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部电影,是我新的观影手册上面记录的第一部电影。我觉得《死亡诗社》算是一部观影者作为观影记录开端的最优选择。一九八九年,由导演彼得·威尔拍摄完成,罗宾·威廉姆斯担纲主角。
这部电影,是我新的观影手册上面记录的第一部电影。我觉得《死亡诗社》算是一部观影者作为观影记录开端的最优选择。一九八九年,由导演彼得·威尔拍摄完成,罗宾·威廉姆斯担纲主角。
提及彼得·威尔,算是很神奇的导演了,他的作品都很沉闷,所以大部分作品的口碑或者评价不算特别好。但是他又有代表作,是那种拿出来感觉可以说一辈子的作品,譬如《死亡诗社》,譬如同样也是金·凯瑞的代表作品《楚门的世界》。
而罗宾·威廉姆斯更是我觉得很有观众缘的一位名演员,我太喜欢他的《心碎往事》这部作品了。这部作品中他贡献出来的表演,我觉得完全不亚于《雨人》中的达斯汀·霍夫曼,对于智力方面稍有欠缺的弱势群体的特征把握和演绎,都是太让人觉得专业和惊叹的。所以,《死亡诗社》用简单介绍两位主创作为开端,我觉得算是一个很好的引子了。
“Oh, captain, my captain!”
《死亡诗社》的理解可以很多样的,这是一部包容性极强的作品。你可以理解为这是关于教育体制僵化后有识之士对于机制侧面的剖析,也可以理解为是对于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矛盾情绪的讨论,当然也可以看作精英教育或者家庭与教育关系的探讨,等等。解读角度不同,都不会影响这部作品的优秀。
我很喜欢罗宾·威廉姆斯在这部电影中的形象,看似离经叛道却又最让孩子们解放天性。还记得在《王牌学院》里面,大家沦陷于“脸叔”科林·费斯的绅士,而他最强调的就是discipline。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抵是绅士们都要遵循的规则。而后,我们去看精英教育时,会发现《死亡诗社》强调的也是如此。所有孩子都有规则,他们遵循着,却没有思考过这些是否需要,是否是自己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必需品。
还记得在《闻香识女人》中,强调的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培养完全的健全的人格。所以阿尔·帕西诺在学校审判大会的那段义正言辞的发言,也会成为经典,让人反复学习和品味。而《死亡诗社》更像是教育这些精英培养机制下成长的孩子们一定要注意培养独立人格,要知道所有事情不是要循规蹈矩才是对的。
《死亡诗社》最经典的海报,就是所有孩子都踩在桌椅上。那是最后的结局时刻,你可能没看过这部电影的话,很难理解我为什么看着看着到最后也同样是热泪盈眶了。我记得我在观影记录本对这部电影最后写的一句话就是这样的:
而故事演进到了后来的结局是,
我也忍不住泪水的决堤了。
还有一定要记住:seize the day!
我觉得,《死亡诗社》两个小时的长度,完完全全为了最后一段戏铺垫了太多的情绪,真的很难让人忍住不去爆发。开启你的思维的,不一定是题目,也可以是一部电影。在电影里,所有人都好像活过来了,就好像我们身边的人一般。电影再告诉我们怎么去活,去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生活也在印证这些都是可行的。
其实很多人说自己对鸡汤已经免疫了,可其实还是没有清楚的是,我们免疫的是那些低质量的烂俗的鸡汤罢了。毕竟想来也是,一个普通话可能还没有自己好,带着浓厚塑料味的普通话精神导师,喷着口水忘我地讲述着略带传销性质的鸡汤文时,你就算是在现场听,也很难受到影响。如果受影响了,这么多年所受的素质教育就不满意了。但是,当像是罗宾·威廉姆斯这样的温柔又和蔼的大叔去讲述鸡汤时,你会慢慢变得妥协的。
《死亡诗社》有很多魅力,所以我觉得一定要好好去看吧。
seize the day!
来源:综艺风尚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