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烊千玺饰演康熙,巨资造50艘古战船,《澎湖海战》指2026春节档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1 23:15 2

摘要:历史影迷有福了!在202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80周年的重要日子,一部注定要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史诗影片——《澎湖海战》,官宣定档在2026年春节上映。

历史影迷有福了!在202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80周年的重要日子,一部注定要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史诗影片——《澎湖海战》,官宣定档在2026年春节上映。

官宣《澎湖海战》影片由王海峰任总制片人,郑保瑞监制并执导,杜家毅监制并编剧,其中易烊千玺饰演29岁的康熙大帝,王学圻出演63岁的名将施琅。令历史影迷兴奋的是,剧组为还原十七世纪澎湖海战的场景,根据史书描述的情景,竟1:1复刻了50艘明清古战船,誓要打造“中国版《敦刻尔克》”,给予观众们独一无二古代海战的视觉享受!

最令人瞩目,就是《澎湖海战》官宣海报上“统一台湾,势不可挡”的字样,激发家国情怀的情感共鸣。

本文就讲述这一部号称“中国版敦刻尔克”——《澎湖海战》电影大片的历史背景,以及值得观赏之处。

电影中《澎湖海战》中的澎湖,就是位于中国台湾海峡中的澎湖列岛。澎湖列岛由大小近百个岛屿组成,总面积约为128平方公里,它位于台湾海峡的东南部,地处中国大陆和台湾岛之间,西边距离中国大陆福建省的厦门港大约130公里;东边距离台湾本岛台南市约90公里。

清初澎湖列岛发生的彭海海战(1683),是清朝统一中国之后最后一块拼图——台湾的关键战役。这一战役不仅直接决定了台湾回顾祖国怀抱的命运,也奠定了此后近两百年东亚海域的格局。

澎湖海战爆发的背景,也要明末清初开始。1662年,郑成功率领海军,经过一番激烈的海战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建立了明郑政权,奉南明的王朝为正统,与清朝对抗。

当郑成功暴毙身亡之后,其儿子郑经、孙郑克塽继续割据和占领台湾,以澎湖列岛为前哨,与清朝政府对抗,欲建立小王国,借此长期袭扰东南沿海。

清初,在康熙大帝亲政之后,力排众议,接受武将施琅的建议,坚持武力统一台湾的策略。

施琅原本是郑成功的得力干将,后来因为与郑成功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其家人被郑氏集团所杀,最终投降清朝。

攻打台湾的路线上,传统渡海路线就是从福建直接向东横渡台湾海峡,进攻台湾西海岸。

但施琅出人意料地选择先攻克澎湖列岛。因为他原本跟随郑成功攻打台湾,深知澎湖是台湾的门户和屏障,自古就有“得澎湖,即得台湾”的说法。拿下澎湖,台湾本岛便门户大开,就相当于台湾本岛门户洞开,无险可守。尤其在农业社会的帆船时代,控制了澎湖,就相当于控制了台湾海峡的制海权,可逼台湾的郑氏政权不战而降。

所以,施琅坚持认为首先攻克澎湖,才能占领台湾。康熙经过一番权衡,也认为施琅的“平台必取澎湖”策略是具有可取性,也就是不拿下澎湖,就无法封锁台湾的物资补给线,就根本消灭不了郑氏水师,统一台湾就是空谈。

于是在1683年,二十九岁的康熙,就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军进攻澎湖,争夺台湾控制权的澎湖海战就在这一种背景下爆发了。

台湾海峡海域自古都是风高浪急,海浪凶险,自古都是“十去六死,三留一回头”,也就是10个人中有6个人都葬身大海,剩下的4个,只有一个能够回来,其他三人只能留在台湾岛了,这一切都决定了施琅攻打台湾的难度。

为了避免台湾海峡的险恶风浪,古代从福建渡海到台湾的人,一般都选择在风平浪静的冬季。但跟随郑成功打海战,熟悉台海地形和郑军战术的施琅,却大胆选择在夏季(六月)进军。

施琅的理由在于,在没有现代机器或者电力为动力的古代,船都是借助风力行使。虽然六月夏天风浪更大,但能好风借力,借助西南季风,能令帆船舰队顺风而行,速度更快,迅速渡海到台湾。

但这一反传统决策的风险在于,如果判断失误,整个帆船舰队可能就毁于风暴,是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和压力。

