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冲击大奖但票房不及预期,《一战再战》引发美国政治争议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9 06:34 1

摘要:由好莱坞著名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执导,“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雷吉娜·赫尔、西恩·潘和本尼西奥·德尔·托罗等主演的《一战再战》近日全球上映,虽然上映之初获得媒体和观众的好评,一度被视为今年颁奖季的种子选手,但也因政治立场陷入争议,票房后继乏力,陷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董铭】由好莱坞著名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执导,“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雷吉娜·赫尔、西恩·潘和本尼西奥·德尔·托罗等主演的《一战再战》近日全球上映,虽然上映之初获得媒体和观众的好评,一度被视为今年颁奖季的种子选手,但也因政治立场陷入争议,票房后继乏力,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处境。

“小李子”冲击金球奖最佳男主角

《一战再战》改编自美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品钦的《葡萄园》,讲述美国曾经的“革命者”鲍勃在仇人重新出现后,和一群同伴营救女儿薇拉的故事。据《综艺》报道,《一战再战》中饰演父女的迪卡普里奥和赫尔将申报金球奖最佳男、女主角奖项,潘等其他演员则申报配角奖项。

因为此片中有着明显的荒诞主义和黑色幽默元素,出品方华纳兄弟公司选择申报“音乐/喜剧”类别,这样一来更有把握收获提名甚至获奖。《综艺》预测称,《一战再战》有望刷新金球奖的纪录,收获10个提名,与去年的《艾米莉亚·佩雷斯》持平,仅次于1975年的经典喜剧《纳什维尔》。

假如《一战再战》北美票房突破1亿美元,就将有资格申报金球奖新增设不久的“电影和票房成就奖”,这个金球奖独创的奖项要求申报者必须达成“美国本土票房1亿美元,全球票房1.5亿美元”的条件。但据BoxOfficeMojo网站最新统计,《一战再战》全球票房为1.79亿美元,但美国本土迄今只入账6578万美元,鉴于该片在北美已上映超过1个月,票房再上一层楼的空间不大,很可能无法满足金球奖“票房奖”的标准。不过在《综艺》看来,《一战再战》已经是安德森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很多人认为这既是一部动作史诗,也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喜剧,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至于其能否打破金球奖的提名纪录,还要等到12月8日才会揭晓。

票房压力实在不小

《综艺》等专业媒体看好《一战再战》在金球奖的表现并不意外,毕竟该片一上映,就在全球范围内收获如潮好评,在烂番茄网站获得了95%的媒体新鲜度和85%的观众爆米花指数,在Metacritic网站获得95的超高分,在法国Allocine网站也获得4.7星的好评,8.2的豆瓣评分也成为今年进口片最好成绩之一,此次安德森与迪卡普里奥的确有望携手冲击金球奖和奥斯卡。

不过,对于《一战再战》的出品方华纳来说,其高层现在只能算是“喜忧参半”。喜的自然是影片口碑爆棚,忧的则是安德森的这部新作投资不菲,后继乏力的票房造成了巨大的财务缺口,拖累了集团今年的整体营收。《综艺》称,《一战再战》尽管被不少人视为杰作,但作为一部R级、原创、片长达162分钟的作品,票房压力其实不小,业内估算至少要达到全球3亿美元票房才能回本。

报道称,华纳为制作这部影片付出1.3亿美元,宣发上又投入7000万美元,而迪卡普里奥作为主演,通常会在票房入账前就分走一大笔收入。如此算来,《一战再战》可能会让华纳亏本1亿美元。不过,华纳方面并不认同媒体预测,其发言人日前表示:“算上《一战再战》,华纳在2025年已获得了超过40亿美元的收入。”而这40亿只是票房收入,并非利润,华纳上半年的确靠《罪人》和《我的世界大电影》大赚一笔,足以弥补《一战再战》的亏空,因此对于这家好莱坞大片厂来说,《一战再战》更多是博取“名”而非“利”,只能指望用奥斯卡小金人来挽回颜面,无法像环球影业出品的《奥本海默》那样“名利双收”。

凸显美国社会割裂现状

《一战再战》虽然在艺术层面的口碑不错,但在政治立场上陷入争议,无形中凸显了美国社会的割裂现状,这也是阻碍其票房再上一层楼的原因之一。据《综艺》报道,《一战再战》上映后,不少美国右翼、保守派评论家对该片持批评态度,指责这是一部“为‘左翼精英人士’量身定做的左翼电影”。对于影片目前收获的好评,有美国右翼人士毫不留情地批评称,“过誉了!这部影片迎合了左翼人士的敏感性。那些左翼和娱乐媒体对这部影片的吹捧程度是如此荒谬,以至于都感觉不自然了”。

英国《卫报》发现,《一战再战》既激怒了一批美国右翼人士,同时还鼓舞了另一批美国左翼人士,“一些右翼学者把矛头对准华纳,认为他们不应让这部影片在查理·柯克枪击案后上映,怀疑此举有煽动暴力之嫌;支持的影迷们则认为,这并非煽动暴力,而是好莱坞大片罕见地敢于支持鲜明的政治立场”。报道称,这部影片的内涵其实比表面上看更复杂,更令人兴奋:片中的“好人”确实都是左翼激进分子,安德森也的确明显同情左翼,并嘲笑他们的敌人——白人至上团体,可这部影片却是以一个中年白人男性而非黑人女性为中心展开,后者显然才是左翼组织的中坚力量,这才是最令部分观众反感的地方。

美国媒体在评价《一战再战》时,也大都引入政治立场分析。《今日美国报》评价该片“打造了一个‘威权版’美国,似乎就在自家街拐角处,虽然影片没有对片中的美国政府和白人至上主义者做太多解释,但足以让美国观众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构成了对当今美国的政治讽刺。”

美国“对话”网站则认为,该片“虽然瞄准了政治极端主义者,但过于依赖场景设定和公式化的斗争场面,并没能真正深入当代政治内部,只能说是一部‘符合美国当下政治需要’的作品”。而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看来,“影片有着强烈的政治主题,紧迫的节奏和配乐,古怪而有缺陷的角色,严肃与愚蠢的杂糅。说到底,安德森是一位艺术电影导演,这也是一部在艺术上有追求的佳作,但对于想在周末看一部商业大片的普通观众来说,《一战再战》吸引力并不算大。华纳还不如把它当作冲击奥斯卡的一次良机”。

来源:环球网

相关推荐