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电影重映已成为电影市场常见操作,而票房成绩则成了观众喜爱程度的直接体现。经典片二次上映时,不少还能掀起不小波澜。《千与千寻》2019年重映近5亿进账,《阿凡达》2021年重新登陆银幕也收获了近4亿的成绩单。《哪吒之魔童降世》再度触电也揽获2200万票房,甚至
图片源自网络
老电影重映已成为电影市场常见操作,而票房成绩则成了观众喜爱程度的直接体现。经典片二次上映时,不少还能掀起不小波澜。《千与千寻》2019年重映近5亿进账,《阿凡达》2021年重新登陆银幕也收获了近4亿的成绩单。《哪吒之魔童降世》再度触电也揽获2200万票房,甚至有观众认为若《哪吒2》以未删减版重映,全球票房极有可能超越《泰坦尼克号》。
但电影江湖向来不按套路出牌。57亿票房的中国影史冠军《长津湖》再度出山,竟然五天内没有任何票房数据统计,这种"叫好不叫座"的情况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图片源自网络
当下市场整体走势也不太乐观。10月25日,影院同时迎来六部新片,包括四部新作和两部重映片。新片《世界计划》《阳光俱乐部》《下一个台风》和《带你回家》表现平平,《阳光俱乐部》勉强破500万,《下一个台风》更是没达到400万,而这两部还汇聚了国内知名实力派阵容。
然而相较之下,重映老片的境遇更为尴尬。《长津湖》姊妹篇《长津湖之水门桥》重映5天仅收获136元票房,而《长津湖》则干脆无人问津,票房数据显示为零。这部由三位顶级导演陈凯歌、徐克、林超贤联袂打造,吴京、易烊千玺、段奕宏等明星加持的巨制,重映时遇冷实在令人意外。
图片源自网络
影视市场10月25日迎来集体上映潮,六部影片同时登陆院线,却没有一部能真正点燃市场热情。《世界计划》《阳光俱乐部》《下一个台风》和《带你回家》这四部新片各自踩水,排名靠前的两部也惨淡收场。
这几部新片背后也不乏实力班底,特别是《阳光俱乐部》和《下一个台风》都集结了国内一线演技派,宣传造势也不遗余力,结果却让投资方大跌眼镜。前者勉强跨过500万门槛,后者连400万都没摸到。
图片源自网络
当新片都过得紧巴巴,重映老片更是凄惨。《长津湖》与《长津湖之水门桥》作为曾经的票房霸主,此次重映却成了"冷板凳"常客。尤其《长津湖之水门桥》五天内仅收获136元票房,连个零头都算不上;而它的姊妹篇《长津湖》则彻底颗粒无收,票房统计表格上只剩下一串冰冷的零。
市场冰冷反差如此强烈,不禁让人心生疑问:是观众口味变了,还是影片宣传不给力?这些曾引发全民讨论的热门话题,在重映时为何突然哑火?
图片源自网络
昔日票房冠军重映却遭遇"空场"尴尬,这一现象背后有多重因素。《长津湖》首轮上映时以超57亿票房一举问鼎中国影史冠军宝座,声势浩大。由三位重量级导演陈凯歌、徐克、林超贤联合执掌,再加上吴京、易烊千玺、段奕宏等明星阵容加持,当时可谓万众瞩目。
然而这次重映却无人买单,五天下来没有任何票房进账。对比其他重映成功的案例,差距明显。这种落差令人不得不反思:是市场需求已饱和,还是影片类型不适合二次观影?
图片源自网络
战争题材影片通常在首轮上映时就已吸引了绝大多数目标观众,加上现在家庭影院条件提升,许多观众可能认为这类影片一次观影体验已足够。更重要的是,重映时段选择也至关重要,档期过于拥挤或宣传力度不够,都可能导致失利。
此外,影片内容本身的再观赏性同样决定性。相比轻松娱乐的动画或视觉奇观的科幻片,战争题材二次观影意愿通常较低。这一系列因素叠加,造成了昔日冠军的重映惨淡。这种市场反应也折射出观众观影习惯的变化。
图片源自网络
观众选择的转变也直接影响了昔日票房保证的个人魅力。吴京曾是内地最强票房引擎,《战狼2》不仅创下单片票房神话,就连2020年疫情期间重映都能收获近千万进账。2021年他在《银河补习班》中的客串也助力该片接近9亿总票房。
但风水轮流转,近两年吴京主演作品票房普遍降温。《龙马精神》开局不错却后劲不足,《中国乒乓》未能激起太多水花,《零度极限》也未达预期目标。如今《长津湖》重映零收入,更是给这一下滑趋势添了实锤。
图片源自网络
市场偏好转变速度之快令人措手不及。昔日只要海报上印有吴京名字就能保证开门红的日子已然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理性的观影选择。观众口味日益多元,单靠明星效应已难以支撑一部电影的市场表现。
这种变化并非个例,而是整个电影市场正在经历的大调整。票房号召力不再是某个演员的专利,影片本身质量和共鸣点才是决定因素。在这个全新赛道上,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过去的辉煌不再是未来的通行证。
[免责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及图片素材均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弘扬社会正能量。如有版权争议或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信息来源:《长津湖》重映票房惨淡,5天只有零元,吴京辉煌时代结束了?
来源:睿智的八挂章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