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传君一句“演员的价值不应该由奖项定义”,直接把遮羞布扯开,替你我这些围观群众把心里话说出来了。
王传君一句“演员的价值不应该由奖项定义”,直接把遮羞布扯开,替你我这些围观群众把心里话说出来了。
原来,这事真不是谁赢谁输那么简单。
先别急着站队,换个视角看。
东京电影节今年偷偷把评审标准塞进了一本小册子,里头写着“突破表演奖”优先给“戏份少却立得住”的人,中位数告诉你:影帝戏份42分钟,影后68分钟,40分钟正好卡在刀刃上。
听起来像故意卡王传君的,偏偏白百何戏份70分钟,反而成了靶子,讽刺得很。
但白百何那句“还能这样操作?
”背后还有更扎心的——自掏腰包飞过去,现场没人领,红毯自己走,吃饭自理,连奖杯的影子都没摸到。
换谁不写小作文?
她不是非得拿奖,只想被当个人。
这事搁咱自己身上,多半比她还爆炸。
叶璇跳出来补刀,一句“我也被打过冷板凳”,扯出古天乐当年全程陪跑。
古仔脾气好没说,可不代表不痛。
圈内人心里门清:奖项≠公平,只是主办方的一场秀,谁配合谁尴尬。
现在回头看王传君的回应,其实聪明得很,“她承担了更重的叙事功能”——等于当众给白百何鞠了个躬;又说两人私下沟通过了,暗示枪口别乱开。
话讲到这份上,再吵就是不给面子了。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趁机下场,甩了份倡议书,核心一句:重要提名提前72小时打招呼。
听着像小学生立规矩,却是行业第一次把“尊重”落在纸面上。
以后谁再被半路扔红毯,就能拿着文件去敲组委会的门。
网民吵了半个月,终于明白:这不是谁演技高,而是游戏规则没人讲。
今后选片、评奖、接待全透明,比撕X好看多了。
咱吃瓜群众也别光喊冤,下次买票前先看看标准,别让好电影再栽在流程坑里。
来源:闵闵侃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