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影片《光之子》获“特别推荐剪辑”!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9 17:37 2

摘要:10月27日,第四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传来佳音——藏地纪录影片《光之子》剪辑师Herbert Hunger与兰周才让获“特别推荐剪辑”。

10月27日,第四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传来佳音——藏地纪录影片《光之子》剪辑师Herbert Hunger与兰周才让获“特别推荐剪辑”。

《光之子》被“国家影像典藏工程”永久收藏。

这份殊荣,让《追逐光的孩子:〈光之子〉导演手记》中那些温暖而坚韧的文字,在这个秋日里愈发闪亮。

一束光,照亮剪辑台上的日与夜

在《光之子》的创作历程中,剪辑是一场漫长的“逐光之旅”。160小时的素材,30余位团队成员,4个月的坚守,跨国协作的艰辛与温暖,都被导演卡先加用细腻而温暖的笔触记录在今年1月出版的手记中。当剪辑师Herbert Hunger与兰周才让将无数碎片编织成动人的光影诗篇时,他们完成的不只是一部作品,也为藏地故事点亮了一束温暖的光。

剪辑师Herbert Hunger(左)

与导演卡先加(右)

在东京剪辑室附近的咖啡馆门口

摄影 松尾深雪

一个人,双重艺术生命的交相辉映

特别令人欣喜的是,提名“特别推荐剪辑”的兰周才让,也是这部导演手记的封面设计师。从动态影像到静态设计,从镜头语言到纸张艺术,他把对“光”的深刻理解,化作封面上那一束流动的橙色光影,让读者从中感受影片中那些向阳而生的力量。

剪辑师兰周才让

一部作品,从大荧幕落地成书

《追逐光的孩子》书写了无数感人的瞬间,它让《光之子》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走进大众视野,在高校路演的场景至今还让人念念不忘。

如今,当《光之子》在剪辑领域获得认可,书中提到的剪辑师又重回大众视野。那段跨越国界的合作,不仅让藏地故事通过日本主流媒体在日本传播,更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光影中相遇相知。

高校路演

让我们一起来重温《在东京阿佐谷地铁站大哭一场》一文(节选),一起走进影片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剪辑瞬间。

精彩文摘

获得“多彩亚洲奖”的作品有机会在全球最大的电视台日本广播放送协会(NHK)播放,这意味着中国第一次有藏族导演执导的作品在这个国度播放,也是让日本民众了解中国藏地的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然而,要达到NHK的要求和技术水准并非易事。我当然喜欢我的故事本身和这份工作,与此同时,内心也有一种深深的使命感。我不想我们自己的故事总是被他人讲述,不想让日本朋友感到藏族人没能力讲好自己的故事。如果这次有所成就,我觉得也许会带动藏地纪录电影的发展。

我责任在肩。

首次与日本团队合作,很多工作都是从未有的挑战,也是全新的体验。我们要把拍摄的所有素材都抄写成文本后再开始剪辑,如果语种是日语,日本剪辑师也会抄。我们请来了一位曾在英国广播公司(BBC)工作、剪过剧情片的资深剪辑师Herbert Hunger,请他把长达160多个小时的素材中的每一句话都翻译成英语。有30多个人参与抄写工作,其中七八个人持续工作了四个月。那段时间,有几个人一直睡在工作室,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一周只休息一天或半天,或者根本不休息。每个人的桌边都放着一瓶松尾从日本寄过来的眼药水。

深夜剪辑的Herbert先生

因为抄写有详细的规范,抄写人员又都是新手,犯了很多错误。远在日本的纸片人松尾就负责修正大量的抄写问题,工作起来不分昼夜。为了减少抄写量,我需要重新观看剩下的素材;为了剪辑师能更好地理解素材内容,我要检查抄写的英文文本内容,看是否有差异。连续工作数天后的一个早上,我的身体突然发抖,无法坐在凳子上。我很恐慌,在工作室后院的大树下坐了很久。我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后期制作中的他们

2018年9月14日,我结束了在道扎福利学校的拍摄,16日前往东京进行后期制作。东京潮湿闷热的天气让我这个来自高原的人总是满身大汗。松尾身兼多职,包括修正抄写人员的错误,负责日本方面的制片,还要充当剪辑助理。一天清晨,我正准备出门去位于涩谷的剪辑室时,松尾打来电话:她刚刚双眼发黑,晕了过去。医生劝她多休息,她要晚点才能到工作室。我赶紧劝她在家中休息。坐上繁忙的东京地铁,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10月26日,影片在日本如期播放。我和松尾在东京影视制作中心的一个会议室里观看了我们的作品。晚间,我们坐着地铁在繁忙的东京各大站点穿梭,内心有种说不出的情绪在涌动。我们从中央本线的阿佐谷地铁站出来,互道晚安时,看到彼此眼中的泪珠,最终大哭一场。

东京的夜晚,繁忙依旧。人们行色匆匆,没有注意到我们眼眶里的泪水滴落在地上的声音。

好书推荐

《追逐光的孩子:〈光之子〉导演手记》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来源:光影下的秘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