5 澎湖海战的交战双方

于是,在1683年六月,施琅就率领清军水师2万余人、战船300余艘,在澎湖列岛与郑军主帅刘国轩展开决战。

根据史料记载,澎湖海战战斗极为惨烈。六月份又是台风季节的前夕,海况变幻莫测。施琅的水师舰队都是来自于北方的水师,必需适应南方海域的复杂海流和风向,以及克服晕船等风险。

当时守卫澎湖,就是台湾郑氏政权的名将——刘国轩。刘国轩经营澎湖防御多年,工事坚固,乃是当时清初东亚地区经验最丰富、战斗力最强的海军之一。再加上郑军水师战舰都是装备精良,水兵熟悉水性,以逸待劳。

刘国轩为了防御清军进攻,将舰队主力集中于澎湖妈宫港内,布防严密,易守难攻。

6 清军取得澎湖海战的胜利

澎湖海战初期,施琅率领的清军水师想借用西南风向发起突袭,但由于水域风高浪急、地形复杂,作战风险极大,清军水师一度因潮流逆转而陷入被动,部分战舰被分割包围,损失不小。

在激战中,施琅本人甚至被流箭射中眼睛,血流满面,但是他肩负家仇和清政府的重任,坚持指挥战斗,不退一步,极大稳定了军心,最终等来潮水转变。

于是,施琅迅速抓住战机,亲率主力直扑娘妈宫(今马公),激战一日,焚毁敌舰百余艘,歼敌1.2万人,俘虏5000余人。一举击溃郑氏水师军队的主力,刘国轩只能率领残部逃回台湾。

施琅

澎湖海战之后,台湾郑氏政权的郑克塽见大势已去,于同年七月上表清朝廷归降。之后,康熙帝下诏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正式将台湾纳入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康熙年间清军以最小伤亡代价,成功收复台湾,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通过大规模海战实现对台湾的统一,把台湾重新纳入到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结束了海峡两岸长达二十多年的军事对峙,奠定了此后数百年的清朝疆域格局,意义深远。

1 海战主流战舰之还原

根据剧组的公开资料,《澎湖海战》为了追求十七世纪海战的真实感觉,耗时三年筹备。剧组的筹备工作小组人员为了还原清初战船的真实面貌,走访福建、台湾等地博物馆,查阅近百万字的历史资料;之后根据博物馆的历史文献和古图,精准复原了清初的“楼船”、“福船”、“鸟船”、“熕船”这五种主流战船的制式,以这五种款式一共设计了50艘海战战船。

50艘主流战船,从船体结构、风帆索具,到船首像、火炮配置,都经得起历史的拷问,都是根据1:1近似于考古的原则,严谨的还原古战船的风格。

同时,编组团队小组为了复古这一段历史,不仅展现战场厮杀的惨烈,也刻画将领们决策的战略博弈,就连 海战中清军“施”字战旗、水师盔甲等细节都严格参照史料记载设计。如此精准,被网友赞许为“历史细节拉满”。

在50艘主流战舰中,其中12艘主战舰船长达近40米,最大单船重量超200吨。最长的旗舰“靖海号”达到40米,完全依照清代《福建船政志》图纸建造和还原,绝对可以给予观众一流的返古视觉享受。

为了呈现澎湖海战的真实场景,剧组人员亲自在无锡搭建3万平方米露天蓝幕摄影棚,自主研发7组电脑数控运动平台,模拟古代海战的风浪与炮火冲击。

澎湖海战场景还原上,剧组人员采用IMAX摄影技术拍摄,动用群众演员逾万人次,实拍长达八个月。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所有战船均都使用风帆为动力,拒绝现代的CGI替代,力求还原古代海战的真实节奏与战术打法。

著名的军事历史顾问、海军史专家陈悦教授,也亲自指导澎湖海战的拍摄过程,确保剧中交战双方的战术部署、舰船配置、火器使用符合史实。如清军水师使用的“子母炮”“火砖”“喷筒”等海战武器,均依据清代的档案复原。

在电影实际拍摄过程中,50艘战船中大部分在“战火”剧情中被炸毁,仅余数艘被博物馆与景区收藏,如此真实感,就是为了还原海战的激烈!

