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光影流转,法意暖融。近日,运城中院出品的微电影《第三十六条》已完成首映,影片所承载的司法温情与“如我在诉”理念,正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粒石子,在社会各界激起层层温暖而深远的回响。
光影流转,法意暖融。近日,运城中院出品的微电影《第三十六条》已完成首映,影片所承载的司法温情与“如我在诉”理念,正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粒石子,在社会各界激起层层温暖而深远的回响。
影片中每一个叩问人心的瞬间,都是我们司法实践中对“如我在诉”理念的生动诠释——它关乎共情,关乎理解,更关乎那份将心比心、把当事人急难愁盼放在心上的司法担当。我们深知,每一份观感,都是与影片、与司法工作的一次深度对话,每一个见解,都是照亮司法前行之路的宝贵星光。为此,运城中院微信公众号特开设“《第三十六条》的回响”影评专栏,邀请社会各界分享心灵触动,留下真知灼见,共同汇聚成推动司法进步、传递法治温暖的磅礴力量。
“如我在诉”为正义按下“加速键”
省人大代表 薛世杰
微电影《第三十六条》由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品,以真实司法案件为原型,深刻诠释了“如我在诉”理念,生动展现了人民法院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方面的司法担当和为民情怀。这部作品所展现的司法温度与担当,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法律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守护力量。
影片围绕一场特殊的“寻权”之旅展开,法官为守护未成年人权益奔走于街头巷尾,将法律条款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这种“如我在诉”的实践令人动容。在影片中,主审法官不仅关注案件本身的法律适用,更将目光投向涉案未成年人的心理状态和未来成长,这种超越胜负之争的司法情怀,恰恰体现了“如我在诉”理念的精髓——要求司法工作者真正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体会他们的处境和感受,在追求程序正义的同时更注重实质正义的实现。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光影艺术,更是法治宣传教育的生动教材。该片成功打破了法律与日常生活的隔阂,让观众感受到人民法院为保护弱势群体所做出的努力。其中“此案无谓胜负,唯见第三十六条”的台词,道出了司法工作者的共同心声:司法审判不仅是适用法律的过程,更是传递司法温度、修复社会关系的过程。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部影片由法院干警倾情出演。在首映式上,当干警们演唱改编歌曲《天平赠予我的》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我是山西运城娃》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司法工作者对职业理念的深度认同和情感共鸣,这种源自内心的认同,正是践行“如我在诉”理念最坚实的力量源泉。
作为省人大代表,可以看到运城两级法院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秉持“如我在诉”司法理念,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这种“如我在诉”的司法实践,正是新时代山西法治建设最需要的底色。
展望未来,我们希望看到更多这样“有温度”的司法实践在三晋大地绽放。法治建设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更需要司法工作者秉持“如我在诉”理念,用司法温情守护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
来源: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