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8年,影院门口的海报墙会贴上一张写着“欢迎来到王者峡谷”的红色巨幕,这张纸背后站着三个人:天美工作室的财报、开心麻花的票房、沈腾的国民脸。
2028年,影院门口的海报墙会贴上一张写着“欢迎来到王者峡谷”的红色巨幕,这张纸背后站着三个人:天美工作室的财报、开心麻花的票房、沈腾的国民脸。
他们一起把一款手机里的对战按钮,升级成一张电影票,票价还没印,已经有人排队。
这条队排得比2025年10月26日“共创之夜”的弹幕还密。
那天现场公布了两组数字:国服日活1.39亿,全球月活2.6亿。
前一个数字把2024年纪录踩下去39%,后一个数字把《原神》《PUBG Mobile》甩在身后。
数字一出口,直播间的礼物特效像机关枪,官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告诉资本“用户还在”,告诉玩家“你们最值钱”,告诉电影圈“这块肥肉我切走了”。
天美把电影立项时间卡在十周年,是因为手游生命曲线走到第十年,拉新成本比2015年翻了七倍。
买量贵,就做内容,做内容不如做电影,电影能把“日活”变成“年活”。
玩家看完电影回游戏领个联动皮肤,日活再冲一波;没玩过的人被沈腾那张脸骗进影院,出来下载游戏,新增又涨一波。
一鱼两吃,财报直接开香槟。
选张吃鱼,不是因为他会拍科幻,是因为他会把“羞耻梗”包装成合家欢。
《羞羞的铁拳》22亿,《独行月球》31亿,两部片子告诉市场:只要沈腾站在画面里,观众就肯掏钱。
天美要的不是艺术,是保险,保险的名字叫“沈腾系数”。
于是张吃鱼拿到任务书:把峡谷做成一个可以让爸妈带娃一起笑的地方,暴力不能见血,角色不能谈恋爱,台词必须能剪成15秒短视频。
沈腾挂名“创意监工”,这五个字翻译过来就是“票房兜底”。
他不用写剧本,也不用盯分镜,只要在预告片里露个脸,说一句“欢迎来到王者峡谷”,就能把预售推高三个点。
沈腾和王者荣耀的受众重叠度高达63%,这个数据来自腾讯2024年内部分享,官方不会公开,但影院经理看得见。
他们敢在2028年暑期档给这部片子排40%的厅,赌的就是沈腾的脸比IP还硬。
片子定档2028,不是因为做动画要三年,是因为2028年暑假有“三件大事”:巴黎奥运会余热、国产保护月、中考高考结束。
天美把档期算得比兵线还准,学生一放假,钱包就放假,家长需要两小时冷气加笑声,影院需要一部不踩雷的合家欢,王者荣耀需要一次“用户召回”。
三方一拍即合,2028年7月上映,窗口期留给片方整整八周,足够冲30亿。
有人担心游戏改编必翻车,天美把这条风险也写进KPI。
翻车分两种:一种是《魔兽》那种,粉丝骂剧情,但票房仍回本;一种是《真三国无双》那种,观众直接无视。
天美选的是第一条路线:剧情魔改没关系,只要角色大招还原,只要沈腾在预告片里喊一句“全军出击”,粉丝就会买单。
买单后骂烂,骂完回游戏领皮肤,DAU不降反升,电影票房只是添头,游戏流水才是基本盘。
动画公司也精,他们不要“原创宇宙”,只要“官方同人”。
剧本主线是“时空门失控”,翻译过来就是“可以把任何英雄塞进去”。
今天铠和李白并肩,明天妲己和安琪拉组团,角色不用成长,只要放技能。
编剧省事,粉丝省心,彩蛋一埋,弹幕狂刷“官方懂我”。
懂不懂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情怀”量化成“票房”,把“情怀”拆成“可售单元”。
2028年上映那天,你会看到影院门口摆着一台巨型AR装置,观众扫码就能选英雄,屏幕实时放出大招特效。
孩子排队拍照,家长发朋友圈,流量回到腾讯系,闭环完成。
这套玩法在2021年《英雄联盟》手游上线时已经跑通,天美只是把它搬到线下,再把成本转嫁给品牌方。
手机商、饮料商、快餐商抢着买单,他们比谁都清楚:谁能占领小学生眼球,谁就能让爸妈掏钱。
片子结束,字幕升起,彩蛋里出现一张新海报:王者荣耀第二部,20231年见。
别惊讶,续集立项书早就写好,只要第一部票房过15亿,第二部自动绿灯。
张吃鱼已经留好“宇宙接口”,沈腾已经签好“优先续约”,天美已经留好“皮肤坑位”。
观众以为自己在看电影,其实是在给下一部预告片点赞。
所以,2028年你进影院,到底是为看一部电影,还是为被精准收割?
那张票根不是票根,是腾讯财报里的一根柱子,是沈腾下一部喜剧的定金,是你孩子游戏账号里的一个新皮肤。
你笑完散场,手机弹出推送:恭喜获得限定回城特效,是否现在登录?
你点“确定”,票房+1,日活+1,资本+1。
你觉得自己只是花了一张电影票钱,还是已经提前被写进了2029年的营销方案?
来源:喜欢早晨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