《澎湖海战》电影“烧钱式”的实景搭建,在国产电影中是极为罕见。为此,总制片人王海峰透露:

每一艘船的龙骨结构、帆具细节都严格遵循17世纪造船工艺,连船员服饰的纽扣材质都经过历史考证。”

由于对历史返古的还原和对细节的偏执,这也使《彭海海战》影片在尚未上映时,就便被贴上“国产战争片新标杆”的标签。

《彭海海战》该影片核心角色和演员的选定,堪称“实力与人气双保险”。

历史上1683年,澎湖海战的清初,康熙大帝已铲除权臣鳌拜,掌握大权。此时的他,年仅29岁,正值盛年。

青年康熙大帝,在朝廷上力排众议,决定收复台湾的决策,乃是作为皇帝执意打击分裂势力,完成国家统一的魄力。因此,青年康熙大帝角色的选任,不仅需要青年才俊的俊朗气质,更需要青年帝王的威仪,对任何演员都是极大的考验。

传出易烊千玺饰演康熙的消息,网络立即就掀起了两极化评论:一些网友认为,易烊千玺一直是青春偶像剧的“偶像明星”,能撑得起康熙帝王的威仪吗?也有人力挺他,认为“20多岁的英俊年龄适配+《长津湖》英气逼人的军人演戏经验,能演出青年天子的锐气”。

经过网友们的评论,经过一番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饰演康熙27岁的易烊千玺处在二十余岁的黄金年龄,与历史人物青年康熙的年龄高度吻合。之前,易烊千玺饰演《少年的你》、《长津湖》、《满江红》等剧,已多次证明其驾驭偶像剧和历史剧等复杂角色的能力,饰演威仪的青年帝王也能胜任。

为此,导演直接回复网友们的点评:

“我们试演时,易烊千玺饰演康熙,仅凭一段‘力排众议定攻台’的台词,其气场就令全场安静——这就是青年康熙威仪具有魄力的帝王气场”。

可以看到,导演的评论,足以证明易烊千玺能扛大旗。

在《澎湖海战》剧中,除了康熙之外,另一个堪称是影片“定海神针”的角色,那就是清初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虽然施琅是历史上颇具争议性的人物,但在澎湖海战中,这一位63岁老将堪称是军事奇才,运用军事智慧成功收复台湾,其历史贡献是不容辩说的。

导演经过一番选拔,由曾经凭电影《十月围城》斩获金像奖的老戏骨——王学圻饰演施琅。

在电影中,王学圻饰演清初澎湖海战中63岁的名将施琅,他饱经沧桑的面容,以及在海战中坚毅睿智的神情,也令观众体验康熙二十二年台海烽火岁月中,一位老将军肩负收复台湾的重大使命。由于导演郑保瑞也高度赞王学圻为“施琅的灵魂附体”。

此外,杜江、侯雯元、罗一舟等实力派与新生代演员的加盟,更让电影角色群像愈发立体化,历史复古感十足,满足不同观众圈层的审美需求。

这些年来,国产历史大多数局限于宫斗权谋,或者架空穿越,真正讲述历史情怀的影视作品,堪称是凤毛麟角。《澎湖海战》瞄准2026年春节档的上映,填补相关的空白,具备的“爆款”潜质主要体现在:

题材稀缺性:第一部以古代海战为主题的大制作,有强烈的独创性,令观众耳目一新。

工业标杆:第一次系统动用现代工业信息技术,复古还原清代水师海战场景与海洋战略,还原古战船的规模,令观众产生心灵震撼。

情感共鸣:表达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家国情怀,引发观众内爱国主义的情感共鸣。

技术层面:达到国际水准,有望冲鼎海外主流电影。

对于预告片中“统一台湾,势不可挡”的标语,一切如导演所言:

“今天的中国人,不该只记得历史上宫廷里的尔虞我诈;还应该知道,我们的祖先也曾扬帆出海,用勇气与智慧守护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才是中国人应具有的责任感!”

可以看到,《澎湖海战》凭借其硬核的制作、厚重的历史题材,深刻表达在清初,从郑成功收复台湾到施琅澎湖海战的胜利,中国人守护祖国大好山河,维护祖国领土统一的决心,从未变过。同时,这也是中国电影尝试回归厚重的历史土壤,寻找家国情怀的文化根脉。

来源:柳州阿妹侃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