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这届特别实在,没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就主打“FindYouGenre”,不管你平时爱看法片、纪录片还是家庭剧,基本都能在这儿找到合胃口的。
本月,第61届芝加哥国际电影节(CIFF)总算来了。
今年这届特别实在,没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就主打“FindYouGenre”,不管你平时爱看法片、纪录片还是家庭剧,基本都能在这儿找到合胃口的。
而且还有个“City/State”项目,专门放芝加哥本地故事的电影,挑了四部最有代表性的,每部都有不一样的戳点。
先说《OneGoldenSummer》,一开始以为这是部纯怀旧的片子,想着不就是拍小屁孩打棒球赢比赛的事儿嘛,结果看完才发现自己想简单了。
这片子盯的是2014年芝加哥南区的JRW队,那可是当年首个闯进夏末锦标赛决赛的全黑人队伍,当时整个芝加哥都疯了,街上到处是为他们欢呼的人。
但片子没光拍这些热闹场面,还把后来的“阴影”明明白白摆了出来,球队的冠军头衔被撤销了。
当年球队确实赢了美国中部地区冠军,还进了小联盟世界大赛,最后却因为部分球员住的地方超了规定范围,头衔说没就没了。
现在这些球员都长大了,片子就想帮他们正名,不是要卖情怀,是要纠正之前全国流传的说法,保住这些人的体面,还有那个社区的面子。
导演KevinShaw的手法挺聪明,把现在的访谈和当年的老电视片段混在一起,看着特别真实,就像跟着一起经历了那事儿似的。
不过有个小问题,中间插了点AI生成的动画,那部分有点出戏,跟整体的真实感完全不搭,还好就几秒钟,没太影响观感。
片子最厉害的地方是能让你跟着又哭又笑,好像真的回到了2014年的夏秋,能懂那种黑人喜悦不被广泛认可的委屈,也能懂他们现在提起这事的无奈。
聊完小球队的遗憾,再来看看另一部让人纠结的片子,《BeforetheCall》,这片子讲的是身份选择的事儿,看完还挺让人琢磨的。
Jinwoo是韩裔美国人,本来不用回韩国服兵役的,韩国规定20到28岁男性得当兵,但韩裔美国人只要没拿韩国国籍就能免掉。
可他还是回去了,为啥呢?一方面是家里影响,他爸以前也当过兵,另一方面他自己心里好像也有点愧疚,觉得不回去不符合家里的文化习惯。
片子的叙事方式挺特别,用一封封信件把故事拆成一段一段的,节奏慢下来了,也能清楚看到Jinwoo的想法。
比如他跟朋友吃饭、陪爸爸聊天的时候,镜头拍得特别细腻,再配上那种有点扎心的音效,你能明显感觉到他心里的矛盾,一边想留在熟悉的生活里,一边又觉得该回去尽义务。
里面还提到首尔一个叫“happydying”的活动,就是让人体验自己的葬礼,说是能让人“重生”。
本来想这能给Jinwoo点安慰,让他对离别没那么怕,后来发现反而更让人迷糊了,到底这场兵役是谁的责任?
他走这一遭到底值不值?片子没给答案,就把这种迷茫摆出来,反而更真实,毕竟生活里哪有那么多标准答案。
看完让人纠结的身份选择,再来个家庭故事调剂下,就是《AdultChildren》,讲的是兄妹之间的事儿,挺有烟火气的。
17岁的Morgan正愁college申请文书呢,憋了半天也写不出啥实在东西,本来家里都计划好要去欧洲度假了,结果她哥Josh戒毒复发,得回家住一阵,等稳定了再去治疗中心。
这一下整个家都乱了,她俩姐姐Lisa和Dahlia也赶紧回来帮忙。
Morgan本来挺不开心的,毕竟度假泡汤了,还得跟这些平时不怎么亲近的哥哥姐姐待在一起。
但后来她干脆留下没去,想趁这个机会跟他们好好处一处。
这片子开头有点老套,“高中生愁文书”的剧情太常见了,一开始还翻了个白眼,结果后面越看越入戏。
编剧AnnikaMarks好像把自己的经历放进去了,里面兄妹之间的尴尬、关心都特别真实。
比如Josh跟Morgan道歉说耽误她度假,Morgan嘴上说没事,眼睛却有点红,这种小细节特别打动人。
不过片子的音乐不太行,听着像2008年那种脱节的继父开车送孩子时放的歌,又土又出戏,还好演员演得好,把这点小瑕疵盖过去了。
最后说《OnlyHeavenKnows》,这部讲移民的片子,看完心里沉甸甸的,却又觉得特别真实。
主角Eric是吉尔吉斯斯坦移民,想拿美国国籍,还想给妈和老婆Mira买房子,可他没找正经路子,反而借钱不还,后来还染上了赌瘾。
家里的关系也越来越僵,他妈总觉得Mira干活少,Mira心里也有委屈,偷偷搞婚外情,一家人各怀心事。
芝加哥本来就有不少移民,差不多五分之一的人是外国出生的,吉尔吉斯斯坦移民在这儿也不少。
他们想拿国籍真的不容易,语言不通、要花的钱不少、流程还特别复杂。
Eric会走歪路,其实也能理解一点,他太急着想要“好生活”了,反而把自己逼到了死胡同。
导演NurzhamalKaramoldoeva以前拍纪录片的,所以拍出来的画面特别真实,没有刻意煽情,就把生活的糟心事摆出来。
配乐是UlanMoldousupov做的,听着闷闷的,加上画面老是蓝绿色调,不管是黎明还是黄昏,都透着一股压抑劲儿。
而且越到后面,Eric祈祷的镜头越少,很显然,现实的糟心事已经让他顾不上信仰了,这种细节特别戳人。
这四部片子虽然讲的故事不一样,有小球队的荣耀遗憾,有移民的生存困境,还有家庭里的温暖与矛盾,但都没离开芝加哥的本土味儿,正好贴合CIFF“City/State”项目的初衷,也符合“FindYouGenre”的多元风格。
这些片子都不是完美的,有镜头出戏的,有音乐拉胯的,但胜在真实,能让人看到芝加哥不同人的生活,还有背后的复杂人性。
希望以后CIFF能多放些这样的片子,别总搞那些大制作的花架子,这种接地气的故事才更能打动人。
来源:财如是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