的IP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铁血战士:杀戮之地》中,另一大亮点便是异形IP的正式加盟——异形系列中的大反派维兰德·汤谷公司首次进入铁血战士的故事线,由艾丽·范宁等人饰演的仿生人两姐妹,在公司的操纵下对铁血战士展开捕猎与消灭行动。
对于这一跨界合作,金宇轩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20世纪福克斯做出了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它把两大经典IP真正地从官方层面,以有逻辑、严苛的方式设计在了一起。”
异形与铁血战士作为科幻惊悚赛道上的两大标杆IP,其核心特质却有着本质区别。金宇轩教授分析道:“异形对于观众来说,是纯粹的邪恶,没有情感、没有道德、没有荣誉,它所代表的就是纯粹的危险,而这种危险本身又具有强烈的诱惑性。”
相比之下,铁血战士虽然同样危险,却有着独特的荣誉感、行为方式与准则,他更接近于人类的认知价值观,“在这里你不是狩猎者,你是猎物,我绝不会沦为猎物”这句话,正是其荣誉感的最佳体现。两大IP的碰撞,不仅让故事冲突更加激烈,也通过物种间的价值观对比,深化了影片的主题内涵。
《铁血战士:杀戮之地》上映后,观众的评价呈现出鲜明的两极分化态势。有观众称赞其“最反传统、最有感情、最通人性”,认为这版“装备最烂”的铁血战士反而最具魅力;也有观众吐槽“感觉看了两个小时脑子不太好使的猪精打怪,还背着爱叨叨的唐僧,中途加入了猴子”。
对于这种差异化的观感,金宇轩副教授认为《西游记》式的描述十分精准:“这确实不是一个传统的铁血战士,但这种创新或许正是当下好莱坞电影需要的突破。”
他以好莱坞电影的发展现状为例,指出近年来包括漫威系列在内的诸多IP作品,都面临着“树大根深、尾大不掉”的困境,难以实现实质性的创新。而《铁血战士:杀戮之地》则大胆甩掉了传统IP的束缚,完成了一次勇敢的尝试。
这种尝试让人联想到另一个著名的怪物宇宙——金刚与哥斯拉系列:1930年代登场的金刚,代表着人类对巨物的恐惧;而哥斯拉则是对核武器威胁的隐喻。随着系列发展,这些巨大怪物逐渐完成了从“纯粹恐惧符号”到“有人性、有温度的形象”的转变,其中金刚更是成为“充满温暖的宇宙级大暖男”。
《铁血战士:杀戮之地》正是遵循了这样的发展逻辑,让铁血战士这个角色“有人味了”。影片中,他不再是冷冰冰的杀戮机器,而是一个反抗父权、背负原生家庭痛苦的成长型个体。
金宇轩教授表示:“这种转变是否能被更多观众接受,目前还是一个未知。因为除了创作者的努力,观众的审美与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但在改变与尝试中,我们看到了这个IP试图踏出更难一步的勇气,这本身就值得肯定。”
对于老影迷而言,这种转变或许需要时间适应,但对于新观众来说,这样的铁血战士无疑更具亲和力与感染力。《铁血战士:杀戮之地》的尝试告诉我们,经典IP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可以通过与时俱进的创新,不断拓展其世界观与价值边界。
来源:1905电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